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由于周瑜率军征讨,巴东、涪陵一带长时间战火不断。
不过,益州其它郡县却是颇为安定,在黄权、法正、杨戏、刘巴等蜀中人才的大力配合下,刘备稳固内政,为诸葛亮对抗周瑜提供巨大助力。
当汉献帝身死,孙贲称帝建国的消息传入益州,刘备又惊又怒,口中连连大骂。
骂完后,刘备又因感觉到了巨大压力而颇为慌乱,急招麾下文武商议。
等众文武到齐,刘备先是‘悲恸’大哭,然后脸色凝重开口道:“诸位,逆贼孙贲已害死天子,僭越称帝,建立伪国,我刘玄德作为汉室后裔,必与他不死不休!”
说到这里,刘备略一停顿,然后说道:“近来,听闻孙贲在各州大练兵马,想必要不了多久,便会倾力来攻,局势危急如此,不知诸位可有应对之策?”
张飞一瞪环眼,怒气冲冲地回道:“孙贲小贼不过小吏之子,竟敢祸害天子,僭越称帝,实在是大逆不道,就算他不发兵来攻,我们也要打过去。”
“大哥不必多虑,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巴东、涪陵这边形势已被军师稳住。”
“倘若孙贲小贼敢从汉中进兵,小弟愿统领大军,与楚军决一死战!”
张飞那雷公般的嗓子吼起,震得整座议事大堂都在摇晃,也将众人心中的不安震去不少。
法正理了理思绪,出列说道:“主公,楚军势大,我们孤掌难鸣,时间一长,必败无疑,依属下之见,我们应该联合南蛮一起对付楚军,只需许以土地和金帛,南蛮必然会出手!”
法正的提议说完后,不等刘备发表看法,张飞已厉声反对:“不行,南蛮为异族,更是时常侵扰益州百姓,我大哥作为汉室宗亲,怎么可以屈尊降贵和异族同谋?”
法正听了后,欲言又止。
刘备碍着仁义之名,虽然有心同意法正之计,但却不好明说。
于是,刘备将目光投向了诸葛亮:“军师,依你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危局?”
诸葛亮似乎已有一番思量,摇了摇羽扇后,徐徐开口道:“主公,楚军足有百万之众,如果我们独力相抗,无疑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如刚才孝直所说,南蛮势力不小,如果能以利诱之,以势吓之,他们必然会出兵相助。”
“至于联合异族会有失颜面,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不过,与恢复汉室江山的大业比起来,个人颜面的折损,实在是微不足道。”
“当然,单靠借助外力还不行,主公还需设法凝聚益州人心!”
听到‘凝聚益州人心’六字,刘备有些疑惑,当即问道:“军师,凝聚人心非一日之功,现在战事将近,怕是来不及吧?”
诸葛亮却是微微摇头:“主公只需做一件事,便可凝聚益州人心。”
“只做一件事?军师说的可是开仓放粮?”
“我军存粮不多,接下来要应对恶战,可没有粮食派发。”
“那军师的意思是?”
“主公登基称帝,重建大汉,那益州百姓自然鼎力支持主公!“
听到‘登基称帝,重建大汉’八个字,刘备的枭目猛地睁大,心跳也陡然加速。
不过,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刘备便压住心中澎湃的野望:“军师,你可是要陷我于不忠不义的境地?我作为汉室宗亲,匡扶汉室是我的职责,但却绝不敢僭越称帝!”
面对如此诱惑,却能坦然拒绝,诸葛亮心中暗暗感叹自家主公真是忠肝义胆。
为了大局着想,诸葛亮又继续劝道:“主公,自孙贲贼子谋害天子,僭越称帝开始,汉室便已‘名存实亡’。”
“如今天下百姓无主,而主公素来以仁义闻达世人,更兼有汉室血统,如果主公不称帝,重建大汉,那汉室就真的亡了!”
“还请主公择日登基,重建大汉,以讨国贼!”
诸葛亮说完后,法正、黄权、关羽、张飞等文武也齐齐出声谏道:“还请主公择日登基,重建大汉,以讨国贼!”
得到麾下文武的支持,刘备心中暗喜,但脸上却佯作迟疑。
这时候,诸葛亮又是开口劝道:“主公,如今孙贲贼子称帝建立楚国,麾下文臣武将都得到封赏,可谓是人心大振。”
“需知,为人臣者之所以舍死忘生为主上效力,所图的不过是攀龙附凤,建立勋业,流芳百世,受后人敬仰!”
“如今,主公避嫌守义,迟迟不愿称帝重建大汉,时间一久,人心必然瓦解,还请主公三思!”
刘备心中喜色更浓,但仍旧摇头回道:“军师,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
众文武闻言,齐齐下跪相劝,张飞更是大瞪环眼:“大哥,异姓之人各个称王称帝,大哥贵为汉室宗亲,称帝比他们更加名正言顺!”
刘备听了后,立马瞪了张飞一眼,连声呵斥他。
也就在这时候,关羽也出声劝道:“大哥,军师、三弟都说的在理,大哥称帝,重建大汉,一来可以振奋益州民心,二来可以告诉天下百姓,只要大哥在,大汉就没有亡!”
刘备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
众文武大喜,当即开始准备登基称帝的事宜。
三月初,诸葛亮命人在成都城外筑坛,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
群臣依次序排列,黄权、法正请刘备登坛,进冠冕玺绶,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天子’。
刘备当即宣诏,定年号为‘中兴’,国号为‘大汉’,长子刘禅为太子,诸葛亮为丞相,总理军国大事。
又封黄权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张松为太常,刘巴为大司马……封关羽、张飞、赵云以及新近投靠的马超为四虎大将,其余各拟功勋定爵。
封赏完后,刘备身穿龙袍,在坛上表奏天地,百官跪伏,奏乐齐鸣,正式登基。
之后,刘备在城内设宴,一连数日,军民同乐,可谓是大振民心、军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