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几口水,润了润喉咙,李察哥解说着喀喇汗国作战战术:“在遭遇战中,喀喇汗军一般先会派遣轻骑兵,包抄至敌军周围,通过反复来回地游弋和射箭,消耗敌军的精力。而后,数量不少、视死如归的***教信徒志愿者组成的敢死队发起冲锋,正面反击敌军的进攻。”
“艾斯卡常备军紧随其后,压住阵线,与此同时,早已排列在两翼的尹克塔、古拉姆骑兵迅速以剪刀状的阵型包抄敌军。这些骑兵以重装骑兵为前导,沿着他们撕开的缺口冲入敌军侧翼。这一套战术此前在喀喇汗国横扫西域、河中以呼罗珊所向披靡,后来塞尔柱汗国也基本沿用这套战术,一直向西打到了两河地区。”
千户屠苏里和勃律循对视一眼,有些疑惑地说道:“这套战术算不上多厉害。先派遣游骑兵四下袭扰,再正面对峙,然后两翼包抄,侧翼进攻。我们的战术比这些要多样,也更犀利。”
“我们的四下袭扰,从接战前十天开始,方圆数百里进行大规模袭扰,让敌军无法判断进攻主要方向。正面对峙时,我们也有多种战术。重装骑兵掏心战术;骑兵羊装失败后撤,引敌出阵...或者直接把火炮推到敌人胸口,打出一个大缺口再冲进去。”
“迂回包抄,我们的战术就更多了,从千里迂回包抄,到虚实结合侧翼包抄,再到以乱打乱的多面包抄...”
众人都笑了,李察哥也笑了。
只是他的笑隐隐带着些他自己都不知道的苦涩,因为他也曾经是这些战术的尝试者。那时宋军的这些战术,尤其是骑兵战术,还处在初步建立和完善的阶段,但是已经让人十分头痛。
现在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完善和实战验证,不知道会不会让人绝望?
清了清嗓子,李察哥说道:“两位千户不要拿我们的战术跟喀喇汗国比。不可否认,他们在骑射、勇武方面,确实值得称赞。而且也有部分优秀将领,极具天赋,或者善于从经验中总结,在战场上能够施展出许多战术。但是他们首先没有太多的理论基础,其次没有像我们,形成完整的战略和战术等学科...”
这些词还是白虎旗、玄武旗派遣优秀军官,换了马甲混入突骑施部,给所有骑兵进行训练整编时,李察哥听到了。
他当时都惊呆了。数年不见,大宋居然已经把战争发展成一门学问,细分为什么战略、战术、情报、后勤等各学科来研究和培训,正在向科学化发展。
“河中地区,到呼罗珊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各部族混战,月氏、贵霜、乌孙、匈奴、突厥、回鹘、葛逻禄等各族人在这里轮换入主。就算建立某个汗国,也只是名义上的统一,其实各地还是由各部族管辖,只是奉最强大者为共主。”
“由于没有真正大一统的政权,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对作战的思考。打起仗来全凭勇武和天赋。而且他们多半照抄西边不远处的波斯军政体制。波斯好歹也真正大一统过,建立过完善的军政体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所以以喀喇汗国为例,只要个人天赋,再加上有先见之明,学习波斯等地的‘先进思想’,很容易在这片混乱之地杀出一片天地来。我刚才说的喀喇汗国的战术,对于我们大宋而言,并不先进,但是在这里足以大杀四方。再加上前期抢掠占得先手,获得大量兵甲装备,两项配合,自然能胜者为王。”
郭忠孝赞许地说道:“李将军总结得非常到位!作战无非就是两个基本支撑点,一是战略战术,二是官兵素质和装备。这两点做好了,天下无敌是必然的。”
众人面面相视,露出心领神会的笑意。
“西喀喇汗国背后的靠山,是塞尔柱汗国在呼罗珊的总督桑贾尔,我们此次西征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西喀喇汗国,打它必然会牵涉到桑贾尔。李将军,给我们介绍一下桑贾尔和塞尔柱汗国的情况。”
郭忠孝继续说道。
“郭参谋长,我们跟塞尔柱汗国军队没有交手过,也跟桑贾尔没有打过交道,获得的信息不多。我属下李名彰曾经乔装前去萨末鞬、蒲花罗等河中城镇打探过消息,知道一些桑贾尔的讯息,由他给大家说一说吧。”
李名彰站了出来,“诸位将军,鄙人是突骑施部李名彰,我曾经去过河中地区,听闻过一些塞尔柱汗国和桑贾尔的情况,给大家讲一讲。”
“塞尔柱汗国原本是乌古斯叶护国一支突厥人部落,因为跟叶护产生矛盾,南迁至西洪河河(锡尔河)中游地区。繁衍生息了数十年,仁庙先帝天圣年间,波斯国萨曼王朝衰落,东部地区被喀喇汗国和加色尼汗国侵袭瓜分。”
“塞尔柱部落趁乱而起,在花刺模子地区起兵,南下占据了呼罗珊的木鹿和内沙尔布,继而打败了当时强大的加色尼汗国,占据了呼罗珊。经营十余年后,大约在仁宗庆历年间,塞尔柱汗国图格鲁克汗率兵西进。”
“当时萨曼王朝灭亡,波斯国四分五裂,塞尔柱汗国大军有如神助,一路势如破竹,不到十年的时间占领了大部分波斯地区,并迁都尹斯法罕。过了两年,应大食君王哈里发之邀,出兵攻下两河地区的巴格达,废黜权臣埃米尔。”
“于是图格鲁克汗被哈里发封为‘东方和西方之王’,授予苏丹称号。接下来数十年,塞尔柱汗国在第二代苏丹,图格鲁克汗的侄儿阿尔斯兰汗,以及第三代苏丹,阿尔斯兰汗儿子马立克沙汗手里,达到鼎盛,疆域从两河流域、拜占庭一直到波斯、呼罗珊。”
“马立克沙汗死后,诸皇子争位。除了马立克沙的几位儿子,他的叔叔和堂兄弟们也都割据各地,自立为汗,追逐大汗之位。桑贾尔,全名艾哈迈德.桑贾尔,是马立克沙汗的第三子,一直镇守呼罗珊。”
“绍圣四年(1096年),桑贾尔接受兄长,塞尔柱汗国汗王穆罕默德一世的册封,为大霍拉桑总督,定都内沙尔布。数年间东征西讨,降服了呼罗珊以及河中地区。天启二年,桑贾尔在怛满大败西喀喇汗国军队,杀死其汗王巴兹尔。西喀喇汗国再一次臣服于塞尔柱汗国。”
“天启七年,桑贾尔大败加色尼汗国强藩古尔国,迫使其改为直接向内沙尔布称臣。天启九年,出征纪浑河下游的花剌子模国,使其汗王杀死意欲脱离塞尔柱汗国掌控的王子,重新归于内沙尔布麾下。”
李名彰继续介绍着。
“桑贾尔十几年来东征西讨,在呼罗珊和河中地区威势甚高。在下不知道他麾下到底有多少兵马,但是传言说,他可以从各地征集超过四十万的兵马。”
四十万,确实吓人啊,但是却吓不住在场的众人——谁没经历过数十万兵马的大会战?都是实打实的兵马,绝不是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