当燕王喜想着怎么死的时候,一个女人却在想着怎么活。。
赵府。
曾经的赵王后,现在的赵夫人已经换上了一声丧服,在她的面前,摆放着一个木盒,正是盛放着赵王偃人头的盒子。
经过特殊药液的处理,赵王偃这颗早已不再新鲜的头颅此时已经栩栩如生,只不过,内部却是早已变成了空洞。
“大王,当时你留下我独自逃命,不会想到,在今天,活着的会是我,而死去的却是你吧?”赵夫人看着赵王偃的人头,却没有多少哀切。
曾经的感情在已经在过去七年多的时光被完全磨尽了。
“大王,你放心,我会让你入土为安的,这算是我对你当年从那个地方带出来的恩情最后的一点偿还吧,而且,秦王会为你报仇的,杀害你的人,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秦王他对于大王你,对于我,实在是有着天大的恩情,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啊,你说,是不是啊,大王?”赵夫人说着露出了一丝轻笑,这一丝笑容正对着赵王偃的人头,处处透露着诡异的味道。
“大王已经不能报恩了,但是我还可以,为了大王,我应该替大王偿还了大王所欠下的这份恩情,向来大王你也是这么觉得的吧?”赵夫人诉说着,彷佛面前的人头真的能够回应他一般。
“大王,你尽管放心,我一定会为你偿还了秦王的这份恩情,只是······”赵夫人说着露出了一丝迟疑的神色。
很快,在赵夫人的眼神中的这份迟疑之中,升起了澹澹的羞涩,“我会以大王想象中的那种方式来替大王报恩,想来,这一次,大王你一定不会再怪罪我了吧?想来,这一次大王不会不同意吧?”
“大王不会不同意吧?”赵王后说着已经从跪坐之中站起了身,娇好的身段在一声丧服之下,莫名的流露出一番别样的风情。
“大王,我要去替你报恩了,这一次,你一定不会怪我,你又什么资格怪我?你应该感谢我才是,若不是我,你的这颗头颅怎么可能看到我,你的这颗头颅还不知道会被丢在什么地方,你有什么资格怪我。”赵王后说着头也不回的走向了屋外。
留下来依旧保持着临死前的震惊而双目已经圆睁赵王偃的头颅,在那早已经失去了任何神采的眼睛前,赵夫人一步一步走向了屋外,走向了府邸前院的大门,在那里,已经停靠着一辆马车了,而马车的朝向正是位于北面的咸阳宫。
咸阳宫之中,作为秦国左右丞相的吕不韦与荀况早早的就来到了这里,今天,在这里,将决定数位秦国新郡守的名单。
随着赵、魏、燕三国的覆灭,在三国故地之上设置郡县,对于秦国上下来说,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赵国故地之上设置郡县,应该考虑到七年前占领的赵国北境领土,将其视为一体,在根据山川地形,人文风貌,将其分成数郡之地。”荀况对坐在上首位置的嬴政说道。
荀况,曾经在赵国的北境之地充当行政官数年之久,对于赵地的了解,还要在吕不韦这位曾经在赵国闯下了诺大名气的大商人之上。
毕竟,当年吕不韦在赵国之时,出于行商的目的,所结交的都是赵国的上层人物,对于赵国真正的风土民情,虽有了解,但如何能够与曾经利用数年的时间专门从上相关方面研究的荀况。
“右丞相认为赵国之地,当分成几郡?”吕不韦问道。
对于今天划分三国之地的事情,吕不韦很清楚其中真正紧要的东西是什么,因此,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他很低调。
“自北境向南,可分成雁门郡、代郡、广阳郡、恒山郡,巨鹿郡、以及包括赵都在内的常山郡(本应该为HD郡,可惜打不出来,只能用常山代替了)在内的六郡之地。”荀况说道。
“六郡之地,倒也合适。”吕不韦翻阅着脑海中的赵国舆图,对于荀况的提议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燕地,两位丞相可有什么建议?”嬴政对于荀况关于赵地的划分没有发表意见,而是问起了魏国的事情。
“燕国,有点麻烦,其蓟城地区人口稠密,若是将其设为一郡,则这个郡的人口要超过五十万,实在是太大的一点,非是一郡之才能够治理的。”吕不韦说道。
对于燕国,吕不韦了解不多,但荀况对于燕国的了解同样也不多。
“燕国,蓟城地区设郡右北平,其它的地方依旧按照燕国的旧制郡县。”嬴政道。
“大王,那辽东郡,是否要派一将军镇守?”吕不韦提醒道。
燕国,地处北境,西部与狼族接壤,除却狼族之外,在其东部,也即燕国辽东郡,还有诸部胡人,在这样的地方,若是将其当作内地的郡县视之,那绝对是要出事的。
“卫庄就在燕国,可由他出任辽东郡郡守之职,同时将辽西地区并入辽东郡,如此辽东郡就有着足够的地量对诸胡部落进行力量的打击,进而将那些化外之地收归我秦国所有。”嬴政道。
辽东郡之外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地方,对于这个世界的来说或许还很陌生,但对于嬴政来说去,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东北,高丽,懂得都懂得了。
“卫庄,纵横家传人,倒也合适。”吕不韦应声道。
由嬴政开口,吕不韦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况且,辽东那般一个边缘之地,也确实是纵横家的用武之地,毕竟,如今的天下,在秦国的强力镇压之下,实在是容不得纵横家的纵横捭阖了。
但是,在长城之外,还有这更为广阔的天地。
“再有就是各郡的郡守人选,今天要拿出一个名单来。”嬴政说道。
“郡县虽多,但核心之处当有三处,以蓟城为中心的右北平郡,以赵都为中心的常山郡,以及以大梁为核心的砀郡,此三郡的郡守人选必须慎之又慎。”荀况道。
“两位可有合适的人选?”嬴政问道。
“臣有一弟子,名为李斯,当年臣在赵地任职之时,就在臣的身边充当副手,精通法家之术,有对赵地风俗极为了解,可谓常山郡郡守。”荀况道。
“李斯?”嬴政沉吟道,似乎是在思考荀况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