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六十四章 长为东风春作主(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左边的小河,是白马川?”李青鸾问道。

“是的,就是白马川。”张元庆答道。

李青鸾点点头,继续看着窗外的景色。

白马川河面不宽,也就二三十步。浑黄的河水缓慢地向东南方向而去。

河床有六七十步宽,两条堤坝如同两条铁链,锁在白马川的两边, 又直又平。时不时看到对岸有骑手和马车疾驰而来。这边也常有骑手策马超越过去。

“张公,这是什么意思?”

“李官人,宋国行路新规矩,人车马靠右走。所以我们走的这条通往环州的道,是我们的右手方。对面的路,是环州通往清远关的。”

“这样就互不干涉, 速度就能跑起来。可是这边要去那边怎么办?”

“隔段路会有座简易的桥, 车马人可以在那里两岸互通。”

“如此修建,耗费巨大啊。宋国花了多少钱粮?征发了多少民夫?”李青鸾默然了一会,好奇地问道。

“李官人,这路是三秦直道会社修建的,确实耗费了不少钱粮,具体多少,小的不知道。不过民夫确实没有征发。”

“那哪里来的人修建?”

“有花钱请来的营建社。还有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征发劳役营和战俘营。”

“劳役营就是京兆府、秦川、郡等地判事院裁定有罪,判处劳役的,就是前些年贩卖军粮军械的那些人。青壮能干活的大约上万人,全拉过来干活了。战俘营,是历次战败,我夏军被俘的官军,无论是党项、回鹘人,或者遗民和被掠去的汉民。全部拉去干一遍活。”

张元庆看了一眼李青鸾,继续说道, “只是被掠去的汉民干的时间短些, 三个月时间, 甄别的差不多就放还安置。遗民差不多半年。”

“回鹘、沙陀、吐谷浑人就差不多一年。党项人就差不多两年。要是当官的, 或是贵族...某听说, 元符二年那几次败仗被俘的一些党项贵人, 还在战俘营里干活。”

“这些人原本有二十几万,今年差不多只剩下不到七万。离开的多半是甄别放还各地安置,还有就是劳累或病...”

“被折磨而死?”李青鸾的眼睛里闪着寒光。

“不,不,宋国现在极缺劳力人手,对这些能免费干活的战俘,十分放在心上。吃管饱,穿管暖,住管房,还有医官时不时下来检查身体,干十天还能休息一天,比农夫家的耕牛还要用心。但是每天的活,还是很繁重的。有些贵人,以往养尊处优,这么一干活,身体自然就吃不消。或累或病...没了。”

李青鸾沉默不语,只是呆呆看着窗外。

只见树木一棵接着一棵地往后飞驰。树都不大,像是这两年才种下的, 看模样像是榆树。这边隔得太近,马车又在跑,看不清楚。

但是对岸却能看得很清楚。

每棵树周围都有一蓬蓬的绿色灌木,尺把高,蔓延在整个堤坝上,有向河床扩张的趋势。现在看来,一团隔着一团。但是相信用不了多久,堤坝、河床以及堤坝两边的山坡沟壑,都会被这灌木覆盖,变成一张浅绿色的毯子。

“以往好像没有这些树木?”李青鸾指着窗外的树和灌木问道。

“是的李官人。这些都是这两年新种的。”

“又是修路,又是种树,这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赵十三有多少钱粮往里砸?”李青鸾知道在西北苦寒之地,种树养绿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里本来种粮食养活人都很勉强,谁还有精力和闲心去种植这些树林和灌木?

“李官人,这些树木不是官府种的。”

李青鸾一愣,“那是谁种的?”

“是江淮、江东、两浙、闽海那些富得流油的棉商、丝绸商、粮商和海商花钱雇人种的。”

“还有这事?张公,还请仔细跟我说说。”

“李官人,宋国秦川郡,这两年官府在拼命地修直道和水利工程。而民间增加最多的是你见到的这些树林灌木,还有大大小小的池塘水库。都是我刚才说的那些人,花钱请人种植和修建,还有后续的养护。”

“池塘水库?”

“是的,面积小,不能自主放水的叫池塘。面积稍大,有闸口放水的叫水库。这些池塘和水库,都是测绘局和工务局来勘察过,有利无害才准许修建的。雨季蓄水,平时按需缓缓放水浇灌...”

“那...那些东南商贾们花如此多的钱粮,是为了讨赵十三的欢心吗?”

“不是的,他们是为了换林票和水票。”

“林票和水票?”李青鸾十分不解,这是什么玩意?

“是的。李官人,宋国天启元年下半年有了新规定,凡是在西北种植树木多少棵,灌木多少亩,种植成活两年后可获得相应的林票。此后每年,成活的树木和灌木,都可继续获得相应比例的林票。池塘和水库也是如此,按估算的面积来算水票。”

“这些林票和水票,在那些东南的商贾手里能派上大用场。棉商想扩大种棉面积?拿林票或水票来。听说一亩林票可以换取江北泰州等地十亩荒地。”

“荒地?”

“是的,宋国自天启元年以来,天下各郡州县搜检田地,凡漏报者一律加征赋税,严重者定罪加以没收。铁血手腕之下,这两年来几乎搜检了天下所有的田地,登记在册。然后今年宣布,所有无主土地、山泽湖泊,都为官有。”

“官有?本郡记得赵十三的《国体大诰》里有说,天下所有土地,无论山河湖泊,主权和所有权归天子所有。产权各归各家。现在宣布这些荒地,是指这些无主又还没有开垦之地的产权?”

“是的李官人。宋国新策正是以林票和水票换荒地。比如想扩大丝绸产量或多种粮食,可以,拿林票或水票换合适的荒地,去开了种桑树或粮食。想建工厂,可以,拿林票或水票来换建厂的荒地。想开矿,也可以,拿林票或水票换矿山开矿权...”

张元庆细细地解释着。

“甚至盐商想多分盐,海商想多造船,都可以拿林票或水票来换...诸如此类的好处,还有很多。于是这些商贾就跑到南海,运低价的粮食回来,再运到西北去...”

“用白花花的粮食和黄灿灿的铜钱,花钱请当地的百姓去种植树林和灌木。闲时组织起来修池塘水库。西北这些苦寒之地的百姓,既能种自己的地,又能分出部分劳力种树木修池塘,赚取钱财,日子过得比以前强多了。”

“东南商贾们虽然耗费巨大,但是换回的林票和水票,却能翻倍地把好处赚回来。还有,种下的灌木,比如眼前的沙棘,收获的沙棘果是上好的补品,晒干了可入药,也可当果脯,都能卖钱。”

“还有池塘水库,下雨时蓄满水,可以养鱼,后面慢慢放水浇灌下面的田地,也可以收钱。虽然微薄,养活维持这些树木池塘的人却是绰绰有余。一里一外,除了前期投入大,后续投入会慢慢摊薄,收益越来越大。”

说到这里,张元庆忍不住感叹道:“那些商贾是最会算账的,有好处的事,不用拿鞭子赶,他们会一涌而上。”

李青鸾叹息道:“不是他们会算账,最会算账的是赵十三!”

张元庆愣了一下,随即附和道,“没错,李官人说得没错,赵官家是天底下最精明之人,也不知道他怎么会想出这么精妙的法子,让东南中原的富商们,心甘情愿地来西北投资造福。有报纸说,这叫什么财富转移,真正的以富济贫。”

“如此说来,这西北诸条直道,也是赵十三利诱关东富豪们过来投修建的?”

“李官人英明。西北苦寒,富庶也不过关中那些地方。这些年为了支撑西北用兵,民力也用到了极致,所以靠西北之力,根本修不起这些道路。赵官家就搞什么地方债券,招商引资,反正很多花头,引得东南、中原、山东、河东、河北的富人们,组团来西北投资修路。”

李青鸾突然问了一句:“有投入,必须要有回报。修建这些直道,投入不小,能回本获利吗?不能回本获利,那些富人上当吃亏也就一回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玄尘道途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
相邻小说
御剑飞行不小心撞倒了魔女大晋风骨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大唐熊孩子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我靠还原作品成大佬刘宋汉阙大晋狂人明之汉威使徒的地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