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低级铸剑法以铜剑为例进行讲解。制作铜剑的基本方法是铸造,铸造一件铜剑大体上有五道工序。
一、制范,即制作供浇铸用的型范。剑范多用泥塑造,然后放入窑中经火烘干,再加修整,质地似陶,故称泥范或陶范。制范以铜剑的器形设计为依据,而铜剑器形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规整而谐调、匀称而美观,则决定于制范是否精细。制范还要为以后的装饰打下基础,如剑体上铸出的花纹和名文,都必须预先在剑范的内壁上刻镂出阴阳相反的纹路。实际上,铜剑装饰的第一步是范型上进行的。
对于这一步,李鑫觉得没有太大的难度,练他的精微控制能力还有神识的强大,只要多练上几次,就可以做到了。
在脑海中构思了一番,李鑫没有马上开始制范,而是继续看了下去。
二、调剂,铸剑的材料是青铜,青铜是铜和锡或铜和锡、铅的合金。调剂要注意剂量,指青铜合金中各成分的比例。熔炼青铜之前,须根据合理的配比规律,对铜、锡或铜、锡、铅等原料进行调配,称作调剂。这是决定铜剑性能的关键环节。在一定范围内,青铜中含锡量提高,能够相应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但含锡量超过合量的界限,就会使青铜合金变得非常脆弱,易于断折。在青铜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铅,可调节金属的铸造和加工性能,但铅含量过高,也会降低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因此,只有按照合理的比例对各成分进行调配,才能得到适于充作剑材的既坚且韧的青铜。
对于这一步,李鑫觉得不是太容易,青铜的软硬韧脆,不经过实践是无法完会明白的。他决定之后要多试几次,并且做好记录。
在这附录之中,给出了一些参考数据。“金有六齐”,即六类铜器的成分比例,其中第四类为:大刃即剑;叁分其金而锡居一,指青铜合金作四等分,铜占三分,锡占一分。
凡人铸剑既无先进的熔炼设备、纯洁的原材料,又无精确的测试手段,匠师们在这种情况下经过长期实践,摸索总结出了青铜合金的配比规律,并具有很强的规律,铸出的铜剑的合金比便也会不尽相同,而呈现在配比常数上下浮动的现象。
三、熔炼,原料调配停当后,将之装入坩锅炼。熔炼的目的是将铜、锡、铅等原料熔液体,同时也进一步去除原料中含有的杂质,如附着于原料上的木炭,以及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铁等其他金属元素,使合金精纯。
熔炼的关键是观察火候,判断是否熔炼成熟。
附录中对此有较详记述: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
黑浊气是原料上附着的木炭、树枝等燃烧产生的。黄白气主要是熔点低的锡先熔化而产生的,同时,原料中含有的其他东西也形成不同颜色的烟气。
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这话李鑫也能看明白,温度升高,铜熔化的青焰色有几分混入,故现青白气。
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温度再高,铜全熔化,铜量大于锡量度,一进只有青气了。而且,焰色纯净,表明原料中的杂质太多气化跑掉了,剩下残渣可予以去除。
销炼成熟,可以浇铸了。
这些次序,也是凡人匠师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后来人们用“炉火纯青”喻功夫纯熟,就源于这里。
为了提高青铜合金的质量,凡人工匠们还对铜锡进行多次熔炼,以进一步去除杂质。
李鑫看到这时,觉得这东西倒是与那炼丹有些相像之处,记得上次跟冯丹师炼丹之时,那么多的药物也是需要不断地进行炼化与融合,跟这熔炼何其相似?
要是这样的话,那是不是可能在学习这铸剑术的时候参考一下冯丹师给的那本《基础药材大全》。
心中这样构想了一番,李鑫再次看了下去。
四、浇铸,将熔炼成熟的青铜液体浇灌入剑范,俟其冷却、凝固,铜剑就成形了。
五、铸后加工。范铸出来的铜剑仅是一个坯件,表面精糙,故卸去铸范后,还须进行如下的修治加工。
刮削琢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装饰,如在铸成的花纹沟槽中镶嵌琉璃、绿松石,或嵌错红铜丝、金丝、银丝,甚至进一步在器表刻镂花纹。嵌错是当时很常见的装饰工艺,它是在铜器表面铸出或刻镂出花纹,再嵌以金、银、铜丝,用错石将表面磨光,即显出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生动形象。
这一步骤,在高级炼剑时尤其重要,不过却并不仅仅是装饰,而是要在剑坯之上刻画法阵符文。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一步才是高级铸剑术最关键的时候。
至于如何刻画法阵符文,在这低级铸剑术里面只是提了一下,却没有细说。
再之后,便是装置附件,配齐剑具;砥砺开刃。
这样,铜剑的制作就最终完成了。但在使用过程中,剑器还要时常修治砥砺,这砥砺分为削砺与洒削,削砺就是刮削砥砺的意思;洒削,指磨刀以水洒之,泛指修治刀剑。
附录最后,用一段简短的话概括了一下铸剑过程: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盘盂,刎牛马忽然耳。
看到这里,李鑫终于把这铸剑术的低级部分看完了,至于后面的高级部分,他却没有去看。他知道,那一部分需要更多的更复杂的知识与经验作基础,凭他现在的能力,还无法做到,与其好高鹜远,还不如先把低级部分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