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宁可和大明一起去死,也不愿意在建奴屋檐下苟且偷生。”
见他这么说,聆敬阳把腰刀收回去,说道:“王承恩,我要十万两银子,五千石粮草,还有生铁,火药,草药等军械一百箩筐,你回去告诉陛下,这些物资什么时候到灵石县,我军就什么时候出兵大同府。”
“你这是狮子口大开。”
这么多武器弹药,几乎让掏空崇祯朝廷并不丰厚的家底,王承恩就算是再好的脾气,也忍不住指责聆敬阳。
聆敬阳也是爽快人,和在一侧周远点点头。
周远立马上前,和王承恩做出请的手势,在门外站岗的梅少佐也带着两个亲兵上前,要是王承恩不走,可就要把他抬出去。
王承恩落荒而逃,他走后,聆敬阳和周远说道:“周远,我不过分吧?”
“不过分,我军进攻大同府,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就这点银子和粮草,下官以为少了呢。”
聆敬阳认为周远颇有战略眼光,把他从军队里提拔到都督府担任佥事,成为他的智囊团。
周远建议聆敬阳和驻守在陕西延安府大顺军联系,只要明军进攻大同府,延安府大顺军出兵配合,将会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我军和大顺军也有矛盾,况且与我军交好的大顺军李过部去了湖广,此时驻守在延安府大顺军是刘芳亮部,我和他只是点头之交。”
周远自告奋勇,请求让他去延安府,说服大顺军进攻大同府。
“周远,你是我军不可多得人才,你去延安府,本都督舍不得。”
聆敬阳拒绝周远,周远问他应该让谁去呢?
聆敬阳突然想起张顺,以前是大顺军都尉,让他去延安府,或许用得上以前和大顺军战友的旧情,说服大顺军进攻大同府。
周远和聆敬阳思维方式不一样,他和聆敬阳说道:“张顺刚刚从大顺军投奔到都督麾下,虽然都督和朝廷势不
两立,可在外人看来,张顺就是背叛大顺军,投奔朝廷的叛贼。”
让张顺去说服延安府大顺军,张顺可能会被大顺军当成叛贼给砍了,聆敬阳倒是没有想到这些,觉得周远说得非常有道理。
“周远,你这说得没错,是我想当然。”
“都督,下官还是以为我去延安府合适。”
聆敬阳最后还是同意周远去延安府,他令石铁调动五百名士兵护送周远去延安府,周远表示有这么多将士,路上粮草就会消耗许多,如果大顺军真的要杀他,这点士兵也无异于送入虎口。
这些士兵是在路上保护周远,而不是去延安府保护周远,聆敬阳执意让五百士兵护送周远,周远也不好拒绝,他带着五百士兵往延安府而去。
聆敬阳也随即召开军事会议,召集李如风,老馒头,张顺,石铁四人,还有王牧,米盛光,王堡等地方官员,在都督府商议出兵大同府。
之前进攻河南府,众将领并不热情,这一次进攻大同府,众人表现出很高热情,恨不得现在就去大同府进攻清军。
聆敬阳也好奇部下怎么如此兴奋,李如风站起来和聆敬阳龇着牙齿,说道:“都督,上一次你去河南,太远了,这一次咱们进攻大同府,相当于本土作战,还有贺珍,姜瓖两部兵马,可不虚建奴。”
张顺之前被清军追着打,憋了一肚子火,这一次有机会一雪前耻,他请求他为先锋,进攻大同西部城镇。
石铁也不落后,和聆敬阳请战,他也愿意为先锋,进攻大同府南部州县。
聆敬阳却让两人坐下来,说道:“咱们还要等周远回来,看看延安府大顺军态度,如果他们出兵进攻大同府,我军将会减少损失,如果他们按兵不动,我们不仅要进攻清军,还要提防大顺军后背突袭。”
李如风,张顺,老馒头三人都是来自大顺军,猛地听到聆敬阳说大顺军可能会突袭,脸上表情很复杂。
尤其是张顺,他认为大顺军不会在背后进攻明军
,老馒头和李如风心里不愿意认为大顺军会背刺,可跟着聆敬阳这么久,和大顺军也越走越远。
李如风和聆敬阳表示在和大同府作战时,必须要有一部兵马作为预备役,用来防止大顺军吞并他们。
这也是最好的办法,聆敬阳默认李如风建议,他又问王牧,军中还有多少粮草,王牧乐呵回答众人,这一次大丰收,全军有粮草五十万石,足够大军远征大同府。
有这么多粮草,众人信心满满,聆敬阳和诸将领下令,今晚回辖区,各自挑选部队前往大同府,又令王牧把粮草分发各军,由诸军自行组建护粮队。
十五天后全军在汾阳集结,老馒头问聆敬阳,要是贺珍和姜瓖两部兵马不肯北上呢?
聆敬阳笑了笑,贺珍和姜瓖不傻,此时不北上,以后就没有北上机会。
众将领都认为聆敬阳说得有道理,准备回去筹集军队北上进攻大同府。
聆敬阳下令散会,王牧却在散会前突然说道:“诸位,我军主力北上大同府,要是被朝廷背刺呢?”
整个会场顿时鸦雀无声,聆敬阳也没有想到这一点,朱由检之前鼓动预备军团叛乱一次,让他损失惨重,丢失大半个军队。
这一次他率领主力部队去大同府,要是朱由检再一次突袭灵石县等大后方,失去根据地,他和军队将会成为没有根据地的流寇。
聆敬阳脸色变幻莫测,他和王牧说道:“王大人,你一言,我等震耳欲馈啊。”
老馒头沉不住气,大骂道:“老子替朝廷打建奴,朝廷要是在背后突袭,老子...”
张顺横着眼睛,问他:“老子啥?”
老馒头气急之下,怒吼。
“老子投建奴去。”
此言一出,空气安静得可怕,老馒头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说出这样的话,聆敬阳和其他人惊呆了,都痴痴看着老馒头,老馒头被众人看得羞愧难当,拔出腰刀往脖子上一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