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初醒,詹孝义发觉已是四更天的时光。
马车悠悠地行走在寂静的朱雀大街上。
晨雾气清,时闻鸟声。
“停下。”
詹孝义叫停了马车,走了下来。
他心想,许久没有看过日出了,如此良晨,何妨脱帽独步?
东方的天边,云无心以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
“好清晨!”
詹孝义赞曰。
不知不觉,酒气散得差不多了,他已步行回到府中别院里。
春桃在偏厅里候了他一整晚,看他回来,连忙迎了上来。
“官人,您喝酒了?”她闻到詹孝义那若有若无的酒气,晓得他是宿醉而归。
詹孝义点了点头。
春桃又问:“尝过‘马裘酒’了?”
一提起马裘酒,他立马来了精神。
“官人我迟些在与你耍玩。”他心不在焉地对春桃说道。
说罢,一边匆匆地往大厅的方向去,一边吩咐仆役道:“把詹福和詹禄,还有茅安易叫过来。”
詹福和詹禄是詹孝义从在辽国府中的家生子,因着比较干练伶俐,便让他们跟在身边帮手,是他帮他们改的宋人名字。
詹福中等身材,二十出头,原名萧蒲奴其里支,是个算账的好手,现在帮着詹孝义管账。
詹禄是辽人当中少见的矮个子,他原名石抹堇里昏可,足智多谋,算是詹孝义的智囊。
而茅安易的年纪约在五十多岁,留着一撮短短的山羊胡子,眼眶略深,但看上去反而有种忠厚老实的气质。
他是个牙人。
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便叫作牙人,又称牙郎、牙侩。
最早的牙人的工作是在城市或乡村的市集中,为买卖双方顺利完成交易过程,并从中抽取佣金的居间商人。
后来历朝历代商业不断发展,牙人行的种类也变得多样化,有说合贸易的、有拉拢买卖的,也有接受委托、代人经商和代收商税等。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里亦曾提到:“牙人招揽买卖,协议物价,官府和商人交涉,有时也使牙人出面。”牙人在古时候商业的地位可见一斑。
而牙行则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场地、撮合成交并从中提取佣金的地方,也就是牙人的办公处。
茅安易的牙行均隆行,名声远远不如素有“汴京第一牙”之称的尚诚行。
詹孝义偏偏看重茅安易,却不是无缘无故的。
皆因茅安易与詹孝义一样,亦是半宋半辽的人。不同的是,茅安易的父亲是宋人,母亲是辽人。
均隆行比尚诚行更专精于拉拢宋辽商号之间的贸易买卖。
这边厢,詹孝义在大厅等候了没一会儿,三人就陆续到齐了。
四人坐下了喝了杯茶后,詹孝义便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我想要把‘马裘酒’卖回到大辽去。”
詹福赶忙翻着账本,计算如今手头上能用的银钱。
詹禄沉思不语。
茅安易却道:“詹老爷,实不相瞒,这几日前来鄙牙行打听‘马裘酒’的辽商没有十个也有八个了,可是人家八宝茶楼讲明了只是零售,并不成批地出售的。”
“你没去找他们东家谈过么?”詹孝义问。
茅安易无可奈何说道:“怎的没有,小的去了不下十数次,每次都是那姓史的掌柜接待,东家连个人影儿都见不着。”
詹禄亦插话道:“小的也曾听闻,八宝茶楼的东家是个轻易不见客的主。”
詹孝义好奇:“是什么人竟如此嚣张?难道有钱也不赚吗?”
茅安易回他:“是安国侯乐琅。”
“安国侯?”詹孝义足足想了好一会儿,才记起个大概来,笑道:“是那个宋人所谓的‘商神’乐山的后代吗?”
“正是‘商神’乐山的后代。”说起“商神”乐山,宋人没有不敬佩的,茅安易语气恭敬地道。
詹孝义却有些不屑:“不是说他的后人都成破落户了么?”
茅安易眼里快速闪过一丝对此言的厌恶,但瞬间就恢复平静,在场的人都没有察觉。
他回答道:“烂船都还有三根钉子,安国侯府再破落也比我们这些白身要强些,何况他还有三殿下做靠山。”
“三殿下?”詹孝义闻言,愣了愣。
他细思了好一会儿,才不太肯定地问茅安易道:“是那个三殿下?”
“嗯。”茅安易点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