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的话多少显得有些刻薄,这和他往日的亲民的作风明显不符,不仅让付晓敏感觉诧异,就连旁边一直留心的邹毅夏国强等人也略感吃惊。
酒桌上,虽然互相推杯换盏,天南地北的聊天胡侃,但是实际上大家的注意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李卫东,所以李卫东和付晓敏说的话他们也听的真切。
平时宽以待人,尤其是对女同志向来不会说一句重话,哪怕是犯了错误,李卫东最多会不轻不重说两句,或者交给别人处理。
没想到李卫东今天说了句这么实际的话,确实让他们有些惊讶,都不约而同的停下手上正在进行的烟酒会,好奇的看着李卫东。
李卫东没有让他们失望,看着大家的样子,就继续说道:“大家帮我的日子也不短了,少的也有四五年了,多的有七八年了!”
停顿了一下,李卫东还是语气平静地说道,“我对大家怎么样,想必大家心里应该清楚!”
“自然极好!
”
“董事长最仁义!
”
“您是中国最好的老板!
”
“怎么是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老板!
”
众人附和道,这么大的人了,说话不能昧着良心,李卫东确实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老板!
他们自从跟随李卫东以后,哪个不是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豪车开着,豪宅住着,华服穿着,日子过得甚至比李卫东都舒坦。
虽然都是各总的叫着,但是说到底他们不过是个高级一点的打工仔,只因为李卫东敞亮,给他们机会,才让他们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现在过的日子,在认识李卫东以前,就算是做梦也不敢这么做,这个情分必须得牢记着,得感恩。
李卫东这些数不尽的财富若说和他们没有关系,有些违心了,若说没有他们李卫东就挣不来这么多财富,那就更违心了。
不说他们,就是原来跟着李卫东打杂的那些小瘪三,二流子们,过的更潇洒,估计是十八辈祖宗积德行善,在他们这一辈一下子兑现了。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跟着李卫东这么一个仁义的老板。
李卫东不是要听他们的恭维,摆手阻止了,接着说道,“当然,你们的能力,人品,秉性,我心里大概也有个数!”
“总体上来说都是好的,但是若说一点问题也无,那也不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绝对是唯心论!”
这句话却让桌子上的几人隐隐感到压力,心不稳了,他们都不是初出茅庐的素人,对李卫东的这话的风格简直太熟悉了。
都是久经江湖考验,本身自己也不是普通人,多少也都有些权力,也会经常用这种,总体不错,仍有不足,或者仍有个别老鼠屎的说辞!
言外之意就是要批评某些人,而这种不点名批评,批评的的不一定知道是谁,但受批评的人肯定知道说的谁。
原因很简单,人无完人,只要挑几条大家都会犯的错误一说,大家都会对号入座!
“我当然希望永远和大家一起共事,毕竟大家能力有目共睹,也都是熟人,不用磨合,说话办事也方便,但社会在进步,公司也在发展!”
“大家的能力能否跟上公司的发展步伐,这里是要打个问号的,包括我个人在内也有这样的问题,对公司的管理越来越吃力了,有时,我也在思考是不是要聘请一个合适的总经理!”
这也是很多公司发展壮大所要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很常见,并不稀奇!
一个高速发展的公司,若是想要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就要不停的换领导层。
相对于公司来说,尤其是李卫东这样的公司,人的成长速度太慢,公司的成长速度太快。
“说这些的目的不是给大家打什么预防针,要优化某人,让他有个心里准备,就是单纯的给大家聊一聊,希望大家多学习,以前我让陈谷他们学习,现在也希望你们也加强一下学习!”
“希望我们这个公司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不要躺在原来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不然只能被这个组织抛弃!”
李卫东说完话,看着沉默的众人,这些都是他的左膀右臂,公司的日常运营还得靠他们,但李卫东彻底放权,他又没那个自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说了上千年,但实践起来太难了。
人折腾人,人摆布人,这才是常事,而且这种事,早已被人类琢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一门极其深奥的学问。
我信任你,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真正的意思是,我对你放心,是因为我能拿捏住你,你想要的,恰恰是我能给你的。
众人沉默片刻,开始纷纷表态,一定会加强学习,努力工作等等。
吃过午饭,李卫东熘达着回家,刚到办公室门口,就看到未来教育基金会的理事长梁文辉和丁原站在门口闲聊。
看到李卫东过来,两人都向这边迎过来,梁文辉笑着寒暄道:“董事长!”
李卫东好奇地问道:“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没提前说一声?”
“刚到,一根烟还没抽完呢,知道您忙,就没告诉您!”梁文辉笑着解释道。
“我忙不忙,你们还不知道,亲自跑过来,什么事这么重要,进去说!”李卫东自揭自短。
李卫东边说边向办公室走去,对于梁文辉他还是比较客气的,天天东跑西颠的,关键是因为公益性问题,还挣不了太多。
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能有人醉心于公益事业,实属难能可贵。
“有两件事,一件事您上次提的科学奖的事情,一个是您给京城理工大学捐款的事!”梁文辉跟在李卫东后面说道。
“哦,上面同意了?”李卫东问的明显是第一件事,这事也过去两个多月了,该有个消息了。
“同意了,这是复函,还有咱们的申请报告的影印件,几个主要领导都有批示!”梁文辉从随身的文件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李卫东接过,看了几眼,里面有些纲领性的条款,具体的细节估计还得需要再去完善。
当然他主要是看上面的几个领导批示,不知道这算不是领导墨宝,总之留着肯定有好处。
“很好,这事你去处理,有问题再来找我!”李卫东看完后兴奋地说道。
“那名字呢?”梁文辉问道。
“《未来》这个名字怎么样?”李卫东随口问道,他还没有高调到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且还想要多活几年呢!
未来教育基金是李卫东的搞的公益基金,用这个名字合情合理,有理有据。
“这个名字好,意义深远,既是基金会的名字,又显示出这个奖项的使命来,筑梦未来,面向未来!”梁文辉没有犹豫地赞成道。
这也是他的备选之一,当然第一个选项就是“李卫东奖”,但也心里揣度,老板应该不会那么的高调,必须得有其他的备选项。
别到时老板突然反问一句,你觉得的哪个好,临时想就显得仓促了。
李卫东敲着桌子说道:“那就这么定了,尽快去办吧,我看这个文件说,三个月内要把基金会的注册资料上报给民政部门!”
“我们正在准备资料,已经差不多了,这里还需要您签一份捐赠说明,不然我们无法说明资金来源,注册会比较麻烦!”梁文辉适时地拿出一份文件。
梁文辉看李卫东签完字后,又拿出一份文件,接着说道:“这是您捐赠您母校京城理工大学的捐赠合同,还有基金管理章程!”
“辛苦你了!”李卫东接过后,客气地说道。
这个捐赠实际上属于李卫东的个人捐赠,并没有走未来教育基金的账,梁文辉也仅仅属于义务帮忙,这件事并不是他的职责。
“都是我应该的,学校那边的准备工作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只等您去宣布捐赠启动,在校生就可以每天免费领取鸡蛋和米饭馒头!”梁文辉笑着说道。
“那就尽快安排吧,宜早不宜迟!”
“看您的时间,我去通知王主任?”梁文辉问道。
李卫东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台历,然后拿起旁边的电话,对电话那头的陈军说道:“下周一有什么安排吗,都推了吧,去一趟京城!”
然后才对梁文辉说道:“就定下周一吧,你说的王主任,王宁?”
李卫东知道学校对接这事的是王宁,现在成了王主任,不过在国内主任这个职位和书记差不多,可大可小,小无谷底,大无止境。
村里可以有,国家级的也可以有!
“对,是王宁老师,她是学生资助中心的主任,管的就是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各种补贴,还有各种资助的评审和发放问题!”
“好,我知道了!”李卫东心里一乐,琢磨吕杨在家里的地位会不会发生点变化。
吕杨是副教授的职称,若是算起来也是副处级待遇,资助中心的主任应该是副处级,王宁应该算是实打实的副处级。
一个是待遇,一个是实职,差距可大了去了,虽然是属于学校里的两条不同的升职途径,不具备可别性,但只要在国内的各企事业单位,级别实在是太重要了。
几乎关乎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如评定工资水平、分房子这种大事,就连过年节发福利,甚至发的劳保用品都不一样。
梁文辉离开后,李卫东开始琢磨自己在启动仪式上该说点什么,他决定要先准备一个演讲稿,不能在学弟学妹面前丢人。
李卫东拿起笔来,开始写大纲,写主旨思想,然后再让秘书完善,只是写了几行,李卫东划掉了,感觉没什么可以说的。
演讲这个东西,李卫东一直不擅长,他比较擅长胡说八道,但是这种场合,胡说八道,明显得不合适呀!
套话官话,李卫东又不想说,但是说怎么赚钱,会不会被学生拿鸡蛋给打出来,谈学术,那不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吗?
一直到该接孩子放学了,李卫东写了划,划了写,也没有整理出个头绪来,写出点什么来!
晚上吃饭的时候,好巧不巧的每人一个鸡蛋,李卫东今天是和鸡蛋杠上了。
李卫东漫不经心地的剥完一枚放到李睿的碗里,这种个头特别小的笨鸡蛋,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小孩子经常吃有助于大脑发育。
而煮鸡蛋营养流失的最小,所以刘锦慧吩咐保姆,每天要给他们准备这种鸡蛋。
“爸爸,今天早上我已经吃了一个了,为什么晚上还要再吃?”李睿用快子波棱着鸡蛋,很不满意地说道。
“一天两个鸡蛋,早上一个,晚上一个,吃了能长个,变聪明,别墨迹了,赶紧吃!”刘锦慧在旁边督促道。
“母鸡能来得及生吗,我听奶奶说,一只鸡一天只能生一个鸡蛋?”李睿小声地发问,语气里明显的不愿意多吃一个。
“笨蛋,你不会多养啊,咱家四口人,养八只鸡不就够了!”李谦在旁边说道。
“四个人,为什么要八只鸡?”李睿继续问道,不过这回是真的好奇。
“笨蛋,4×2=8,这都不会!”李谦继续说道,不过话音一落,就挨了一个脑瓜崩。
“你才笨蛋呢,你上中班的时候,怎么没看你知道,现在可显着你了!”刘锦慧弹了李谦一个脑瓜崩,语气虽然强硬,但话里有些没底气。
李谦一口一个笨蛋,说的刘锦慧都怀疑女儿学习的天赋了,现在上中班,数完二十九,接着就数二十,纠正好几次了,就是改不过来!
“赶紧吃,谁吃完,谁可以看一会电视!”李卫东瞪了媳妇一眼,引诱着说道。
饭前不训子,虽然不能惯着,但是也不能硬对着干,得引导着教育。
李卫东话音一落,两人拿着鸡蛋大口的吃了起来,电视的诱惑明显比一个脑瓜崩好使。
李卫东琢磨,孩子说的还挺有道理,不过他每天给学生赞助俩鸡蛋,在校生两三万人,五六万枚鸡蛋,岂不是得七八万只母鸡供应,可真不是个小数目,养活两家蛋鸡场没问。
这个算不算是经济学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