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丁卡族内部情况的达里尔认为可行,张剑的脑海里,却闪现出了一个念头来。
什么念头呢?
这个念头源于张剑之前对丁卡人的粗浅了解,源于汪达尔部落成功地融入到华创集团,与华创、与“蓝狮”成为一体。
丁卡人是非洲土著,他们拥有着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地,这是他们会要求高度自治的原因。
在这个层面上来考虑,丁卡族的诉求不无道理,就像汪达尔要求恢复一些领地、以求满足其不断增加部族人口对土地的需求一样的合理。
根据之前从关瑜那里得到的情报,这些丁卡人大约分成了二十几个部落。
其每个部落又细分为几个分支部落,分支部落都有自己选出的首领,那些首领的影响力要大于其手中的权利。
然而整个丁卡族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利机构,他们之所以能统一起来则源于通用的语言和以牧牛为主的生活方式。
从这一点了解上来想,正在与第二营恶战中的丁卡族人,可能是那二十几个部落中的几支较为强大的部落。
他们做所以能够融为一体,统一听从那位指挥者的命令,唯一的可能绝对不只是单纯地民族、血缘那些因素。
人,都是自私的,能够让那几个部落凝聚到一个指挥者麾下,只能是利益。
既然部落之间的联盟是因利益形成的,既然他们有着共同的诉求,有着与汪达尔原因相似的抗争原因。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变成第二个汪达尔部族,变成华创集团在非洲大地上的第二个盟友部族呢?
脑海中闪现出这样的想法以后,涨价转拨频率,拿着通讯器说道:“孙东彬,谈判的事你在行。我马上让警通连、通保连帮你连接到那个丁卡族长的通讯频道上。你去、去跟那位很会打仗的族长谈一谈,让他的族人停止进攻,让他知道我希望可以化敌为友。”
听闻此言,被调到“蓝鹰”团担任副政委的孙东彬迟疑中略作了一下思考。
极其短暂的思考过后,孙东彬开口问道:“教官,请问您让我去谈,您准备给丁卡人什么条件呢?如果对方要求过分,要求我们违背原则、介入到南苏的内政中,又要如何应对呢?”
华创集团的基本原则、“蓝狮”的基本准则中,最为根本的一条就是不介入、不干涉任务所在国的内政。
孙东彬显然也知道,丁卡人之所以与南苏SPLA打了这么多年内战,真正的原因是改族想要争取到完全的内部自治权利。
丁卡族是南苏的一个民族,他们是自治、还是继续现状,那都属于南苏内政。
所以孙东彬担心,一旦双方阵前和谈,对方会提出让华创集团、甚至是中国官方出面去帮助他们取得高度自治权。
孙东彬的担忧,张剑当然想到了。
预先想到了,张剑马上回道:“基本原则不会变,你可以告诉丁卡人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我方愿给予其能力范围内的经济支持,未来五年内向其部族领地至少投资5至10亿欧元。只要他们愿意,我集团会去帮助丁卡人建设基础工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该族经济多元化起来。”
丁卡族是迄今为止,非洲大路上为数不多无法改变传统生活模式的民族。
不是丁卡人不想去改变,而是从前无论是苏莱曼北方还是南苏政权,都不愿意让他们改变其生活模式。
因为主导政权的当局不愿其改变,所以丁卡人至今仍然是一副游牧民族的形态,仍然以牧牛、买卖牛羊为生活资源的首要来源。
当今这个时代,丁卡人的生活模式落伍了。
传统的牧牛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为丁卡人带去的收益,是丁卡人长期处于广泛贫困化的主因。
也正是因为长期处于这种生活方式受控制,无法突破传统、无法过上富足的生活,丁卡人才会要去高度自治。
信息化、工业化的当今社会,华创集团在汪达尔部族领地内、在扎西切取得的初步成功,已经让两个地区从原本的部族地区变成了快速崛起的现代化工业区。
那种成功、那种改变,带给汪达尔人、带给扎西切原住民的新生活,早就通过各国媒体广为流传、丁卡人自然不会不知道。
张剑这第一个条件,直戳的就是根本原因中最能广纳人心的重点。
什么重点呢?这个重点便是让丁卡人过上与汪达尔一样富足、幸福的生活。
话略停、稍做思考,张剑接着说道:“其二,基础原则,我们不会直接干涉南苏内政,但是我们会派人去与南苏与商务合作形势建议、敦促南苏准许丁卡人自治。但是,这个自治不包括防卫自主权,他们的武装只能改编为宪兵或警察。”
这个第二条,张剑又是在基于了解、坚守原则,既不恃强、也不示弱的条件。
为什么说是既不恃强、也不示弱呢?
那是因为就算丁卡人再如何英勇无畏,此时此刻的战场上,每一分钟他们都有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伤亡着。
反观与他们作战的第二营呢,损失的人员是微乎其微的。
双方伤亡不成正比,甚至是悬殊巨大,已经说明了“蓝鹰”反恐团的战斗力,因装备的优势强于丁卡人太多、太多。
如果张剑不喊停,战斗继续下去。
就算丁卡人再不怕死,最后也只能是四五千人被“蓝鹰”团的一个营,给消灭个干干净净。
现在张剑要喊停,是基于强势的基础上来寻求和谈的,所以不是恃强。
那么为什么说是不示弱呢?
原因更简单,因为就算张剑想要示、在丁卡人面前“蓝鹰”团也确实没有什么弱点可以示。
让张剑给出这个条件的原因,其实是在张剑的思想中,有着典型中国人传统思想的一面:胜不骄、败不馁、和为贵。
懂得适可而止,会去更多想着并摒弃争议。
能够确保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力求和平解决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