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元说起刀剑的打造,讲得头头是道,马超和众人都听得津津有味,马超也不再怀疑,此人看来就是如假包换的兵器大师蒲元。
马超点点头,说:“我凉州之水适合淬炼否?”
蒲元摇摇头,说:“唯有属下家乡——益州临卭的蜀江,才是淬炼之水最佳。”
“那此刀岂不是质量不佳?”一听到可能这一批刀不如蒲元给诸葛亮打造的刀好,马超就有些患得患失。
蒲元摇摇头,说:“少主放心,属下发现西海之水异于常水,当不下于蜀江之水。”
马超方才释然了,西海就是青海湖,青海湖是咸水湖,或许蕴含着众多金属矿物吧。
蒲元所打造的刀,在刀柄上依旧有环,刀柄铁质,上围绑上了麻绳以增加摩擦力,有利于紧握,手心出汗时不容易脱手而出。刀柄足够长,可以双手持握,便于军士以全力劈砍,就如中世纪十字军的双手剑一般;也可以单手持握,利于骑兵在飞驰的骏马上挥砍。
在刀柄上还刻有二字:断金,马超知道这大概是在夸耀刀之锋利,可以一击而断开金石。陶宏景《古今刀剑录》记载,蜀汉章武元年(221)辛丑,蜀主刘备采金牛山铁,令蒲元“造刀五万口,皆连环及刃,列七十二炼,柄中通之,兼有二字”,看来是所言非虚。
马超抽出蒲元所打造的刀,刀一和刀鞘摩擦,就响起清脆响亮的“沧浪”一声。刀刃甫一露出,立即反射出一道耀眼的金光,照得马超不得不眯眼。再仔细观瞧,马超见此刀之刃竟然是微微的金色,应该是在打造工艺中添加了铜的缘故。
蒲元说:“此刀长三尺六寸,历七十二炼。虽然不足百炼钢之坚韧上佳,但一般军士使用,已足矣。”
马超颔首,说:“来人,取环首刀来。”
一亲卫抽出环首刀,双手捧给马超。马超把环首刀扔给马岱,马岱会意,双手握紧环首刀。众人也都明白马超的意图,纷纷后退了些。马超横刀,马岱举刀过头顶,然后低吼一声,奋力砍下。
“当!”两刀相击,突然闪了一道白光。众人再看时,原是环首刀断了,断刃在空中飞得很高,继而扎在地上。
马超再看蒲元之刀时,刀刃上毫无破损。甚至马超拿刀刃贴在脸上,眯着一只眼睛看,也看不出刀刃出现哪怕是丝毫的缺口。这下马超满意极了,划了个刀花后,把刀流利地插入刀鞘中。
马钧见马超面露淡喜,刚想进一步为蒲元请功,马超就立即说话了:“蒲元,你造了八万口刀是吧?”
蒲元低下头,说:“计划如此,现在只能勉强列装全军,也就是说还差三万口。还乞少主见谅。”
马超不置可否,又扭头问马钧:“蒲元现居何职?”
马钧一喜,道:“回少主,乃侍曹。”
侍曹,就是最低一级的官,相当于曹掾、掾史等人的勤务兵。
马超摇摇头,对蒲元说:“侍曹太低,吾会与刺史商量,许你个掾史。”
刺史就是他亲爹,哪里还用商量?谁都知道蒲元被提升是板上钉钉了。
幸福来的太快,蒲元还有些愣,马钧赶紧按倒蒲元,焦急地说:“愣着作甚?还不快谢少主之恩?”
蒲元赶紧纳头便拜,说:“元谢过少主。”
马超点点头,说:“以后我西凉军兵器,吾可交给你二人了,切不要让吾失望。”
蒲元和马钧都道:“谢少主!”
马超又想起蒲元疑似是木牛流马的发明人,又道:“蒲元,我西凉东西狭长,跨度四千里,若是吾要征讨韩遂,运粮就很困难,补给线势必有千里之遥。所以吾要你制造成一种运粮器具。”
“少主请吩咐。”
马超思忖了下,道:“嗯,这种运粮器具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外形如牛马;能载一岁之粮,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按动机关,就可自己行走,不必费人力;插入木轴,就可封锁粮秣,不致外泄;只需很少的兵士操纵,在山地之间行走如飞。如此之运粮器具,你可造得出?”
众人一听,都觉得马超这话是天方夜谭,实在故意难为蒲元。
庞德皱着眉说:“少主,如此玄妙之物怎么可能有?”
鞠义也叫苦连天:“是啊,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征发民夫运粮、派遣部曲护粮算了。”
马超觉得,既然《三国志》、《后汉书》这些权威史书都曾记载过诸葛亮使用过木牛流马,还能给蜀国的十万北伐大军提供粮食,应该比较可信,木牛流马应当是存在的。可能只是因为制造起来太过精巧,掌握这项技术的工匠失去了传承,所以木牛流马才没有流传下来。
故而听众人七嘴八舌的反对,马超不语,只是等着蒲元的回应。
蒲元低下头思考片刻后,说:“属下现在还不好说,不如就让属下试试,或许能造出来,也未可知。”
杨阜道:“这倒也是,造不出来也不打紧,可万一造出来了,那可不得了了,我军以后运粮就不必征发徭役、劳烦百姓,也不必花费太多兵力保护粮道,而且不需要民夫运粮和兵士护粮后,也不必再多消耗粮食了。”
贾诩也附和道:“不错,如《史记》记载: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这一钟就是六石四斗。也就是说,要运粮一石,就要在路途中消耗六十四石。若木牛流马果真制成,那便是大功一件。”
见两位祭酒都这么支持,诸将也就不再质疑了。
马超想起现在的耕耘方式,还是两牛拉犁,十分落后,又对马钧道:“吾见农人耕耘,需驱使二牛方可。吾希望你可发明出一种新的犁耙,只用一牛,就可耕耘,而且只需要一人操纵方向即可。”
马钧不假思索,就说:“此事,较木牛流马容易许多,属下必定在下月上旬之前,造出此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