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魏两军围绕合肥展开的战事,在四月份的时候,达到最激烈的顶点。
魏国扬州刺史王凌头很铁,也甚有谋略,在魏国的后期,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名将,其后, 更是发动了反对司马氏篡权的淮南第一叛。
陆逊借着春耕的有利时机,率领吴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淮上,出乎魏国大多数将领的意料,但这里面,并不包括王凌。
合肥城头,两军连番恶战,一时僵持不下。
王凌在守城方面,甚有心得,又加上手里张、乐等将给力,使得吴军几次攻上城头,都被守卒拼命挡下。
陆逊见周鲂重伤,心中也是震惊,周鲂的武力在吴军诸将中独领一份,当年的石亭之战,就是他的骁勇机谋,才让吴国获得了立国之战的胜利。
更让吴军将校丧气的是,左督朱桓在这个关键时候,又突感风寒病倒了,在无奈之下,只能将部曲交给儿子朱异来指挥。
久战不下,又连续折将,面对不利战局, 若是换了孙权,估计已经要下令撤退了,而陆逊却完全不这么想。
面对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困难,这位吴国大都督再一次逆变,展现出让人惊叹的军事指挥才能。
“司马师在寿春按兵不动,他这是怕了?”
“陛下,王凌死守合肥,必然不敢轻出,我军若是分兵奔袭敌之后路,有很大可能将敌分而歼之。”
在给孙权的请示战报中,陆逊重点描述了他对司马师、王凌关系的判断。
依靠穿插队伍报送回来的情报,陆逊渐渐发现了魏军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合肥、寿春两城之间的联络似乎并不是很顺畅。
更确切的说,是征东将军司马师和扬州刺史王凌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分歧。
司马师年轻气盛,有父亲司马懿的支持,得以越级上位。
这在和平时期并没有什么,稳稳当当的当个一、二年征东将军,镀金之后的司马师就能回到朝堂平步青云。
但偏偏在这个时候,吴国发兵来攻淮南。
又偏偏,领兵的还不是老菜鸟孙权,而是更善于在逆境中捕捉战机的陆逊,司马师在是否增援合肥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让陆逊发现了破敌的良机。
隐隐感觉到胜机的陆逊立即连续下出强手,丁奉军刚到潜山、灊山,未及休整,就接到陆逊的命令,指示他们迅速向芍陂一带进军。
芍陂这个地方,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寿春的西南方向,主要是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全盛时期可灌田万顷。
淮水一带的魏军十余万军队最主要的粮食产地,就是芍陂。
丁奉本来还想要讨价还价一番,但陆逊早有所料,同时派出顾雍之子顾谭、朱桓之子朱异领七千吴军精锐前来合兵。
顾、朱两家皆是吴郡世家,顾家与蜀汉关系甚好,朱异则不然,由于伯父朱据死于张任之手,朱异对蜀汉的态度并不怎么好。
吴、汉三将举兵北上,袭扰芍陂,多处魏军军屯被焚,损失一时无计。
司马师一时乱了阵脚,他想要派兵增援王凌,但又担心芍陂的屯田军挡不住丁奉等将,就在患得患失之时,陆逊又紧急向后方坐镇的孙权请示,再遣一支偏师,从广陵北上,进攻更靠近东线的匡奇城。
孙权在战报上看到吴军攻合肥受挫,心中也是发急,恨不得亲自带兵上去,得了陆逊的通报后,孙权即令左督全琮带着部曲杀向匡奇。
全琮娶了孙鲁班,有孙权女婿的身份,这一次单独担任方面军主将,自然很是卖力,至于儿子全绪被处死的事情,全琮也没有什么怨言,能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儿子,不要也罢,反正他又不是只有全绪一个儿子。
匡奇城的魏将石苞手里,兵不过是三千盐兵,兵甲器械皆缺,全琮这一番猛攻,让魏军东线各路战火四起,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向寿春司马师处。
这个时候,最考验一个统帅的判断能力。
经验丰富的统帅,能够从真与假的消息中,准确的判断出对手的真实意图,同时作出最为妥当的应对。
但很显然,靠着虚假战绩上位的司马师,并没有这个判断力。
情急之下,为救好友石苞,司马师决定派出精锐之师东进,解救被吴军围困中的石苞,他的这一决策,让在合肥苦苦坚守的王凌气怒不已。
四月二十日。
王凌在未经司马师同意的情况下,领合肥魏军残部万余沿东淝水退回安丰城,合肥新城之战,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相持之后,最后以吴胜魏败而结束。
陆逊拿下合肥,取得北伐的第一个大的战果。
他本想要接着向寿春进军,这时却传来孙权抵达合肥,要来前军犒劳将士的消息,这让陆逊深感失望之极。
孙权一来,陆逊的兵权不可避免的要被削夺。
而一旦孙、陆两人意见分歧,那最后决定的人,不会是陆逊,而会是孙权。
想到这里,陆逊不由得心灰意冷。
丁奉、雷脩从徐夫人的司闻曹得到吴军指挥权变动的消息,立即带着本部人马携带战利品返回灊山。
有孙大帝在,吴军接下来要想再打胜仗,难了。丁奉可不想被孙权所驱使,成为魏吴之战的炮灰。
章陵郡。
刘封也在随后得知了吴国发生的变故,对于孙权的迷之操作,刘封只能归结为老天的命数,或许,拿下合肥已经是孙权最大的本事了,至于打到寿春,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停驻章陵的这段时间,刘封除了关心丁奉这一支偏师的动向外,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经营豫州境内的义阳一带。
义阳位于豫州与荆州交界处,名义上隶属荆州,但实际上更靠近豫州的汝南郡,曹丕称帝立魏后,把义阳单独设一郡,治仁顺城。
从地形上看,义阳境内山峦起伏,境内有武阳关、冥扼关、黄岘关三座重要的关隘,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孙武子伐楚、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事略,就发生在这一地区。可以说,拿下这三关,蜀汉就掌握了进入汝南、进入中原腹地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