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百六十八章 几件大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会见过责州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并且聆听过了所有人的工作汇报之后,陆鸿又带着人马不辞辛劳地,沿着当日从都里镇登岸之后,一路北上的路途走了个来回。

从责州城到业态县、都里县,再原路返回,一路上大概用了将近十天的时间,就为了实地考察,将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再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期间范翔奉他的召唤,从岩州赶了过来,陪着他跑了全程。

这位陆副都护的机要秘书,将这十天的行程完全记录在册,并且整理出责州一州三县的完整情况之后,一行人才正式动身离开这片百废待兴的土地。

等到陆鸿重新坐在他三官邸的书房中时,已经是十二月廿日了。

从陆鸿到达责州到跨进岩州的大门,这一趟并没有如同在平壤城一般耗费了他一个多月的时间,而是仅仅过去了半个月不到。

不过,咱们可不敢小看这短短的十几天,在这期间,大周朝廷的内外着实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头一件就是十二月初十,上三省正式决定,除了个别调整之外,全盘通过安东都护府对辽东地区州县制的推广方案。

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所有正式文书当中涉及到安东的所有州县,都开始启用新名称,整个儿安东都护府的地理舆图都会重出新版,所有旧版图在丰庆八年二月之前全部从官方淘汰!

这只能算是一件正常的行政大事,不过因为其开创性的意义,算是一件喜事儿罢。

但是接下来的一件事,就无论如何与“喜”沾不上边了——十二月十二日晚,太子于东宫再次昏厥。

为此丰庆帝一怒之下,不仅罢免了六名御医,以及东宫的服侍太监总管,并且下令杖杀了东宫的十二名服侍太监、十七名宫女,以及大大小小杂役数十人!

这件事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更让大伙儿瞠目结舌的是,丰庆帝在随后的第二天,突然宣布将临泉王唯一的世子李贽过继给东宫,只等太子病情好转,便立即举办仪式、祭告宗庙!

第三件事不好也不坏,那就是朝廷对于安东一大批空缺的人事任命终于有所反应了。

这是好事,但是之所以说它“不好也不坏”,是因为朝廷虽然做出了一定的反应,或者说表现出了一定的行动迹象,却并没有像陆鸿他们想象的那样,紧急空降一大批的各色官员下来,一股脑儿将安东满地的窟窿给填平……

事实上,这件事情除了上三省和政事堂明文表态会尽快支持安东的工作,其实也就派了几个县令和一名州刺史、两名州司马……

不过倒是有一种传言说:其实在朝堂上,各派摘桃子分果果的呼声越来越大,几乎所有人都对上三省这种捂盖子的做法都十分不满,也十分不解——这么多个官职总是空缺在那里,不仅让他们这些早就伸长脖子盯紧了的人等得心焦,也完全不利于安东的工作不是?

但是宰相和上三省的长官们似乎无动于衷,就连吏部的头头脑脑在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仿佛也瞬间患上了哑症、面瘫,谁也不会多说一个字,谁也不会发表半点儿明确的态度。

哪怕是模糊的态度也没有……

传言就是这样,但是事实上,根本并没有多少人真正问过他们的态度。

从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宰相和上三省的长官们有意地淡化、拖延和逃避这件事。

可事实上哩,曹相和崔相二人早就经由政事堂签发了通告,命令各级官员互相推荐或者毛遂自荐,可结果怎样?

除了几位愣头青真的毛遂自荐了,其他那些平日里嚷嚷得最响的大佬们几乎全体失声,曾经在朝堂上大声疾呼,让中枢早做抉择、尽早为安东数百万黎民谋福效力的大员们,却连半个子侄或亲信也没“贡献”出来……

这就导致先前自荐的那几个愣头青,也默默地撤回了他们的上疏,躲回人堆里去了……

虽然局外人可能一时半会儿疑惑不解:前几个月小陆将军刚刚提出推广州县制的时候,这些人不还吵着嚷着要让自家子侄“不畏险阻、不避蛮荒,为朝廷分忧、为安东解难”吗?

这时候怎么全都哑火了?

明白个中道理的人,心里却都一面明镜也似的——眼看着太子不知道能撑到几时了,说话间就该是临泉王进东宫,在这个时候谁会为了点儿刺史、县令的蝇头小利,而触了临泉王的逆鳞?

再说了,那个小陆将军,明显是临泉王和王睿都恨不能置之于死地的,所以现在安东那块儿就是个火坑,谁会把自家子侄往火坑里推?

这件事一直拖到了十二月十五,才终于见到了转机。

十五那天的朝会刚刚开始,皇帝尚未发话、各位宰相也没赶得上汇报工作,原本沉寂了好几个月的广平郡主,突然就从班中站了出来,毫无征兆地向安东举荐了三个人选:

白居易,庆州司马调任安东都护府岩州,出任岩州司马;

张籍,水部员外郎外放安东都护府责州,出任责州司马;

王建,时任太学助教,出任业态县县令……

话音未落,整个朝堂便是一片哗然,大伙儿都用复杂中夹杂着几丝兴奋的神情,看着这位当朝郡主、朝会上唯一的女官,以及大周唯一有资格腰悬笏板、庭前奏对的女子!

唯有一个人,看着她的目光之中仿佛要喷出火来……

他就是站在文官之列第一位的临泉王!

谁知百官尚未发表议论、宰相们又没来得及开口,坐在龙座上的丰庆帝却抢先一步表态了。

“朕以为,未尝不可。”

这下还有啥好说的?

大伙儿张大了嘴巴,发出了“咦?”、“哦……”、“啊!”等等闹哄哄的感叹声,并且傻不愣登地消化着其中的意味儿。

但是还没等百官们回过身来,却突然听见大殿之外千牛备身汇报:青州都督府都督、鲁国公李毅进京述职,正在殿外听召。

李毅进京述职?

述的哪门子职?

这才腊月十五,平常外镇都督府长官回京述职最起码都得腊月廿五上下,况且那是朝廷见招的情况下,今年可没招李青州啊!

再说了,去年李毅才趁着大封赏、大演武回京述职过一次,

哪有连年回来的?都督府长史干嘛去了?

这一下朝堂里头顿时就开始嗡嗡地议论起来了,临泉王和广平郡主也都是各自摸不着头脑,就连丰庆帝也有些不知所措。

不过皇帝毕竟是皇帝,很快就惊讶和不解当中恢复了从容淡定,并且下令召李毅入殿!

那李毅腰缠赤带身披紫袍、头戴金丝平角幞头,进殿之后便威风霸气地从文武当中穿行而过,眼角朝天,谁也没瞧,一派桀骜不驯的老样子。

只见他走到队伍最前端,站在临泉王和裴老帅的中间,二话没说,俯身便拜:“臣李毅,叩见圣君万岁!”

丰庆帝摆摆手道:“罢了。”

李毅便称谢而起。

正当众人猜测着,这尊人见人恨又人见人怕的瘟神到底所为何事,却听李毅沉声说道:“臣听闻朝廷新平辽东,再伏新罗,特进京向圣君贺喜。又闻辽东百姓无人约束、无官统领,圣君拳拳在心,寝食难安!臣无日不思为君分忧,今特举荐沂州刺史邵辉、保海县令岑史、前青州刺史管悟……”

他另外又点了几名青州都督府曹司参军事的名字,文绉绉说了半天,突然恢复了混赖本色,咧嘴笑道,“人就是这么多,至于怎么安排,全凭圣君和宰相老官儿们做主!”

他说完便向左走,强凶霸道地推开裴征身后的一名大将军,自个儿往裴老帅身后一站,便背着手半句话也不再多说了。

那名被他推开的大将军往后踉跄了一步,正好撞在后边儿的王睿身上。

王大将军气得脑门子上直蹿怒火,隔着前头那大将军对李毅狠狠地瞪视一眼,无可奈何地退了两步。

这一下武将班子里就未免有些乱七八糟,各人纷纷往后退个位置,一时间踩脚撞肩的都不算个事儿了。

此时等李毅站定了脚跟,岳婿两个恰好站在了一排,于是一个左视,一个右看,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

不过虽然这个不着调的女婿突然来了个惊喜,但是曹相依然有些满心的不是味儿,因为前头被李毅称为“宰相老官儿们”的人当中,就有他自己一个……

就是这么个经过,朝廷总算给安东派出了第一批“援军”,也就是广平郡主与李毅两位“鼎力相助”的十个人。

这些人在接到调令之后,便星夜兼程赶往安东不提。

第四件事,就是在十二月十九这天,也就是陆鸿回到岩州的前一天,新罗王都金州城,终于在朴仲忧大军的猛攻之下陷落了!

金仁汶亲自领兵攻打内城,并且一战而破,旧王金仁义宫中自刎。

随后金仁汶正式宣布称王,再度上表向大周臣服,并供奉朝霞、鱼牙、海豹皮美女若干,同时断绝一切同南唐、日本、两胡的往来。

一个月后,新罗使节在阔别多年之后,再度踏上了神都的土地,不仅带着朝贡,还有新罗王的臣书,以十分谦卑的姿态拜见了上国皇帝。

丰庆帝收下供奉,却以“远故乡、别所亲,朕不忍留”,退还了美女,同时更赠瑞文锦、五色罗、紫绣纹袍回馈新罗王……

不过这是后话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信息全知者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反叛的大魔王终末忍界五胡之血时代你老婆掉了玄尘道途
相邻小说
重生之我真不是股神人在拳皇,开局挖了八神庵的家御兽从养猫开始开局被女帝收入后宫从四合院开启的风云葬天策通天策九五至尊1九幽鼎帝九鼎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