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是刘备称帝前的一系列哭闹。刘备占领四川后,虽然自立为汉中王,但无时无刻不想谋求帝位。曹丕篡位,汉献帝下台,刘备见自立为帝的时机已经成熟,却不好说出口,只好用哭来向群臣暗示心迹。所以,刘备故意误信汉献帝已被害死的谣言,借机“痛哭终日”,又是率领手下的官员们挂孝祭奠,又是为汉献帝追谥庙号,又是假装忧虑成疾,又是声讨曹氏父子篡逆。刘备的这一系列哭闹,赢得了朝中官员的心,无不让人觉得他忠孝仁义。国不可一日无君,经过一番推辞,德高望重、万民拥戴,同时具有皇家血统的刘备终于顺利登基做了皇帝。
刘备的最后一哭,是遏制孔明的圈规。哭了一辈子,对哭的作用屡试不爽的刘备,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忘不了再哭上一回。刘备的最后一哭,是哭给诸葛亮看的。当时刘备已病入膏肓,在生命的最后终点,尽管接班人不在身边,他依然用哭泣的方法完成了政权的顺利交接。白帝托孤时,刘备抚诸葛亮之背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接着,刘备又“一手掩泪”,一只手抓着诸葛亮的手,虚伪地让其自立为成都之主,吓得诸葛亮汗流遍体,手足失措,叩头流血。刘备在哭的掩护下,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让诸葛亮钻进了他设下的圈规,彻底消除了诸葛亮像曹丕那样产生谋反之心的可能性,紧接着趁热打铁,让自己的儿子们认诸葛亮为干爹。这样做,相当于给诸葛亮加了一个用最高荣誉与最美好的光环做成的紧箍咒。刘备死后,诸葛亮拼了老命辅佐后主刘禅,力保蜀国江山向后苟延残喘了数十年。
刘备能哭,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奔波与多年征战中,为保存性命与谋求进展,从几番尝试最后到运用自如的一个经验的积累。毛宗岗曾说“先主基业,半以哭而得成”,一句话道出了刘备能哭的奥妙与玄机。
争强好胜是多数人的天性,谁都想成为社会的佼佼者,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争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应学会示弱,善于示弱的人才能成为大赢家,善于示弱也可以为你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许多领导人都深谙此理。
武则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作为的一代女皇帝,临政之初,她以一女子之身代病重的高宗处理朝纲,引起当时许多大臣的强烈不满。以中书令上官仪为首的官员联名上陈表集体罢朝,对武则天构成威胁。武则天深知与他们发生冲突是不会有好处的,那么怎么办呢?她先从摸清上官仪性格做起,上官仪性格正直刚强,但同时吃软不吃硬,于是武则天以另一种面目出现:先是亲防上官仪所在的中书令府,表示对其恩宠,使其受宠若惊,强硬的心理防线开始动摇,接着又以诗词歌赋方面显示自己的才能,一首“开箱验取石榴裙”既言辞顺畅,又用双关语告诉上官仪,自己的才能堪配执掌国政。以此作辅垫,言及正题,使上官仪在心理上再次动摇,最后武则天一反咄咄逼人常态代之自怨自艾、心力交瘁、如泣如诉、如悲如怨之态,表达自己的无奈。上官仪在武则天软功之下又退步了,终于作出了武则天所需要的承诺。
武则天这样的女强人也会示弱,博取同情和怜悯。可以说,善于示弱,是一种成功的谋略、一种处世的技巧、一种生存的智慧。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时,可尝试着调整自己使自己示弱。在自然界进化的过程中,越善于示弱的生命体,就越能有效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乌龟遇到强敌时不会与之争斗,而是将自己柔弱的头和四肢缩在坚硬的龟壳内,所以龟能活得长久。竹子假若在狂风面前不肯弯腰,最后的命运必然是折断。人也是这样,同情弱者是人们普遍的心理,只有善于示弱,才能赢得他人的同情,从而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能看到那些已经成名,生活过得非常富足的歌手,常常在舞台上泪光闪闪地诉说着自己过去的艰难困苦,诸如自幼丧父、生活艰苦或者是到处漂泊,还要赡养生病的母亲等不幸的经历。他们的这种诉说常常能博得粉丝的同情,能牢牢地抓住粉丝的心,让别人为他的成名成家在感情上加分。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之所以得到国民的拥戴,就是由于他来自雪国越后地区,也经历了许多艰苦困难的岁月。这种人生的经历得到了国民的同情和支持,使他后来成了一国的首相。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仁慈心、同情心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世界上每个人差不多都具有同情弱小和怜恤受难者的仁慈感情。利用这种人性中善良的光辉可以照亮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经历坎坷遭遇的愁容和凄凉悲怆的眼泪,可以使对方的感情之水为之荡漾,即便铁石心肠,也会网开一面,伸出热情之手,以拯救苦难的姿态来帮助你。
例如求人帮忙,关键要打动对方的恻隐之心,这样可以赢得他人的帮忙,你的目的就可以达到。而眼泪则是这种打动他人恻隐之心的最好武器。
我们常用毫不示弱来形容勇敢,而退让、忍耐被认为是懦弱。然而对于人类来说,面对压力不低头的人是有个性的人,活得也最累;而适当地选择示弱、认输,乃至于放弃的人则是最聪明的人,人生之路会走得很洒脱。逞强只是一时之勇,每个人都能做到;而示弱则是一种精神,需要的是勇气和智慧。
善于示弱,天空在你心里永远是蔚蓝的,你的征程将会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这样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