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然是这么说,他们这一总旗的兵看似只需要登上城墙就什么都不用管了。
可事实上,在攻城战斗中最为困难的环节就是这第一批登上城墙的人了。
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任何的力量、武艺都派不上用场,守城方不说倒什么金汤、热油、滚木,就算随便扔下来几块石头也够你喝一壶的了。
而攻城的士兵们除了头上的铁盔,手上的盾牌,还有如来佛祖、玉皇大帝等各路神仙的保佑外,什么都指望不上。
“真是一群废物。”见自己的手下们半天都不做声,气得这个总旗官骂出了声。
“我打头冲上去,你们都给我跟紧点。”事到如今了,想不攻城是不可能的,既然手下们不愿意打头阵,总旗官只好自己亲自上了。
要是他们这一总旗的士兵们在城下停顿的时间太久,一直不发动进攻的话,上官肯定会问责的,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他这个总旗官。
他想,与其被问责,甚至被视作畏战而斩首,还不如带头冲一次呢,万一冲上去站稳了脚跟,那奖赏和官位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入自己的手中。
说罢,总旗官将一面纹有虎狼图案的木牌举过头顶,然后顺着云梯一步一步走了上去。
在他走上去的每一秒,都有守城的青壮搬其石块砸向他,不过幸好都是些小石块,虽然砸的手臂生疼,可他还能忍着痛走上去。
开封城地处豫东平原,方圆数百里的土地上,连土包都没有几座,石块更是少见,就这些守城用的石块,还是田虎从周王府中的假山、石墙上弄下来的呢。
就在总旗官快要接近城墙上的女墙,准备一跃而入时,一个手疾眼快的青壮,上前一个箭步就将他踹倒了。
那总旗官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力踹地直接摔倒了,从云梯上滚落下去,连带着他身后几十个士兵也滚了下去。
不过他这还是运气好的,只不过滚落下去受了个轻伤。
与此同时还有几十段城墙上,许多攻城的士兵们一个脚指头都没有搭到女墙上,就被守城的青壮用长枪给戳死了。
不过这不算什么,漫漫长夜时候还早着呢,只要没有死,没有重伤,士兵们就会源源不断的从云梯走到城墙上。
而这一切,站在远处拿着千里镜的沈良儒几个人看的一清二楚。
“这也太惨了吧。”沈良儒在千里镜中看到,一个又一个黑色的身影像小蚂蚁似的从八九米的空中落下。
许多人落下以后,摔成重伤,当场就失去行动能力了,少数人没有大碍,可是站起来走路腿脚也不利索了,一步一个踉跄,
“您现在知道我为什么劝阻陛下停止攻城了吧。”史可法对沈良儒说。
“那,要不要今天先到这里,明天再让士卒们来攻城。”沈良儒对史可法提议道。
他觉得自己这是个好主意,让士兵们休息一晚上,养足精神了再来,这样才能发挥更强的战斗力。
殊不知,这样做事虎头蛇尾,反而会使士兵们更加的疲劳,毕竟谁的精力都不是无限的,士兵们刚热完身,就让他们停下,把攻城器械搬回来,还会打击他们的士气。
“不行,今天既然来了,就得打出点进展才行。”张勇不同意沈良儒的提议。
“就算没有进展,也得到天明才能走。”张勇对沈良儒几个人说。
“为什么?”沈良儒搞不懂张勇为什么这么说,打不动,没有进展,为什么不撤退呢,那样岂不是给敌人送人头了?他是这么想的。
“明天大炮就会运过来了,到时候趁他们不备将城门轰开,咱们直接就能杀进去。”原来张勇是打着用火炮偷袭的主意。
其实这个计划倒是很有可行性,之前因为没有重火力,所以张勇他们一直采用蚁附攻城的办法,没有攻击城门。
这些天城门没有受攻击,城中的闯贼们一定会松懈,很有可能没有将城门堵上,就算堵上了,十有八九也就是砌上薄薄的一层砖墙。
不要说火炮了,就算是来几百号人一齐用力推,也能将那砖墙给轻而易举地推倒。
“这样好,到时候大炮一定能将这些闯贼吓地肝胆俱寒,原来大将军早就有计划啊,看来攻下开封城指日可待了。”沈良儒拍张勇的马屁道。
“沈大人,你反正也不懂兵事,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会到前线看一看受伤的士兵,安慰他们一下,顺便激励士卒的士气,这可比待在这里强多了。”张勇忽然对沈良儒说。
老实说,张勇觉得沈良儒一直在自己的身边太碍事了,再说了沈良儒也不是武将,皇帝差他来也不是要他打仗,他一直待在张勇的身边实在是不应该。
“好,我这就去看看。”听到张勇的提醒,沈良儒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去看过那些底层的士兵,他们才是自己此行的目标。
于是沈良儒来到护城河前面,这里有很多站在盾车后面,随时准备接替撤下来的攻城部队的士兵,以及一些被从城墙下面抬过来的伤员。
“大人。”看到沈良儒过来了,士兵们纷纷站起来行礼。
“我是来看伤员的,你们不要动,好好休息吧。”沈良儒对他们说。
“你伤的严重吗?”沈良儒看到自己脚边有一个躺在地上,半死不活的士卒,于是蹲下来问他。
“咳,谢大人关心,小的没什么事。”他强撑起来身子对沈良儒说。
在火炬上自由自在跳跃的火焰被晚风吹拂,火星划过了他年轻的面庞,沈良儒这才发现和自己对话的士卒竟然如此年轻。
“你多大了,孩子。”沈良儒发现他是个年轻人,语气就缓和了很多。
“回大人的话,我十六了。”那个年轻人躺在地上有气无力地对沈良儒说。
“怎么这么年轻就当兵了。”
“当兵有吃的,能吃饱饭,还发饷银,所以俺就从军了。”年轻人的理由很实在,为了物质,其实无论明军、清军、顺军,大多数士兵都看重物质利益,至于理想、家国,那只能填报肚子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