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兵。
天下强兵之一。
东晋名将谢石靠着这些江淮流民子弟,以少胜多,大胜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
这样优质的选兵资源,孙权要抢,刘封自然也要抢。
登基之后,刘封还没有从洛阳挪动过,这一方面是洛阳初定,城中局势不稳,他要是不亲自坐镇,这座城池有可能得而复失。
另一方面,刘禅的事情还没有安排停当,后宫诸女也要安抚,刘封暂不离洛,也是情理之中。
等这一切计定之后,刘封这位大汉新皇,巡视四方,镇抚各郡就摆上了议事日程。
毕竟,在他五月十五日登基那天,能够有机会来参加仪式的官员、将领不多,更多的镇边重将,只能等着刘封巡视,期待有见上新皇一面的机会。
从洛阳到许昌,然后往江淮,再从江淮至柴桑,在此作一停留,以观建业之战的进展,然后逆江而上,至夏口、江陵,再往南至交州,入南中、回转成都,最后再至长安。
这一个圈下来,刘封也就基本了解了汉国的综合实力,同样的,借着巡视的机会,也是让他有机会发现一些科举疏漏的遗珠。
当然,皇帝出巡的背后,另有一个深意,是维护汉国内部的稳定。
这一次受让登位,刘禅这一头虽然安抚了下来,但在汉国内部反对刘封的人依旧存在。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使得大汉疆域面积越来越大,在通讯和交通不发达的汉代,靠驿站和书信传送朝堂的政策,靠车马船只来沟通郡与郡的联系,治理上有疏漏在所难免。
以费祎为首的汉国朝堂诸臣,对此也很是无奈。
他们已经尽了全力,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从各地郡、县上报的奏本来看,还有不少异心匿测之徒跳将出来,打着各种旗号来反对新朝。
这些内部的隐患不清除,汉国下一步的扩张势头将很难持续。
刘封这边决定巡视汉国诸郡,陪同的官员中,陈寿、傅佥、文鸯等原秦王府属史、亲将自是相随,其余属吏书左,自有费祎、董允等人安排。
听到刘封有意出巡的消息,后宫诸女反应不一。
如关银屏、吕玲绮这样跟过刘封巡视的,对这等长途跋涉渐不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的兴趣点已经不再全放在刘封身上。
刘韦、刘妍这些小一辈,成婚之后又有下一代,随着小小人的出生,关、吕等女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转到了育养后代身上。
诸葛果、李幼娘、钟琰三人,最近被恩宠的次数有点多,几乎在同时,各有了身孕,当御医李当之向刘封报告这一好消息时,刘封也惊住了。
这些年来,他虽然努力耕耘,但在子女生养方面,成效并不明显,换句话说,是属于广种薄收的低产出一类。
没想到等他一登基,这繁衍后代方面的成效一下明显起来。
诸葛果等几人有孕,需要养身,不能成行,最后遍数了一圈,愿意和刘封一起出巡的,就只有张莺、甄环两个空闲的小娘。
张、甄两女在刘封后宫诸女中,属于边缘化的一类人,她们的性子不如其他人那样有心计,还有些许天真烂漫在身上体现。
还处于见识大好河山兴奋期的两个小娘,对刘封这个年龄是大叔,容貌是大哥的威武英雄本就心存倾慕,听说有机会陪同出巡,兴奋的整晚上没能安睡。
在决定了张、甄两女陪同之后,糜贞、甄宓等几位长一些的妇人分别把两个小娘叫到跟前,开始言语教育起来。
诸葛果等女怀孕,这个消息让后宫妇人们欣喜若望,自从刘封登基之后,她们最担心的就是子嗣不旺,现在这一层顾虑尽去,抓紧时间让张、甄两女也怀上,早日诞下皇子,这才是当务之急。
张莺少女心性犹在,行事也有些孟浪,糜贞持着夏侯涓的书信,把张莺叫了过来,嘱咐了好一阵才让她离开。
甄环的情况,比张莺要复杂些。
甄宓对这个侄孙女好好的说教了一番,把甄家的未来如何发展,也向甄环作了仔细的陈情。
“环儿,甄家男儿没有别的本事,只能靠联姻来维系恩宠,现如今,这一份责任,要交到你手里了。”
甄宓语重心长,对这个容貌相似自己的后辈循循教诲。
随着洛阳的收复,刘封治下的大汉复兴的势头也越来越明显,假以时日,汉军北上攻取冀、幽等州,无极甄家就有机会成为汉国的勋贵。
只可惜的是,甄家不是将门世家,也不是诗书传家大族,早先为商的甄氏在袁绍、曹操时期起势,靠的是甄宓一人。
现在,甄宓需要找一个接替自己的人。
甄环就是最合适的一个。
刘封对哪一个跟自己巡游,倒没有什么想法,张莺也好,甄环也好,当初都是他看上的小娘,跟在自己身边养眼,也是不错。
考虑到大汉还未收复河北,魏、吴两国渗入汉境的斥候和探子也有不少,刘封这一次出巡,并不准备太过招摇。
在低调的一番准备之后,他与费祎、邓艾这一对留守洛阳的重臣交待了一遍,即轻车简从,带着一队千余的中军精锐向许昌方面而去。
许昌是魏国的南都,也是颖川郡的大城,在三国时期,这里有名士摇篮之称,刘封前往许昌,主要是拉拢和游说当地的士族,看看能不能再从魏国那里挖几个世家过来。
在刘封前往颖川之前,前几年投奔荆州的荀或曾孙荀頵已经被任命为郡守,成为荀氏家族在汉国的代言人。
荀頵是郡守。
钟会是河南尹。
这两个颖川世家子弟在刘封手底下得到重用,示范作用明显。
在刘封到达许昌之后的第二天,荀頵就前来禀报,颖川的郡望大族,如赖氏、韩氏、郭氏、庾氏、乌氏、繁氏、方氏、许氏、康氏等世家大族的族长或者族中重要人物,这些日多到他府上拜访,探听出仕汉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