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依旧据有中原之地。
吴国还有江东三分天下。
大敌当前,蜀汉更需要集中力量,一致对外。
暂时留着刘禅,继续维持秦王府总揽朝政的格局,可保蜀汉内外稳定。反之,立废刘禅,会带来朝野动荡。
关中一带,魏军和胡虏正在联合进攻三辅之地,刘封接下来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击退关中来犯之敌,进而攻取魏国都城洛阳上面。
有赫赫军功在手,有军中诸将支持,他日黄袍加身,又有谁能说一个不字。
在刘备惠陵前,刘封权衡再三,还是顾全大局作了让步。这个决定,让郭攸之、宗预等人大大松了一口气。
他们虽然从情理上支持刘封,但在皇位的继承上,还是偏向选刘备的嫡亲血脉为帝。
这种沉浸到骨子里的对大汉皇室的忠诚,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愚忠,但若是没有郭攸之这些愚忠之人辅左,刘备的蜀汉政权也撑不下去。
唯有水到才能渠成。
有金手指加成,刘封的身体素能各方面强于普通人,所以,对何时登基称帝,他并不着急。
在临出发关中之前,刘封对蜀汉留都朝堂进行了一番改组,随着蜀汉地盘的扩大,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成为了难题。
这一次,成都朝堂上意见不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蒋琬、费祎两个后诸葛亮时期最好的内政官员,一个被调到了荆州,一个被调到了关中。
在刘封的推荐下,原秦王府参军董允被刘封推荐成为尚书令,代替没什么主见的郭攸之。
从人选的能力来看,董允也是蒋琬、费祎之后,最为合适的尚书令人选。同时,陈祇由于这一次出卖刘禅的表现,也被刘封任命为尚书,辅助董允执政。
至此,蜀汉四相,在刘封的手底下各有归宿,即便董允有个三长两短,陈祇也能顶上去。
留蜀军队方面,考虑到关平行动不便,提拔关索为偏将军,统领留守蜀郡的军队。关索对此还有些不满,他想着和关兴一样,跟刘封到关中去征战。
刘封在关平面前,还要尊重这个兄长一下,对关索这个小舅子,则不用客气,直接回复让他守好蜀郡,照顾好大哥关平即可。
李幼娘在这次事件中,承担了游说李昭仪的任务,从完成情况来看,小娘完成的不错。
在刘禅、张通狡辩的时候,正是李昭仪的暗中指认,让刘封坚信了刘禅参与了认刘辑义子之事。
李氏一族在巴蜀一带属于当地豪族,李幼娘、李慧、李昭仪皆出身李氏一门,接下来,刘封也有意让李幼娘跟着夏侯氏好好学一学,为他守好益州这块老根据地。
夏侯氏这一次回转,不顾非议主持起秦王府内卷事宜,她现在也想通了,要是刘封真的能当上皇帝,那围绕在她身上的非议也会不复存在。
在最后出发的那几天,夏侯氏不顾别人眼光的将刘封留在了房中。
这一次别离,以后还能不能再相见,夏侯氏没有把握,虽然她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身体有什么问题。
“元通,有件事我要问你,别的女人在我这个年纪已经停了月事,怎么我却还是和年轻时一样,就连小日子也准得很。”
在一次欢好之后,夏侯氏幽幽问道,丰腴的身体扶在刘封身畔,任由他轻抚自己胸口的红痣。
刘封低头,看了看皮肤光滑水嫩的叔母,忽然有了想说出秘密的冲动。
“叔母,你相信不相信,正因为我们在一起了,你才会这般驻颜美貌,正因为你我合而为一了,你才容光焕发.......,这是真正的仙家道法。”
夏侯氏被刘封说中心事,整个身体不由得发烫起来。
她之前已经隐隐猜到,刘封身上会有秘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保持容颜更让她疯狂的了。
“元通,叔母想再来一次.....。”夏侯氏耳垂通红,对自己能说出这样没羞没燥的话感到不可思议。
但她现在不说出来,等刘封去了长安,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机会面前,她夏侯涓从来没有主动放弃过,这一次,也是一样。
刘封用道家仙术的说法,把自己身上金手指的秘密说了出来,虽然隐去了最为关键的穿越之事,但对于夏侯涓来说已经足够了。
刘封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她没有兴趣关心。
她已经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
为了报答刘封的赐予,夏侯涓也是难得的主动了一回,把自己的全部本领也施展了出来。
刘封在穿越之前,人近中年,又是经商出身,这让他与夏侯氏更加的有共同语言,两人一边说着私语,一边卿卿我我,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能得到双重的愉悦。
一夜无话。
刘封第二天出秦王府门口时,脚步难得有些虚浮,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
从成都至长安,自从蜀汉拿下的关中之后,金牛道、褒斜道的路况已经变得相当的好走,对于这条沟通南北的要道,蜀汉朝堂投入了巨大的财力。
随同刘封一起北上的,还有陈寿、柳隐、裴越等蜀中士子。
陈寿的老师谯周被抓之后,因谗言惑乱皇帝刘禅,被发配至南中一带,负责教化蛮夷诸事,蜀中人才缺乏,特别是有学问的人少,谯周这等名人,杀了可惜,让他去教化夷人,也是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这一次北上带上陈寿,刘封也是想让这位三国志的作者,近距离了解下汉魏大战的真实状况,争取把史书写得更详细一些,而不是像原着那样,细节草草一笔带过。
裴越是河东郡闻喜裴氏家族的子弟,他的祖父是汉灵帝时的尚书令裴茂,父亲裴儁投靠刘备入蜀任光禄勋,他的亲叔父不是别人,正是魏国的名臣裴潜。
现如今,裴潜虽然已经病逝,但其子裴秀是魏国的尚书仆射,《禹贡地域图》就是裴秀的得意之作,对这位一位魏晋名士,刘封早有收罗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