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十多年前大楚帝国开启南洋战略,大规模向南洋地区展开殖民扩张活动以来,就已经和荷兰人处于严重的激烈竞争当中。
只不过这种竞争中又带有合作,毕竟荷兰人需要大楚帝国的大量货物,不管是传统的丝绸瓷器还是新型的各类工业制品,荷兰人都需要。
他们需要从大楚帝国手里进口大量的货物,然后贩运到南洋各地以及印度、西亚、北非乃至欧洲地区。
同时荷兰人又需要大楚帝国这个几乎能吞噬所有出击农产品、矿产品、海外特产的超级大市场。
这种一来一回的贸易,其利润是极其丰厚的。
比如目前荷兰人最为典型的贸易路线就是,从印度购入优质棉花、象牙、从香料群岛购入香料、木料以及其他特产,然后运往大楚帝国销售,回程的时候购入大楚帝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机制棉布、民用铁制品、武器装备等各类工业制品运输到南洋各岛、印度等地进行销售。
最后,他们还会把一些欧洲急需,单价又比较高的商品,比如丝绸、瓷器、铁制品以及武器产品绕道非洲,运回欧洲销售,以获得超高暴利。
运回欧洲地区销售的利润可是极为暴利,部分稀缺商品从大楚帝国运输到欧洲去,其价格能涨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其利润之丰厚,也是促使荷兰人,葡萄牙人乃至后续的英格兰人,丹麦人,瑞典人,西班牙人等所有欧洲国家,都极为重视东方贸易的缘故。
荷兰人对大楚帝国的商品有需求,对大楚帝国的市场同样有需求,这也是当年荷兰人为什么甘愿放弃大员岛,并在后续马六甲一系列战争当中,持续对大楚帝国做出让步,不敢有武力反抗的根本理由。
因为一旦双方爆发真正的战争,那么荷兰人苦心经营的东方贸易也就彻底完蛋了……
在利益面前,很多事情荷兰人都是能忍则忍的。
而大楚帝国呢,早期的时候自身的远洋航行能力其实比较有限,在南洋地区还算好,但是到了印度洋区域的时候就开始抓瞎了,欧洲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早期大楚帝国也是需要荷兰人,葡萄牙人,英格兰人的这些殖民贸易公司来代替大楚帝国打开这些市场。
因此早期的时候,大楚帝国对待这些欧洲贸易公司,整体上还是以采取友好合作为主要的态度。
竞争归竞争,但是彼此间的贸易却是从来没有断过的。
哪怕是当初因为濠镜问题、马六甲问题和大楚帝国闹的比较僵的葡萄牙人,实际上大楚帝国也没有和他们断绝过贸易往来。
在葡萄牙人退出马六甲之后,大楚帝国方面还主动邀请他们来大楚帝国继续贸易呢。
在早期的时候,大楚帝国和这些欧洲殖民公司之间的关系,是竞争中存在着合作的,并不是单纯的敌对或友好关系。
哪怕是现在其实也差不多。
唯一的不同的就是,他们对大楚帝国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但是大楚帝国对他们依赖却是越来越小。
这里头的重点在于大楚帝国陆续掌控了南洋众多国家,强势开辟了市场,后续又杀入了孟加拉以及印度、西亚地区,持续获得了若干的殖民地以及数量众多的贸易据点,大楚帝国的商船依托这些殖民地以及贸易据点,开始运输大量的商品进入孟加拉以及印度半岛地区。
这意味着,大楚帝国在南洋以及印度地区里,已经不再需要这些欧洲殖民者来当二道贩子了。
大楚帝国完全可以自行运输商品到这些地方销售,并从这些地方采购回大量的农产品或矿产品、地方特产、金银等贵金属。
这个时候开始,这些欧洲国家的东印度公司对于大楚帝国而言,竞争已经远远大于合作了。
换句话说,他们对大楚帝国而言没啥用了,可以随时抛弃之了。
至少在南洋以及印度市场上显得如此,这也是大楚帝国最近这些年在印度地区的殖民活动力度逐步加大,为此不惜整合了各大武装贸易公司,成立了西洋贸易公司。
而西洋贸易公司成立以后,大楚帝国在印度地区的殖民活动大幅度增加,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强,不仅仅在印度东海岸地区先后抢占了多片大面积的殖民地以及开辟了数十个贸易据点港口。
还在势力渗透到了印度西海岸以及和印度半岛隔海相望的锡兰岛上。
如此一来,大楚帝国就更希望把欧洲的殖民者彻底的驱逐出印度半岛,以便独占这片广阔的市场了。
要知道印度半岛可是有着一亿多人口的,而且资源丰富,虽然其中的底层贱民们购买力低下,但是其中上层的购买力并不差。
如果能够拿下整个印度半岛地区,其所带来的庞大收益,比扶桑列岛、中南半岛以及南洋诸岛的总和还要大。
夺取并控制整个印度半岛作为自家的殖民地,这已经列入了大楚帝国的海外扩张规划之一。
不过在拿下整个印度半岛之前,大楚帝国方面还要解决一个后顾之忧,那就是得先把依旧盘踞在南洋香料群岛地区的荷兰人给赶出去。
之前不对荷兰人动手,是因为荷兰人手头上拥有大量商船,其印度、西亚以及非洲还有欧洲航线,能够为大楚帝国输出大量的工业商品。
但是现在,大楚帝国自身已经取代了其在印度西亚以及北非地区的作用,至于欧洲地区嘛。
跑欧洲航线的可不止荷兰人一家,和大楚帝国关系不错,并且刚达成了吕宋群岛购买协议的西班牙,人家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庞大的船队从大楚帝国采购大量的货物运往欧洲进行销售。
只不过西班牙走的并不是印度洋航线,而是走太平洋航线抵达墨西哥,再经过墨西哥转运走大西洋航线返回西班牙本土。
但是其舰队规模非常庞大,每年定期来到大楚帝国进行贸易的帆船队,规模在五十艘到百艘不等,每一艘都是盖伦大帆船,载货量非常庞大。
除了西班牙人外,葡萄牙人以及英格兰人乃至丹麦人,瑞典人也是大楚帝国目前对欧洲贸易的合作对象。
其中的葡萄牙人之前还和大楚帝国打生打死呢,但是自从葡萄人手中的马六甲被大楚帝国夺走,后续葡萄人也是认清楚了现实,干脆不插足南洋贸易,专心和大楚帝国合作,每年同样会采购大量的大楚帝国的货物,运往印度,西亚、非洲以及欧洲地区,其运输规模也是不小。
英格兰人以及丹麦还有瑞典,他们涉足亚洲贸易的时间还不够长,之前和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也没什么矛盾,虽然在印度有竞争,不过整体还是有相当大的合作……
那个啥……如果他们不和大楚帝国合作,他们跑到亚洲来贸易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他们总不能从印度运棉花这种土特产回欧洲去不是……
他们的主要贸易路线,其实和荷兰人都差不多,都是为了从大楚帝国采购到足够的各类大楚货物,尤其是丝绸,瓷器这些珍贵的奢饰品。
上述这些欧洲国家和大楚帝国基本都有比较大规模的贸易。
也就是说,即便是没了荷兰人,大楚帝国的货物依旧可以通过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格兰等国家源源不断的输入欧洲地区。
不仅仅是这些欧洲国家,实际上大楚帝国也已经直接开辟了若干通往西亚地区的航线,尤其是埃及。
虽然目前大楚帝国依旧没有在埃及或其他北非地区占据大片的殖民地,但是依旧成功开辟了固定的航线,并和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下的埃及以及西亚地区进行贸易。
这个过程里,大楚帝国的西洋贸易公司顺带还在东北非的吉布提地区以租界的名义,从当地的一个小苏丹手中获得了一个小港口,以充当武装贸易据点。
这个被命名为红口城的小港口据点,刚好就卡在亚丁湾和红海的分界线南侧上,其边上了就是扼守红海的曼德海峡。
因为这个地方刚好位于红海的出入口,所以才命名为红口城。
红口城,也是大楚帝国在非洲地区的第一个正式的殖民地,虽然只是以租借的形式,但是大楚帝国租借来的土地,从来都没有还回去过……
之所以采取租借,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和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毕竟大楚帝国搞这个租借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奥斯曼帝国做生意,开辟奥斯曼的市场的同时,也是为了绕过非洲让自家商品通过埃及苏尹士地区,陆运抵达地中海后进入欧洲地区。
这要是把关系搞的太僵,想要和平开发市场就不太可能了,到时候就得打仗……但是大楚帝国官方代表,也就是西洋贸易公司在非洲地区的兵力投放还太差了,可打不起来……
通过红口城作为中转,大楚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埃及地区建立了贸易联系。
所以,大楚帝国的对外贸易不需要依赖什么国家,反过来,因为这年头但凡玩海外贸易的国家,几乎都离不开大楚帝国。
这也是大楚帝国能够放心大胆的准备把荷兰人踢出南洋地区,而不用担心海外贸易受到什么损失的缘故。
再说了,大楚帝国的商人们,对香料群岛可是一直都很眼红的!
这年头的香料可是硬通货,在航海贸易里,其价值之坚挺,比大楚帝国的传统货物丝绸以及瓷器还要靠谱。
不仅仅欧洲地区需要大量的香料,北非西亚等奥斯曼帝国地区也大量需要香料,然后其他国家也不例外……最后就连大楚帝国,每年也是需要进口大量的香料。
这玩意,就是植物黄金。
但凡能够控制一片香料出产地,那么就是等于躺着赚钱。
之前荷兰人以及葡萄牙人还有亚齐王国,柔佛王国等各方打来打去,为的其实就是争夺马来半岛上的香料贸易权。
等他们之间打出狗脑子后,大楚人来了,然后啪啪几巴掌就把他们全部扇飞了独占了马来半岛!
从那个时候开始,马来半岛就成为了大楚帝国的海外领地,并成为大楚帝国最大的香料产地。
不过这依旧不够!
大楚帝国随着经济发展后,民众对香料的消费能力也是越来越强,对香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庞大的需求甚至都直接拉到了南洋地区香料的价格……
所以别看欧洲商人都把香料运往欧洲销售,但实际上大楚帝国方面采购的香料其实更多,只不过距离近,航线透明,再加上大楚帝国海军在一边虎视眈眈,所以荷兰人卖给大楚帝国的香料没这么暴利而已。
但是,受限于香料产量有限,而且来源单一,过去十几年里,荷兰人依靠香料贸易,还是从大楚帝国身上赚了数量庞大的金钱。
而对这些,大楚帝国里不少商人可都眼红的很。
早就鼓动着海军把荷兰人干掉,然后接管香料群岛了。
到时候,香料群岛的利润,那都是帝国的……嗯,也都是他们这些香料商人的!
国内商人的鼓动,加上帝国的整体战略也需要确保南洋彻底变成自家的后花园,为此帝国高层在扶桑以及吕宋事务敲定下来后,也就没有再犹豫,迅速决定启动了驱逐荷兰人,占领香料群岛的计划。
而执行该任务的,自然是大楚帝国海军!
承顺二十三年十一月,大楚帝国海军南洋舰队的数十艘战舰兵临爪哇岛西部的巴达维亚。
同时和爪哇岛只间隔了一条数十公里宽的巽他海峡的苏门答腊岛西端,数千名早有准备的陆军士兵也是登上了渡海船只,在海军的掩护下度过巽他海峡,直接从爪哇岛最西端的万丹地区登陆。
随后直扑数十公里外的巴达维亚而去。
陆海军开始行动的时候,为了彰显大楚帝国的仁德,随同舰队一起出征的大楚帝国礼教部藩务司的官员们,也是及时向巴达维亚城内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局送上了最后通牒。
大楚帝国有一名海军士兵在巴达维亚港内失踪,要求荷兰人立即放开城门,准许大楚帝国派人进城搜救,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人看到这封最后通牒,差点没被一口老血给呛死!
见过不要脸的,但是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想要夺取我们的香料群岛就直说,想要打仗就开战,还搞个什么借口,借口也就算了,偏偏还是那些土着们听了都摇头的烂借口。
士兵走失要进城搜救?
开尼玛国际玩笑,你们南洋舰队最近的港口驻地楠榜港,距离巴达维亚也有好几百公里呢!
你走丢了士兵,关我们荷兰人屁事!
而且,你们好歹也是在找开战的借口,能不能认真点?换个靠谱点的?
不过,荷兰人显然是高估了大楚帝国礼教部藩务司找战争借口的能力,这能够想出来一个士兵走失的借口,已经很为难他们了。
大楚帝国打仗多了去,但是找借口的次数还真不多,也就之前打扶桑人的时候用了一次。
长期以来,大楚人信奉的是:真帝国,直接动手不逼逼。
现在找个士兵走丢的借口,还是看在荷兰人好歹也算是殖民航海大国,勉强也算是开化的人,不是啥都不懂的野蛮土着的份上;并且打完这一仗,估计以后双方还得继续做生意,把货物继续贩卖到欧洲去。
所以打仗归打仗,但是必要的文明礼仪还是要的,所以好歹要送上一份正式的最后通牒宣战。
要是换成寻常土着国家,藩务司都懒得跟你废话,还指望藩务司专门派个人过来给你递一封最后通牒,想多了。
没点实力的国家,还真得不到大楚帝国藩务司给你送上一封最后通牒这待遇!
很显然,这年头的荷兰人还是有这资格的,虽然最后通牒的理由很操蛋,但好歹是有了不是……
这说起来,大楚帝国还是给了荷兰人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