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李明英,柴令武开始召唤泥石流系统:“亲爱的泥石流系统,有没有比外面提纯精盐技术高上那么一点点、提炼出来纯度好那么一点点、用大唐手工技艺就能处理的提纯技艺?”
泥石流系统唾弃地回话:“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无情!一万积分一份!”
“那么熟了,就不能来个八折酬宾大优惠?”
柴令武调笑道。
“不熟,勿套近乎!本小利薄, 概不讲价!爱买就买,不买请圆润润的离开!”
泥石流系统气呼呼地回应。
贱人!
系统也是有脾气的!
玩闹归玩闹,柴令武必须要用到这一份提纯技艺的。
在唐兴县城内一角,修建好的作坊围墙高耸,蓄水池蓄满了从外头接来的山泉。
一个大铜炉耸立在中间,靠蓄水池方向还有一个小铜炉,是专门用来试烧的。
铜炉是汤丹冶炼作坊自制的,无非是耗了两个泥模、一炉铜水罢了。
柴旦显然有了一定的想法, 作坊中的匠人, 一律去汤丹矿上挑了吐谷浑赤水军的俘虏来用。
柴令武大致理解柴旦的思路,他倒不是见护矿队用吐谷浑人好用,而是觉得他们身处异乡,不易与人勾结。
吐谷浑人相对单纯一些,要是雷绝色那一伙人,不定什么时候把精盐作坊的机密全抖了出去。
柴令武都不敢带雷绝色进精盐作坊的。
太狡猾的人,是不可能让他了解太多机密的,信不过。
坊外是一小队护矿队守卫,主要是警戒,倒不是怕盐被偷。
与原材料相比,明显制作工艺才是重中之重。
小铜炉下升起火来,引燃石炭,将大铁锤敲碎的盐矿石入炉,掺入相当数量的草木灰, 煅烧到熔融。
这一步并不难,盐的熔点是八百零一摄氏度,铜炉可以轻松实现目标。
将熔化的盐倒入泥模冷却了,敲去渣皮,再以石磨研碎,以烧沸的山泉水溶解、过滤,滤液再加生石灰搅拌、过滤。
再加草木灰,之后以纯净的木炭过滤。
所得滤液煮至析晶,在锅内悬挂干净的麻线。
撤火冷却后,麻线上的是精盐,锅底是净盐,剩的盐水煮干是腌制盐。
唯一的缺点是,精盐的比例不高,实在是无可奈何啊。
步骤虽然清晰地摆到柴旦面前,初次独力应对的柴旦依旧手忙脚乱,好不容易在柴令武的注视下完成了首次作业。
“庄主,按这产量,百万斤盐矿,至少得弄一年。”
柴旦颇为担心,一年之后,这门手艺就无用武之地了吗?
柴令武大笑:“艺多不压身, 你怕个什么?大不了回柴家庄,专门买点粗盐来炼制。”
柴令武还提醒柴旦,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实行工序分离,合理安排每一道程序的人手,避免机密被泄露。
……
公廨内,柴令武召来陆肆与雷绝色。
桌面上,三堆盐分别摆放着,看看颗粒就知道孰优孰劣。
腌制盐并不比市面上的盐强,净盐约等于时下的精盐,唯有精盐可以横压当世。
“明府的意思,是要我去卖盐?”
聪明人就是省事,柴令武还没开口,雷绝色已经猜到了端倪。
“不错,我的意思,就是让你到益宁城卖盐。不仅要卖盐,还要在一两年内将数十万斤盐倾销出去。”
柴令武郑重地提到了倾销。
这个时代并没有倾销的概念,却不妨碍雷绝色迅速领会了柴令武的意思。
“明府,你似乎高看我了。”雷绝色不安地扭动身子。“我要能做买卖,哪里会走邪路?”
“我家公子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陆肆难得地发话,冰冷如刀的声音让雷绝色颈后一寒,感觉随时会被一刀斩下。
柴令武轻轻笑了:“指望你开店卖盐,不知到我的骨头能打鼓时会不会卖完。本官要你去益宁城,想法与昆州刺史、爨族大首领爨弘达最心爱的后辈结交,然后以精盐为敲门砖,用低于世面的趸价,以万斤为批次,倒卖给他。”
陆肆的眉头微皱,这不亏了吗?
雷绝色松了口气,却又蹙眉:“明府,扎火囤虽然是下九流勾当,我却是守身如玉的。”
下九流有好多版本,骗无疑是其中的行业之一。
但是,骗是骗,娼是娼,行业不能搞混了。
柴令武轻轻一笑:“我只是要你与人结交,没要你出色相。如果你不愿意,而又必须以色处事时,何妨请风尘中人相代?”
看过林教主版的东方不败,自然明白其中的奥秘。
雷绝色轻松了许多。
既然柴令武都出这主意,事情就好办多了。
李代桃僵,对于玩扎火囤出身的人来说,不是很简单么?
雷绝色咬了咬下唇:“明府,我还有一个请求……”
陆肆拔刀:“给你脸了不是?”
柴令武微微摆手:“与你扎火囤的同伙是吧?除了俩人葬身在汤丹矿上,其余人本官已经让人带下来了。需要提醒你的是,你们并不是脱笼的鸟,陆肆会带人跟着你们,一人有异动,全部不留。”
雷绝色的小脸煞白,许久才郑重点头:“雷绝色明白,定然会约束他们,不给明府带来一丝麻烦。”
对于柴令武将自己派出,陆肆倒不觉得意外,只是微微担心柴令武。
“二公子,这下你身边可只有莫那娄捷一个人使唤了。莫那娄捷的武力倒是够强,可脑子不太好使,你得自己留神。”
柴令武颔首:“放心,我倒是没多大事。倒是你们,去昆州得格外小心,我都忘了,昆州最难缠的是‘绕晕’。”
绕晕,是昆州特产,从古至今都盛行的骗术,让受骗人有苦难言,找到甲能推到乙身上,找到乙能推到丙身上,而且一个绕晕团伙多半会与官面人物有勾结,相当难对付。
巴掌大的昆州,能找出来的绕晕团伙至少有二十个,可见其猖獗。
陆肆眼里掠过一丝煞气:“无妨,想来滇池的鱼鳖也不介意加餐。”
滇池之名,自古有之,最早见于《史记》。
此时的滇池,可比后世宽广许多。
直到元朝时挖通了螳螂川,滇池的水位才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