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江大武家里,一屋子的人,宋老栓宋大娘还有事件男主角宋老二,外加张婆子和江小池,依旧是江大武两口子做见证人。
这气氛,甭提有多遭。
朱大娘绷着一张脸:“上回事情谈的仓促,好赖我和老栓也生养老二一回,招出去就是跟家里断了关系。我和老栓俩养老可就全都指望不上,招女婿粮食给多少,可一点也不能马虎。”
宋老栓两口子一天变好几次卦,江大武都免疫了。可这狮子大开口,别说是招姑爷,就是嫁女儿也没这么往自己儿子身上贴金的。
五百斤粮食,你怎么就不去抢呢?
宋老二盯盯瞅着江小池,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宁可摔死自己都没吐待见一下,自己哪还有脸张口让人家姑娘出五百斤粮食。
宋老二原还以为自己妈也就口头上闹腾闹腾,谁知还真揪住这五百斤不松口了。
张婆子半天没表态,再稀罕宋老二家里也拿不出五百斤粮食。心里难了半天,才犹豫吐了口:“她大娘,要不这粮食咱先赊着,等日子过的好了,咱再一点一点补上?”
“奶!”江小池不高兴了,忙把张婆子喊住,也不知宋老二怎么就那么招人惦记,要是家里有粮张婆子肯定一口就应了。
宋老二急的开口:“馋丫头,你真不要我啦?”
江小池头疼,心里骂了句:你丫和你爸妈一唱一和的,不是明摆着算计自己呢吧!自己又不着急结婚,犯得着为这五百斤粮食发愁吗?
可想想宋老二一脸委屈的小表情,见天被自己摔的苦逼样子,也有点不好意思。如果非得招个女婿,排除宋老栓两口子人不咋地不说,单说宋老二,江小池觉得还是好的。
若别的家招出的儿子,肯定和宋老二还是没法比。最主要的是,宋老二禁摔,招过来肯定受自己摆弄。
宋老栓没表态,宋大娘一副认钱不认儿子。
江大武不得不从中调解:“老二看着就像出息的,以后老二混不好也就算了,日后老二要是混好了,好好孝敬你和大哥,这点粮食还能放在眼里?再说,馋丫头能干,县里锦旗刚挂上,小猪过几天就能到,以后两孩子日子过的好,还能少了您老两口孝敬?”
一切在宋大娘眼里都是虚的,只有握在手里的粮食实在。奔儿都没打:“招出的儿子,就不奢望能当儿子孝顺了,这要是传出去,不是让全村戳我脊梁骨。再说,就瞅江老大那样,日子好了顾着谁了,拿纸画饼就想糊弄我们,没门!”
江小池眼角抽抽半天,宋老二这倒霉孩子,怎么就摊上这个家了呢。
人家狮子大开口要的可是五百斤,空间粮食倒是有,可没过明路,就这么拿出来肯定让人起疑心。
可宋老二这些日子干的活,被摔的跤就不作数了,江小池心里还有点不得劲。
寻思半天,江小池才对宋大娘认真道:“村里家闺女给多少,我就给多少。反正村里这事都清楚,不是我江家对不起你们宋家,是现在日子都在那摆着呢,谁家也拿不出来这些粮食。何况我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即便是应了这粮,也得从队里先赊出来。”
别人家嫁闺女,大价一百斤,那还得是水灵出挑的,江小池开这个价说实话也不少了。
江小池能吐口,宋老二立马感动的不行。讨价还价的事宋老二一点也不在乎,谁让自己父母不地道在先呢。
宋老二立马表忠心:“我能挣钱,大不了我不去上学,一门心思在家里干活,一定帮你把家业顶起来。”
看着宋老二江小池心里有点窝火:“现在哪有你说话的份,你把自己夸得那么好,是嫌自己爸妈把自己卖低啦?”
当着宋老栓两口子的面江小池一点也没给宋老二面子,宋老栓两口子要是要一点脸,这婚事都不能继续说下去。
何况江小池还用了一个卖字,就算再认钱,宋老栓两口子也觉得打脸。
宋老栓公爹人设不能开口,婆婆教训一下未来儿媳妇倒不是不可以:“怎么说话呢,别说是大小伙子,就是好好的姑娘嫁出去,一点彩礼不给说的过去吗?”
江小池荤素不忌:“前几天还上杆子白送呢,今儿落地就涨价,我今天就是吐口亲事不作数,整个甜水村也不能说我一句不是。”
江小池的嘴宋大娘领略过,怕落了下风,身子骨跟战斗鸡似的使劲又往前挺了挺:“搁那磕碜谁呢?就我们家老二这长相还能打一辈子光棍?就是一分彩礼不给,都得有姑娘自己倒贴过来。”
这是说谁呢?他们家人是有这点本事。江小池点点头:“呦!夸你家儿子长的好啊?别急啊!你家老大长得更好啊!你家老二领不回来,你家老大能给你往回领啊!”
江小池话说半句,点到为止。现在民风保守,即使再不待见宋老大和盖玲那点破事,江小池也不希望这句话率先从自己嘴里露出来。
宋大娘心虚,老大那点破事传的风言风语,儿子做不做损不用猜,她这个当妈的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可宋大娘那是谁,哪能被江小池一个小丫头片子堵住嘴,一副张嘴预骂的架势。
宋老二心寒,媳妇想娶是真心的,可妈也是亲的。即使养自己再不经心,也养育了十几年,真就为了粮食不在乎自己一点感受?
宋大娘看了眼宋老二,想想那个屈辱的夜晚,心又狠了狠:“二百斤粮食,一粒也不能少了。”
原本就是想白送的,若不是见江小池家这阵子日子红火,宋大娘还真不好开口提粮食的事。
宋老二耷拉着肩膀,一脸颓废:“馋丫头,你觉得我值吗?”说完宋老二笑了笑,也不知从哪窜出来的底气:“馋丫头你就给吧,我知道你家没有,不行咱队里先赊着,等我挣钱肯定把这亏空给你补上。我就不信我一个大小伙子,抵不上二百斤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