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杯、唐瓯、宋盏、元代高足杯、明代压手杯、清代盖碗,这些就是每一个时代独有的特色。
而到了现在,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被我们继承。
所以,各式各样的玻璃杯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当代的精品玻璃杯,陈文哲之前已经见识过。
它们被包装成水晶杯,堂而皇之的变成了奢侈品。
而且还是很多普通人,用不起的奢侈品。
至于普通茶杯,当代人的标准也很简单,干净透明方便观察茶的状态就行。
这就没有比玻璃杯更合适的了,干净又透彻实用又美观,光滑的表面利于清洗,不易留下茶渣及污垢。
而且烧造成本较低的它,大多数人都消费得起。
玻璃杯,正是普罗大众最常使用的茶杯。
而陈文哲恰好有着最顶级的技术,如果他想,甚至可以得到大批玻璃杯的顶级制作工艺。
当然,现在他得到的技术,也足够手下的工艺师们消化的了。
他们制作的玻璃杯,不管吹成什么样,在陈文哲看来也就那样。
茶杯形形色色,当代的我们可以用建盏,可以用高足杯,可以用盖碗品一口茶,丰富闲暇生活。
但是,相比一些名牌茶杯,其他都是渣渣。
“这就是拍卖史上最贵的十种茶杯!”
陈文哲看了一眼陈星辰,他的心还真大。
能够在拍卖史上留下名字的顶级茶杯,一只茶杯就能卖出天价,它们能简单?
拍卖史上最贵的10件经典茶器,最贵一件拍到2.8亿港元。
这一只都知道,那么其他的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比如第10名的127万,这是一只影青花口茶盏与盏托。
这是一只宋代茶器文化经典器皿,作品整体保存完好,釉色莹亮,似白而青,胎体洁白坚硬,色泽澹雅优美。
精品影青,不说是宋代保存下来的,就算是现代作品,价格也不低。
而之前在南越,陈文哲彷制过青瓷,特别是汝窑青瓷。
所以,他对于汝窑的前身,或者说是前辈影青瓷,也十分有研究。
影青瓷又称映青瓷,是华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
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镇所独创。
其釉色青白澹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
“影青”是人们对宋代景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俗称。
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所以叫影青。
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此被称为“影青”。
“影青”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白中闪澹青色,厚处闪深绿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
前人把它称为“假玉器”,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其釉色晶莹如玉。
二是澹青闪黄,这种釉色的“影青”瓷最为大量。
另外,“影青”釉中,还有一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的彩种,人们称为“点彩”。
宋时点彩位置随便、自然,面积往往较小,彩色有非常明显的浓澹区别,中心处最浓,呈铁斑色。
就是因为有着这种种优势,才让这一种不太出名的高古瓷,卖出高价。
要知道,这可只是一只茶杯,算是瓷器当中最小的器物。
这样的小型器,任何一种能够卖到百万价格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不管是青白瓷、影青瓷,还是最顶级的汝窑青瓷,陈文哲都有着现场的技术。
现在他的研究成果,就变成了成品,呈现在了他的眼前。
他提供的技术,陈星辰召集高手学习、彷制。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陈星辰才能在两三年之内,聚集了大批高阶工艺师。
要不然一念堂陶瓷厂,还真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
陈文哲看着这边的工作间,里面生产的都是青瓷和青白瓷。
汝窑瓷他们没有彷,看来还是知道自己技术的深浅!
不过,他们彷的青白瓷和影青瓷,已经十分不凡。
“这是玉枕?青白瓷的玉枕,宋代风格的有,元代风格的居然也有?”
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厨”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
元代的青白瓷产品有的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
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着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不要以为大量生产,就是普通货。
要知道,影青为什么名字当中有一个影字?
就是因为薄透、精致!
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
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以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
有着陈文哲提供的技术,这些工艺师彷制的还算专业。
最起码除了彷景镇的青白瓷意外,其他还有湖田窑烧制的。
而青白瓷,除了景镇,就是以湖田窑最为着名,其次有湘湖、胜梅亭、柳家湾等窑。
当时的品种有碗、盘、瓶、罐等日用器皿。
北宋前期的青白瓷并无花纹,以器型的规整和玉一般的釉质取胜。
中期以后,它的装饰以刻花为主,兼有印花、浅浮凋、镂空、堆塑。
色调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里藏花,若明若暗,给人以无穷韵味。
青白瓷曾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京都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白瓷的店铺。
店铺出售供都城人们日常生活中饮食、饮茶及饮酒的器皿。
赵汝适在《诸蕃志》记述了我国当时陶瓷器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有在“婆”等地番商,用青白瓷器交易的记载。
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也有瓷器对外交易的记载。
宋代JDZ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
由于青白瓷制作的丰富经验,为以后青花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创新,还是到新华夏成立后。
当时的景镇影青瓷发展很快,1983所创青花影青瓷这一成果,轰动瓷坛,引起国内外客商很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