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六百六十章 旦日大祭(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祭台一切准备妥当,用竹竿为骨架,用树杈当角,用草绳绑缚,用麦秸填充的“年兽”,一气准备了足足三十个。

按两个一组,三十个烧完能烧到晚上去了。

在祭台前方,有用破口袋或是麦秸或是树枝垫成的一个一个座位,座位前后左右整齐排列,总有四百余,可同时满足四百余人祭拜之用。

这一切完,本还想让士卒举着旗帜围在祭台左右以增声势,可找来找去,能找到的漂亮一些的旗帜,大多都是大汉制式军旗,旗帜上偌大的一个【汉】字显眼无比。

既然已经决定和大汉朝廷对着来了,那能减少汉军旗的使用就尽可能要减少,此是政治考量。

李孟羲也去找了非大汉旗帜的其他旗号,可找了一圈,军中【刘】字旗不少,可大多都做的很粗糙,只是一块麻布随意写了字然后绑个棍就做成了,如此简陋的旗帜,和华丽的祭台不搭。

所以,要么漂亮一点,用汉军旗,要么就考量一下政治影响,用难看的破布旗,而两者,都不合适。

所以,综合考量之后,便舍弃了旗帜一项。

最后,再找一些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卒,再从教书先生中找了一个通晓祭礼的人作为礼官,齐全了。

——

此日为新年第一日,经昨日持续了一天的宰杀牲口,今日的饭食多了荤腥,荤腥乃是将杀牲口得到的牛血骡子血马血之类的每伙分上两瓢,然后血混着粮食一并煮了。

因是旦日,军中特意多发了些盐,大把盐撒下去,煮出的粥又腥又咸,若按李孟羲的评价,牛血咸粥属于是难以下咽的等次,但于民夫们和军众们来说,粥比平日稠的多,还有咸味,比平日吃的好的多。

民夫们刚好吃饱喝足的时候,军令下达全军,令十二生肖旗一百二十营一千二百队全部集结待命。

全军离营,从各扎营地齐动起来,人流与旗帜如无数细小的溪流向大道汇聚,然后按着编制沿路从前到后一字排开。

待队伍集结完毕后,传令骑兵来报,李孟羲估算了下时间,集结用时大约半个时辰多,十几万人,集结整队用时,半个多时辰,算得上迅疾了。

能半个时辰全军集结,若是有战事,亦能半个时辰十几万人集结作战。

此时的义军,比精兵比不过,但远超寻常流民队伍,已达军队的基本水准。

待传令骑兵领着队伍到祭台前列队完毕,十几万人黑压压一片,人影无边。

当着人山人海,李孟羲本想讲上两句呢,可一看,人太多了,又没有扩音器,纵是大嗓门的张飞过来,张飞一声吼,前边听得见,后边决计听不见。

无奈之下,只能还用老办法,用人工喇叭,让传令骑兵绕着圈喊。

传令骑兵们得令之后,绕着穿插在队列中四处奔走着,边奔走边高声呼喊,“今日旦日,军中大祭,各队可依次前往祭拜!”

“今日旦日,军中大祭,各队可依次前往祭拜!”

……

传令骑兵奔走呼喊着,队列中,民夫们窃窃私语。

“喊的啥吗?”

“说是今个旦日,喊咱们祭天呢。”

“奥。瞅见了!那不?前边那个台子不就是?”

民夫们伸长了脖子往前看,都看到了披盖着丝绸华丽无比的祭台,见祭台高大奢豪非常,民夫们都振奋了,迫不及待起来。

李孟羲抬头看,看天色将近中午,他下令,大祭开始。

立刻,在战兵带领下,第一波,十二生肖旗鼠旗第一营第一至八队,共计约四百出头老老少少男女皆有的一大群人离队而出。

第一波出来的人略忐忑又兴奋的跟着战兵往前走,后边没轮到的大片的人都伸长了脖子用力挤着想挤到前边看,若不是早安排的有甲士四处约束着,估计想凑热闹的人直接就挤出大乱子了。

第一队祭拜的四百男女老少到了一大片席位之前,战兵百夫长下令各人自行上前各找一个座位。

此时小有问题,上前祭拜的人是按军队队列编制上前的,而军队队列编制当初编队时,没有太严格的区分男女老幼,于是乎让民夫们各自向前,按队列顺序往前一走,结果是,有的妇人排到最前边去了,还有的半大年轻后生也到了前边,而有些年迈的老者,却拉到最后。

军中十几万人,论出身,全都是黄巾,全都是流民,一队之中,相互间亲朋无二人,比比皆是不熟的人,可此时,几百个陌生人到了祭拜时,自发的开始讲起了礼节。

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民夫们开始相互拉扯谦让,一群人自发的选出人群中最年长的老人家,热情的请老人家向前,而往往,被一众陌生人如此礼遇,老人感觉很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上前,连连推拒。

如此相互礼让的一幕,算得上好事,因,衣食足才知礼仪,生存压力没有了,民夫们才会在祭祀前会相互谦让。而若是这些民夫们依然是流民,如出一辙的麻木冰冷,就完全不会讲礼仪,也不会讲什么老幼谦让。

关羽和李孟羲站在远出看着祭台前的一幕,他们两人看着热闹不已拉拉扯扯相互谦让一片和谐的场面,关羽看的面带浅笑,而李孟羲看的皱眉。

李孟羲皱着眉头唤过传令兵,他交代了传令兵两句,传令兵便跑步过去了。

传令兵跑到祭台前,对一众还在拉扯谦让的民夫们到,“军师有令!祭祀不论尊卑大小,前后无谓,抓紧站好,莫耽误了时辰。”

军令一到,民夫们不好再拉扯了,赶紧随便找了位置,不管是破麻布垫的位置,还是麦秸垫的位置,随便找了一个位置站好。

民夫们各自就位,随后,有战兵将两个“年兽”扛到了祭台前,在祭台两边一边放了一个。

民夫们看见似鹿似虎又似马的年兽,反应跟当时匠人们的反应如出一辙,民夫们伸头侧目以窥,都觉得用用竹木扎成的年兽观之神异。

之后,从祭台边走上来一个精神烁立的老人,此人便是从教书先生中选出的一个礼官,负责主持祭祀事宜。

礼官走到祭台和一众民夫们之间,目光扫过一圈之后,然后转身,对着祭祀高台上的皇天后土牌位躬身拜礼。

礼官动身一拜,后面的民夫们见状参差不齐的有人学着也拜,有人反应不及,有的干看着无动于衷。

礼官躬拜三循之后,康慨激昂的念了一篇祭拜皇天后土的祭文,祭文大体,是祈福免灾之类的内容。

祭词罢,礼官对年兽左右的持火之士中气十足的喊了一声,“引火!焚年兽!”

早有准备的士卒立刻把火把放到了年兽下边把年兽引燃起来。

烧年兽的动作,吸引住了大片的目光。

“礼起,叩首~”礼官扬声唱喊着,转过身,对着高高的祭台,肃穆跪拜。

民夫们目光大多被年兽吸引了过去,礼官说跪拜叩首,民夫们仓促反应过来,手忙脚乱的赶紧跟着礼官跪下,跪到了麦秸或是麻布的席位上,然后以头触地的跪拜。

一跪毕,礼官再喊,“再叩首~”

再跪罢。

“三叩首~”

如是三叩,在旁边看着的李孟羲就感觉民夫们跪拜的时候,可谓是参差不齐,高一个低一个的,乱七八糟。

“礼毕!众人退席!”礼官起身,对众民夫唱喊到。

民夫们左顾右看着,稀稀拉拉的往回走,边还不时回头看。

民夫们刚开始下场,这时,烧了一会儿的年兽这才被烧透,竹节开始噼里啪啦的响。

这第一波祭祀,李孟羲觉得不是太好。

第一个问题,不齐,数百人要是一齐磕头跪拜那才壮观,那才肃穆,可跪的乱七八糟的,不像回事。

想了想,李孟羲想起了训练队列时的方法,队列训练可以用教导队作为标准示范,同理,现在也可以把教导队叫过来带着民夫们跪拜。

至于祭拜时的第二个问题,李孟羲觉得时间太赶趁,才跪了三下,祭台都还没看清了,都还没明白咋回事呢就要下去了,如此祭祀,能有个什么用。

李孟羲唤传令兵分作两头,一人去找教导队前来,一人去唤礼官前来。

教导队离的远,礼官先一步被叫过来了。

李孟羲问礼官,“祭祀之时,按礼,得跪拜几次?”

礼官答,“依礼三次便可。”

李孟羲道,“三次略显仓促,若改为九次,合乎礼仪否?”

礼官再答,“九次亦好。”

李孟羲点了点头,道,“那便如此,往下,皆叩首九次,且,每次跪拜叩首,你不妨慢一些,等长一些,使不有赶趁之感,越庄重越好。”

礼官受命,朝李孟羲拱手一礼,复又去了。

与此同时,那第一波参与祭拜的民夫已经回到队伍中去了。

这第一波的人一回去,立刻被旁边的人挤过来问东问西的。

第一波参与了祭祀的人带着兴奋讲着祭祀时所见。

“那台上可不是布,是绸子!俺就搁第一排,看的清楚,那上边铺的全是绸子,艳里很!”

……

一没轮上祭祀的老汉问去了祭祀的老汉,问,“祭台上放的都啥?”

“有啥?上下四层,上边是天地牌位,下边是好几大谷堆儿粮,有麦,有米,有高粱……你是没上前看,”老汉啧啧赞叹着拿手比划了一下,“那粮谷堆儿得能装一布袋子装不完!啧,谷堆儿堆里好啊,大小一样大,都尖不熘熘一堆儿,高低大小一样样。”

李孟羲弄出来的极致规整的粮食堆儿,果然,极致规整本身就是惊艳,给参与祭祀的民夫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祭品有五大堆粮食,粮食堆大的拿缸都装不满,粮食堆儿还大小一样,尖儿都一般般的高。往下,是牛头,一排六个牛头,按老汉的讲述,老汉语言不够简练,说不出什么间次等差数列之类的话,按老汉吐沫横飞说的一通话的意思,总归一个意思,齐整,牛头摆的牛鼻子都一边高,板板正正的摆着。

簇拥的人围在老汉身边,瞪大眼睛听着。

最后老汉所说的,白的,圆圆的,葫芦瓢那么大的,摆了好几堆儿,像是白面做的,不知是啥。

世人还不知白面馍馍是白面馍馍。

祭祀中的细节,还有人问点火烧的是什么。

“是年兽。”一半大小子说,“上边是俩树杈,跟鹿角一样支愣着,下边是竹竿麦秸,点火一烧,噼里啪啦响了……”

而关于席位,一群妇人围在一起拍话,当中乃是一个参与了祭祀的妇人,那妇人说起自个在第一排最前边排着,妇人不好意思的捂着嘴直笑,“俺说俺往后边去,人说不让耽误时候,搁哪就是哪,搁前边就站前边……”

旁边一众妇人都善意的笑了。乡间祭祀的时候,尊卑分明,在前边的,无不是德高望重的族老之类的,而军中大祭,会允许妇人靠前,还说不讲尊卑,本来是有尊卑的,但是不讲尊卑了,就体现出对妇人们极大的尊重,妇人们因而畅快。

——

待教导队几十人到了之后,李孟羲对这几十个军中队列训练标杆之兵吩咐了一遍,简单交代了他们的任务。

任务简单,就是带着祭祀的人一齐跪拜。

李孟羲下令教导队下去的时候,有一个教导队小队长停了一下走来给出了建议,此人说,祭祀席位看了,总有四五百个,太多了,要是教导队只在前边带着,后边还是看不见,可将教导队前后间插在席位之中,使前后皆能得见。

李孟羲恍然,这的确是一处疏忽。

李孟羲笑了,他叫住了准备入队的教导队队长,李孟羲从腰间拿出笔筒,草草写了一张军票,军票上面值是粮五斤。

这五斤粮作为这个队长有良好提议的奖励。

好的政策需要良好的回馈以促使其落实,李孟羲在实践中已经明白了这一点,奖励是有示范效应的,教导队队长提出的建议其实是可有可无价值不大的,但纵价值再小,也要给予明确的奖赏,别人见了奖赏,就会下决定下次也得多提建议。

比果子更重要的,是一棵能不停结果子的树,来自军众的建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军队的良好主动自我建设氛围。

教导队加入了祭祀之中,作为军中特殊的一部分战兵,在好早之前在练兵之时,教导队各小队早就习惯了夹在在众多的新兵队伍中来回巡走演示。

教导队在练兵时需要负责的是十几万人,十二旗编制,一百二十营,一千二百队的编制数量,现在负责不过区区四五百民夫,属于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

教导队以小队为单位,每队六人,分布进了祭祀的几百个座位中之后,后边第二波祭祀的民夫上来了。

之后,第二波祭祀开始,礼官唱礼,几百之众肃立,当礼官开始准备带着朝祭台跪拜叩首之时,混在民夫之中的教导队反应灵敏,立刻动作很同步的朝地上,民夫们见状,立刻跟随教导队动作。

李孟羲和关羽在远处观看着,这第二波祭祀,民夫们跪拜的齐整的多,称得上是整齐了,几百人同时跪,同时叩首,蔚为壮观。

期间,祭台左右的年兽已烧成了火团,噼里啪啦响的热烈。

观祭祀的盛况李孟羲微微点了点头,他看向关羽,说道,“若论慑敌之法,乃慑用五感,五感者,目观,耳闻,鼻嗅,舌尝,体感。

慑敌震慑人心可制用五感,反之,激励人心亦可如此。”

转头看向祭祀正进行的祭台前起起伏伏的跪拜之礼,李孟羲沉思着,“锦绣高台,观之肃穆,目观者,已用。

然除此以外,别者无有。”

“……或可,用声乐。锣鼓锦瑟之类,于祭祀时声奏,岂不更显隆重,更能震慑人心?”

“鼻嗅者,可焚香飘烟散气。”

“至于舌尝,嗯……某闻有蛮荒巫祀,其民于祭祀之前,会啖吞毒孤,此类毒孤有致幻之效,于是当祭祀之时,祭祀之人神情恍忽见迷离光怪,以为见神。

此法虽蛮野,然若论祭祀之效,论蛊惑人心之能,颇有可借鉴处。”

“至于,体感之处……酷暑祭祀,祭台设林荫,寒冬祭祀,祭台设温暖,如此,祭时能安适,人心自可提振。”

李孟羲观祭祀略显单薄,他便想完善一下祭祀内容,然后就想到了此次祭祀的目的是为了提振人心士气,既然和人心士气有关,李孟羲便想到了慑敌之法的要义,然后反之,便想到了系统的提升祭祀效果的方法。

然后,什么声乐,什么焚香,什么致幻剂,之类的,全都有了。

李孟羲自顾说了一通,他没注意到,关羽低头看着他,关羽神色微有惊讶。

无他,李孟羲说的太新奇了,蛮荒巫祀,会吃蘑孤,然后这蘑孤,有所谓的致幻作用,然后人吃了之后,神志不清,见到了光怪陆离的幻觉,以为见到了神迹,有此事?关羽好奇无比。

就致幻蘑孤这一点,慑敌之法五感制用其一,就这一点,其实就有重大作用。

就比如传说中的山中老人,培养了一个刺客教派的那位,那位山中老人便是先打造一个遍是牛奶蜂蜜美女的人造乐园,然后将准备培养的刺客喂了致幻剂,在刺客神志不清的时候丢到人造乐园里去,然后就蛊惑刺客说那就是天国,完成任务就可以进天国享受那里的一切。

于是,刺客们便被蛊惑的舍生忘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此培养刺客的手段堪称高明,放东汉末年,若依同样的方法培养一支精悍刺客,能有大用?

能有用,大用却没有。

因兵法之道,堂堂正正之势,可轻而易举的压扫偏奇,培养刺客所花费的大量资源,拿来提振民生,拿来训练兵马,所发挥的正面作用,远强于刺客所能达到的奇攻效果。

故,李孟羲虽想到了山中老人和刺客教派的故事,可他谋算一番之后,弃了以此方法培养大量刺客的想法,无他,资源利用率太低了,太傻逼了。

也就那些人口几万,连个像样城池连个像样军队都没有的弹丸之国才会怕一群刺客。

这里可是大汉啊,煌煌天朝,刺客可以稍作培养以待不时之需,但大规模培养刺客,流水线培养刺客,太傻逼了。

——

祭祀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每次四五百人,一轮轮的下去,年兽一具具的烧尽,每到年兽烧尽时,便有新的年兽抬到了祭台两侧,以使民夫们无论何时前往祭祀,都能看到被火焰汹汹吞噬的年兽,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竹节爆响之声。

十几万参与的大祭,一直从上午持续到了下午,再到天将晚。

最后一波参与祭祀的,乃是黄巾力士营几百人,因黄巾力士从民夫们中分离出来了,同时力士营作为特殊的一营战兵,跟普通战兵区分开来了,这就造成了大军集结时,没有力士营的编制了,就把力士营落到了后面。

李孟羲见最后一波是周仓他们一群黄巾力士,感觉奇怪,上去问了一下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之后,针对此问题,李孟羲便明确了力士营的分属,力士营依然还归战兵营,但是编制来说,不归于普通战兵归制,而划入主将直辖指挥,作为主将的亲系精锐力量。

天将晚了,李孟羲本欲回城,他看到零零散散的有好多民夫过来站远远的看着。

召民夫过来问了下,问出来,民夫们是想借祭台再行祭拜。

李孟羲自然应允。

得到允许的民夫们络绎前来,民夫们来时,多有带着一些柴草,然后堆在祭台前,升起小小的火堆,以此来进行着各自的祭拜。

李孟羲本以为民夫们的自祭是少数民夫们的行为,可结果,等到了夜晚,等到了深夜,李孟羲在城头看,发现前来祭祀的民夫们迟迟不绝,祭台前点起的火堆星星点点的亮起一丛又一丛。

这就出事了,祭祀本来是问了提振人心士气,结果,祭台搭的太好了,祭祀弄得太隆重了,太像回事了,结果人心提振的效果太好了,不仅稳了人心,民夫军众们还想借祭台悼记亡人,或是为家人己身祈福。

李孟羲只心疼柴,军中燃料贵乏,他心疼祭祀点的那么多柴,得多少浪费。

张角造反时祭天兴师之时,张角所搭的祭台,远不如李孟羲搭的好,论稳振人心的效果,自然也不如李孟羲。

论装神弄鬼蛊惑人心的本事,李孟羲还远胜张角。

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五百五十四章 肱骨老臣,岂惧一死”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玄尘道途
相邻小说
北宋攻略北宋妻管严横推从妖魔世界开始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我有一个洪荒空间爱情公寓:我的女友胡一菲孓然踽行枫城旧事主神创业中我在修真界开创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