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吴襄之子,祖大寿之侄,吴三桂的这两个身份一旦说出来,毫无疑问的就可以让他在众多宁远骑兵当中脱颖而出。
最不济有着家学渊源,他吴三桂搞一身好装备还是没问题的。
可是看他的装备兵甲,以及旁人此时听到吴三桂自报家门时候的惊讶。
朱由校明显的能够看出来,这一次的吴三桂可以说是隐姓埋名的随军行动。
毕竟就祖大寿和吴襄这些人,正常情况下他们哪会让他们寄予厚望的吴三桂一点私兵不带,随军行动?
听到朱由校的问话,吴三桂一手敲胸,一手往后一背,昂首道:“回禀陛下,我辈功名马上取,荫庇家学皆下乘!”
“某一身武艺,靠自己也能斩将杀敌,为什么要靠着家里人的护佑封官得爵?”
“更何况某曾听说陛下有言,杀敌才是真男儿,某深以为然,若非亲手杀敌战功得爵,某深以为耻!”
“故而某衣食皆与同袍样,每战定然奋当先!”
这话一出,顿时就有好几道目光撒在了吴三桂的身上。
有赞叹,有惊讶,更有着不可理喻。
朱由校两眼微微眯起,仔细打量起了这个今年才正儿八经十三岁的少年来。
好家伙!
这吴三桂年纪虽然小,可是说起话来,却是一套一套的。
加上将门早熟,十三岁的吴三桂看着,居然有后世十六七岁的样子。
虽然说原本历史上的吴三桂可以说是满清入关的第一罪人,更是干出了无数足够千夫所指的恶事。
可是此时的吴三桂只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甚至都还有了手刃敌军的军功,很明显是个可塑之才。
而且看这吴三桂的样子,好像还是个自己的粉丝?
历史上的吴三桂,大概是长到了成年之后才去考的武举,更是受了荫庇直接从白身摇身一变变成了大明的军官。
那时候的吴三桂心中功利和家族,是超过了对朝廷忠心的。
可是眼下的吴三桂,正是三观未定,性子未宁的时候,正合适朱由校将他调教起来,让他能够为了大明发光发热。
也算是为了原本历史上他在降清之后一步步堕落做下的恶事提前赎个罪了!
虽然才十三岁,可是朱由校很清楚,这个时代和后世不同,十三四岁从军的比比皆是。
虽然说那些人大多都只是军户,无可选择之下才当的兵。
可是这吴三桂不是说的很明白吗?他就是不想靠着家里的关系当兵,他就想要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
正巧了这吴三桂的手中有了军功,给他个军官,既能让吴三桂对自己这个皇帝心存感激,更能够让吴三桂成为一面新制的大旗,一面招揽将门少年人才的大旗。
就连吴三桂区区十三岁的一个娃娃,在手刃八个建奴之后都被封了官!
将门之后的天才少年们,此时不投军,更待何时?
脑子一转,心中定好了对吴三桂的加赏。
朱由校两眼一扫,翻身下马拍了拍吴三桂的肩头道:“是个不错的小伙子,朕暂且许你个总旗,好生作战,好生立功。”
“待此战结束之后,以总旗之身,再为论功行赏。”
在看着吴三桂满脸喜不自胜的表情之后,朱由校长吸一口气,看向了那些如松柏一般屹立的将士,昂首道:
“吴三桂说的没错,战场杀敌方为我辈男儿本色。”
“所以但凡朕有所参战,皆是带头冲锋,朕以自己为枪锋,为利刃,带领着铁骑从山海关杀出,遇建奴数遭,皆战而破之。”
“阿巴泰,为朕阵斩。”
“皇太极,为朕所擒。”
“锦州城下放过火!”
“锦州城后摸过鱼!”
“大茂堡前重创老奴酋!”
“兴中城外,大破莽古尔泰和阿敏!”
“草原之上,逼降林丹汗!”
“重返辽地,朕破山贼,斩代善,彻夜未眠转战辽西。”
“尔等可知,为何朕要做这些?”
“为何朕身为天下至尊,放下了京师里的锦衣玉食,来苦寒的辽东御驾亲征?”
“尔等可知,朕为何?!”
朱由校最后的一声厉喝,让整个军队中,都出现了一抹动容。
天启帝分兵之前的战绩,黄得功的京营兄弟们,心知肚明。
而草原上的战绩,朱由校带着的蒙古游骑们,更是清清楚楚。
两方一个交涉,顿时看着朱由校的眼神,都彻底的变成了心服口服。
变成了敬仰万分。
“为了大明!”
听着这近乎万口同声的咆哮,朱由校嘴角挑起,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为了大明。”
“毕竟身后就是家与国,若是我们不能守土卫疆,那么胡骑南下,国破家亡神州陆沉就会迫在眉睫。”
“宋时武人衰落,竟然能够任由安南等小国肆意欺凌,而朕的大明,不能像是赵宋一般。”
“朕,要扫平天下,横扫八荒。”
“为大明立功者,朕一个都不会忘记,就像吴三桂一般,这斩敌八人,朕会牢牢记住!”
“而尔等,也需要牢记朕的话!”
虽然说朱由校很清楚,光靠着自己的几句话,想让这些精锐们能够形成家国情怀这是有点扯淡。
可是终究需要慢慢的一步步的潜移默化,才能让他们形成民族自豪感,形成家国天下的情怀感,才能让他们理解和接受身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魂的骄傲。
军人倒也还好,毕竟只要带着他们不断的胜利,不断的战斗,不断的告诉他们,身为大明人就该高人一等,他们自然而然就能够接受。
而百姓的转变,则是需要逐步逐步的潜移默化。
毕竟当初在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将幽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之后,到了宋时,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可是认为做大辽的低等人,也比做宋人要强。
甚至到了契丹南下之时,金兵灭宋之时,这些来自幽云十六州的汉人,成为了胡骑们最快的一把刀。
成了为虎作伥的最恶伥鬼。
大明好歹在辽地还有一定的民心基础,虽然说随着大明一次又一次惨败在建奴的手中以及高第等人的骚操作之下而逐渐消散。
可是大明的名字,以及大明的强盛之时,却依旧在辽民们的心中有着一杆秤。
在大明为人,好歹能有个人样,虽然也要忍受饥荒,也要受到上级欺凌。
但是至少好过被金人拿去当成奴隶,当成一盘菜端上餐桌。
听到了朱由校的这一番话,吴三桂只觉得自己热血沸腾,恨不得提到再去斩杀几个建奴。
而吴三桂身后那如林一般屹立的骑兵们,则是纷纷挺起了胸膛。
“我等谨记陛下教诲!”
“杀敌!”
“杀敌!”
“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