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兴致已经被勾起来了,满朝文武也就不敢再突兀的打断了,他们全都静静地听着,想要看看丁晓剑接下来究竟怎么自圆其说。
丁晓剑这一侃侃而谈起来,还颇有点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赶脚。
喷的很投入,很能牵强附会。
“呃,这个帝王之“德”嘛!在我看来还有“功”的意思在其中,更趋向于功德。
着眼要大,不应该有妇人之仁……
帝王之德的“德”,体现在实施仁政,不杀功臣,不行暴政,善待文臣武将,厚待老百姓,建不世之功,不累虚名,纵千万人吾往矣……
这就像周武王之于商纣王。周武王夺取了商纣王的天下,但是,由于他行仁政,所以大家觉得周武王夺天下是理所当然的。
也像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虽然亲手射死了他哥哥李建成,杀死了他的弟弟李元吉,囚禁了他的父亲李渊,窃得天下。但是,李世民执政以后,国富民强,“贞观之治”,所以李世民亦是有德者,亦被传颂千古,彪炳史册……
赵施主你完全可以不必有丝毫的愧疚,你也可以建不世之功彪炳史册啊!
拿出你的大气魄,结束这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五代乱世,驱逐鞑虏,恢复汉风熊烈,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太平国家……
有了这个功劳,试问天下人还有谁能够抹煞你的功劳?还有谁敢抹煞你的功劳?
但若你像那石敬瑭一样,唯唯诺诺,小富即安,夺了后唐的天下,却以割占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苟延残喘,那不用想,你肯定会招致后世的一片骂名。
到那时,你离窃国大盗也就不远了……”
绕来绕去,丁晓剑最终还是表明了自己的意图。
已经忽悠着后主李煜向南去了,怎么才能忽悠赵匡胤义无反顾的向北征伐呢?这确实是一门技术活儿啊!
还别说,被丁晓剑这句诛心之言这么一搅和,又牵强附会的说了这么一堆大道理,赵匡胤的这个心结,还真就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再看向丁晓剑,赵匡胤一下子就少了几许轻视。
他似乎也发现了丁晓剑具有诡辩之能。
“既然这么轻而易举就能解了我之心结,还这么擅长诡辩,目前正面临的迁都问题,这位看上去年纪不大的僧人能够解决吗?”
赵匡胤一瞬间,就动了问计之心。
雄才大略之人果然胸怀宽广。不耻下问对他们而言,还真不是事儿!
说的好,就采纳,说的不好,就全当放屁呗!
赵匡胤这次学乖了。
上次他所提议的迁都遭到了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这次,他决定,要私下里悄悄的不耻下问。
丁晓剑若是有办法给他解决这个难题,那他就采纳。若是没有办法,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
念及于此,赵匡胤哈哈大笑。
“帝王之德,迥异于圣人之德,为帝王者,一人为天,大权在握,审时度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心宽以容天下,胸广以纳百川,建不世之功,解万民于倒悬,成大事而不拘小节!
说的好,说的好啊!”
满朝文武闻听赵匡胤总结出来了大道理,顿时马屁声如潮,跪地拜服,三呼万岁。
差点给丁晓剑整懵逼了。
“麻痹的!果然都是人精啊!跪在地上的是人精,坐在上面的也是人精!
我刚才说了那么多,是这个意思吗?你咋就总结出来了这些个意思呢?”
不待他腹诽完毕,赵匡胤摆摆手,制止了满朝文武的阿谀奉承之言,笑呵呵的对着丁晓剑说道:“果然有志不在年高啊!丁长老年纪不大,却不曾想,竟然是一位得道高僧,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好啊!好!很好!
朕与丁长老一见如故,常言道佛渡有缘人,你与朕既有缘,从即日起,那就不必再住在驿馆当中了,搬进皇城吧!朕也好晨昏请教。”
“搬进皇城?”丁晓剑更懵了。
“这就进皇城了?赵匡胤这么豁达的吗?难道就不怕我秽乱他的宫闱?
不对!
不会是见我长的帅,起了坏心眼子了吧?
历史上也没记载过赵匡胤喜欢长得漂亮的小和尚啊!……”
丁晓剑得了便宜还卖乖,满朝文武当然不知道了,纷纷以“有碍礼制,以前从无此先例”为由,又开始了絮絮叨叨的柬言。
赵匡胤心中自有计较,当然无动于衷,但见他大手一挥就一槌定音了:“朕意已绝,时辰也不早了,都散了吧?退朝。”
………
赵匡胤果然说到做到,丁晓剑刚刚回到驿馆,就有内侍过来请他入宫了。
入宫就入宫,反正住在这驿馆之内,想要见到赵匡胤也很难,他心心念念的还想撺掇赵匡胤北伐呢!只有近水楼台才能先得月嘛!
大宋的皇宫和后来的故宫,那当然是没法比的。
无论是规模的宏大还是景观的细致堂皇,都不可同日而语。
丁晓剑刚刚安顿下来,一袭便装的赵匡胤就来了。
一袭便装的赵匡胤显得更像是一个土财主,微微发福的身材加上戎马一生的古铜色肤色,若非身居这皇宫内院,恐怕还真会被人认错。
既然是专程为问计而来,赵匡胤姿态就放的很低,看上去比朝堂之上随和多了。
简单的客套了几句之后,赵匡胤落座,开门见山的就问起了他心心念念的迁都。
“长老是如何得知朕这几年想的都是迁都事宜的呢?”
赵匡胤问的直接,丁晓剑也就不想再拐弯抹角了。
他早就已经清楚了,在这个时代,说的再多,做的再好,也不如装神弄鬼。朝堂之上那些个宰辅就是很好的例子嘛!身为宰辅,还有人比他们说的多,做的好吗?还不是照样无法左右皇帝?
想要左右皇帝,想要让皇帝言听计从,装神弄鬼,亮出神通,无疑是最快也是最好的办法。
为了尽快赚够成就值,丁晓剑豁出去了。
忽悠南唐后主李煜的那一招,照搬过来,又用在了赵匡胤身上。
“大宋迁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否则遗祸子孙,后患无穷!
口说无凭,这里也没有外人,不若就由小僧带陛下去看看大宋数百年之后的景象吧!……”
“数百年之后的景象?这也可以吗?”赵匡胤顿时吃惊地张大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