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杆木桅上悬挂了十五张风帆,高高的耸立在船甲上,两边是方方的船头,船头微微跷起,上面还绘上两条蛟。这就是平底船,冉强看着几案上的模型,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平底船:“这种船载重多少?”
“载重?请教主公,何为载重?”,面前的一个中年人迟疑的问,他不知道主公说的载重是哪两个字。
冉强这才发觉自己说顺口了,忙道:“载重者,载物之栽,重量之重,我是问你这船能运载多重货物”
“此船名曰沙船,造成后,为三千石船,长三十五丈,宽八丈”,明白了载重的意思,中年人老老实实的回答。
不错,冉强需要的就是大船,他对造船知道的相当少,印象最深的就是宋代的水密舱和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福船,宋代的水密舱可是名声远扬,加上还有种楼船也被宣扬的大名鼎鼎,而郑和的福船,一来是因为郑和的名声,二来也是因为这是种尖底船才让冉强读历史的时候记住了这点。他随口问道:“太史元,这沙船可使用了水密舱?”
太史元被胡睦推荐来邺城后,就携带了几个模型,想趁机说服当权的大将军能支持他造制新船,为了稳妥,他先把常见的沙船模型呈了上来,却接连被问了两个自己却没听说过的词,不由得羞愧起来:“臣,臣学识浅薄,不知道主公所言的水密舱为何物?”
“这个”,要让冉强把水密舱解释清楚,确实有点难为他了,于是他顺手拿笔在纸上画了个大概,指着解释:“所谓水密舱,就是在船底制成如此的空舱,四面都用法密封住,使得这些空舱不进水……”
“原来主公说的是八槽舰,臣对此到知道甚祥”,太史元恍然大悟,见不是自己未知的东西,没等冉强说完就插口说道。
“八槽舰?”,冉强好奇起来,他只知道宋代的船最出名的就是水密舱,这个太史元似乎一点也不惊讶,反而似乎早就知之甚祥似的,难道这个什么八槽舰用的有水密舱?
太史元对冉强的反应感到有些奇怪,难道大将军连八槽舰都不知道?见冉强看着他一副疑问的样子,于是解释说:“朝廷水,哦,晋室水军曾制过八槽舰,一底八槽,皆用桐油、石灰等物混合,填塞其缝,使其无法进水,若损坏一二船槽,八槽舰仍不沉没,可谓稳固。”,说的兴起,太史元从宽大的袖袍里又掏出了一个模型:“主公请看,臣制作了此模,就用了八槽舰的方法,不过臣觉得八槽还是太少,因此增加为十一个。”
冉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种尖底船,他只知道郑和的大福船就是尖底船,一直以为中国的尖底船是明朝发明的,爱好人物史的他不知道,早在宋代就已经有很多种船采用尖底模式了:“尖底船?难道现在就有尖底船了?太史元,你制造过尖底船?”,他十分惊讶的忍不住打断了正精神抖擞的太史元。
“这个,不敢欺瞒主公,这个只是臣制作的模,臣只制作了此类百石小船,不过只要主公给臣钱,臣一定能制成此船。”,太史元先是有些尴尬,接着就趁机想求得冉强的支持,他自己那点家财,早因沉迷造船被败光了,家人对此十分不满,族长差点要把他除名,如若不是父亲的旧交胡睦忽然推荐他来邺城,他就只得烧了船模,规规矩矩的习学经书,好能找人举荐个下品官吏。
太史元见冉强有些诧异,以为是刚来就要钱让大将军心里起疑了,忙解释道:“臣不是贪财,实在是制作大船耗费甚巨,臣的家财已经耗费完了”,似乎觉得这样讲还不够,又加了一句:“请主公放心,臣以性命相保,一定能制成此船。”
冉强笑了笑:“不妨,现在钱不太流通,你需要的东西就由户部给你。不过,这尖底船有什么好处?”,他虽然知道尖底船,实在对此了解的不深。
“此船底尖而陷水深,在底以大木接而成主木,最底以土石塞填,以便平稳,上用八槽之法,哦,水密舱之法制十一道密槽,再上建四层舱室,或装物,或装人,或操船。制成后可长三十八丈,宽十丈,载五千石。”,越说越高兴的太史元激动起来,开始讲起了冉强听不很明白的名词来:“立五桅,高八丈,挂十五蓬……”
冉强闷头耐心的等太史元讲完才问道:“如此说来,先生觉得那沙船可以不用制造了?”,看来这个太史元和那马训都是同一类型的人,说起自己的爱好来就忘乎所以。
被冉强的一声[先生]叫的受宠若惊的太史元回道:“自然不是,江河水浅,尖底船不宜航行,沙船底平而稳,陷水不深,在江河之上航行快而便捷。何况北方陆边大海沙石众多,尖底船容易陷于沙石而停歇不前,此两处都以沙船水运为最佳。而大海深处,水深而礁多,尖底之船,不易损伤,且大海深处风浪极大,沙船平底易翻,不如尖底船稳固。臣曾坐船去过高句丽等国,也曾远游西洋,臣觉得,若航船去北面辽东、高句丽,以沙船为佳,若去西洋或入深海,则莫过于尖底船为佳。”
冉强终于听明白了,他以前一直好奇为什么明朝既然有福船这么好的船,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平底船呢。他又问:“造成一艘如此三千石沙船,需多久?”
“这个,如若诸物齐备,三个月足亦,但如今,只怕需要半载。”,太史元谨慎的回道,虽然他自信能在更短的时间造好一艘沙船,但,好不容易得到了大将军的支持建造他新做的船模,他可不敢把话说的太满。
“我给你足够的工匠,先生半载内能制造出三艘沙船吗?”,一艘太少了,起不了什么作用。
“臣定不辜负主公之命”,太史元没有迟疑,只要有足够人手,这别说三艘,就是再多几艘,他也有自信建造出来,只要建好了船坞就顺了。
冉强想了想,说:“马上就要夏种了,到了夏种,民夫不会有太多。你要知道这点。你觉得在哪里建造沙船比较好?”
太史元应声就回道:“北方最佳莫过于在辽东,那里靠山,树木众多,如今在东莱即刻,东莱东百多里有一处,地势十分适合大船停泊,臣认为在那里建造泊处,很是便捷。”,这些他早就考虑过了,回起话来毫不费力。
冉强扯过来地图,查看了下,微微的笑了,太史元说的泊处就是烟台:“好,就依先生所言。以后泊处就叫港口,这个泊处就叫烟台港口吧,等到先生造完这三艘沙船,就可以建造尖底船了。你下去就把需要的财物写折子上来,我会派工部和户部协助你。”,他看重的是太史元的创新和专注。
太史元不明白为什么泊处叫港口,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终于可以造船了,躬身领命下去了。
第二天,冉强下令,翰林院设学士,享正五品俸禄,年拨绢千匹专用费,拜东莱太史元为翰林院学士。邺城再次哗然,如果说上次马训为院士,五个大学士见识了床弩和印刷机械后,已经没了微词外,但这太史元什么也没做,更没有作过官,竟然一下子拜为了正五品官职,连举荐他到邺城的胡睦,也惊愕异常:如若说马训改制军械立了大功享受厚禄也到罢了,怎么一个造船工匠竟然也被主公如此看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