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恩娃殁了之后,狗娃和瓜儿不时打电话关心杏儿。尤其是瓜儿,也许是杏儿在省城待过几年彼此有些交往的缘故,瓜儿对杏儿格外关照,不是打电话开导,就是寄些钱资助资助。对此,虎虎心想,对一个干妹妹还这么上心,对自己的孩子却不闻不问的,但一直忍着没有当面明说。
尽管如此,杏儿的生活还是随着恩娃的早去发生了改变。老话说得好,人是被逼出来的。悲苦之中,杏儿常想起母亲去世后她独自在家干活和生活的那些日子,想起父亲离家出走后母亲独自把她姊妹仨拉扯大的艰辛岁月。时间是最好的医生,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生活,杏儿不得不把心思都用在了孩子和土菜馆上,忙碌使她顾不得再悲伤了。渐渐的,往日的柔弱已渐渐远去,甚至都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女人。杏儿心里明白,姊妹和亲戚朋友再好,但生活还得靠她自己。
见杏儿这么辛苦,刘家公婆心里也不是滋味,也曾劝杏儿趁年轻,要么改嫁,要么招个男人入赘;但杏儿不置可否,就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情,心里只有这个家和两个孩子。桃儿姑妈、兰儿妗子也曾给杏儿介绍过对象,但杏儿连人家面都不见便拒绝了。杏儿有时候心里烦了,也会打电话给远在并州的哥哥和远在兴州的弟弟,诉诉苦,甚至哭上一顿,但从来不去云岭看她爹贵娃。实际上,自从上次父女俩大吵一顿之后,贵娃就很少来找女儿了。恩娃这一走,杏儿孤儿寡母的,似乎成了拖累,贵娃那就更不来了。就这样,杏儿的日子一天天过着,一时看不出来会有什么变化。
话分两头说。且说娥儿在省城接送小孙女慧慧上学。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慧慧都小学六年级了,再有一个多学期就要毕业了。
眼下都是独生子女,城里头择校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俗话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家长总觉得家门口的学校不够好,千方百计要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去,即便是请客送礼、交择校费也心甘情愿。说是给孩子择校,实际上是比拼家长的能耐。小升初不考试,比哪个学生的素质报告书写得好,比哪个小孩的获奖证书多、奖项高。兴趣班满天飞,复习资料铺天盖地,老师忙着补课挣钱。而孩子呢?则是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偏题怪题一大摞,琴棋书画样样学,真真是童年不知自在味,长大更怕工作愁。可实际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才做,不好;明天的事拿到今天来压,更无益。
要说这慧慧倒有些像她妈,从小喜欢歌舞,月娃夫妻俩也没少给孩子上兴趣班,什么舞蹈班、音乐班、书画班的都上了,慧慧也有几个获奖证书。人常说,看老婆人家的好,看娃娃自家的好。月娃夫妻俩觉得女儿各方面都优挺秀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心想让孩子上师大附中。可师大附中是省城最好的初中,公办的,花钱少,自然竞争激烈了。交择校费不成问题,关键是要找到熟人。
可月娃只是个电子集团副处级干部,老婆在军工企业,很少接触教育界的人。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多半与教育界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月娃夫妻俩硬着头皮,朋友托朋友地找了一大圈,终于找到了一个文教系统的熟人,又是请客,还送了礼,一心就指望人家了。春节后刚开学不久,小升初的招生工作就开始了。可月娃托朋友办的择校的事还迟迟没有眉目。托人办事也难,催不得,也拖不起。月娃两口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吃不香、睡不着的。
实际上,中学招生都有一个总量指标,这个总量指标一般是不能突破的。不过,在总量指标中,有计划指标,也有一些所谓的计划外指标,好的学校计划外指标极为紧张,没有一定的关系是很难弄到的。一般凡是能帮人择校的,一个是本校的领导或老师,领导自然是不用说了,一些知名的老师也会有个把计划外指标的。另一个就是学校的上级领导。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与学校领导要好的“圈子里的人”。这圈子里的人,可不是一般的社交圈里的朋友,而是“玩得特别好的朋友”,他们八小时以外,除了与家人相居,一般都是和领导在一起,要么饭局,要么牌局,或是钓鱼,或者歌舞、足疗什么的。这圈子里的人一般都比较固定。诚然,成天价陪领导玩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就像是领导肚子里的蛔虫,领导没想到的要先想到,领导想做的事要先安排好,要投领导之好,博领导之欢,甚至都顾不了自家;那也没办法,为了所谓的资源投资嘛,也只得舍命陪君子了。
见儿子、儿媳为孙女的事发愁,娥儿心里倒是想到了一个人,只是一直没说出口而已。原来娥儿这些年来一直注意着她的好朋友叶子的三个孩子,总想找机会帮一帮。娥儿不仅知道杏儿和二狗的情况,还晓得狗娃和他媳妇的情况。至于说娥儿是怎么知道的,那就搞不清了。反正一个人想了解什么人、想知道什么事,总会用尽自己的方式去打听的。娥儿觉得,从小和环儿、叶子仨朋友一场的,就数叶子可怜,叶子的三个娃儿就更可怜了。从小父亲离家出走,又那么早没了母亲,娥儿总觉得自己得关心关心,尽管并没想过怎么去帮,也没给丈夫说过这个事,但心里一直是这样想的。让娥儿欣慰的是,叶子这三个孩子都还有个志气,她从心底替叶子高兴。世上的事儿总难以琢磨,想做的事不一定有机会去做,想躲的事常常让人躲不掉。娥儿本想帮叶子孩子的,一直没找到机会;而眼下却似乎不得不找叶子儿子帮她小孙女择校了。心里想想都不好意思,就迟迟没在儿子、儿媳跟前提过狗娃媳妇。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慧慧小学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一家人焦急地等待着月娃朋友的朋友的回音。
也许是日有所思的缘故,这天晚上,娥儿才睡着就做了一个梦。梦境中,似乎还住在娘家的老院子里,月色皎洁,秋虫唧唧,杨树叶在晚风中沙沙作响。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朋友来,油灯下,娥儿一个人坐在炕上纳着鞋底儿,屋子里静悄悄的,偶尔听见远处传来的狗叫声。一会儿灯花起来了,娥儿伸手用针挑了挑,继续做她的针线活儿。妈妈过世后,娥儿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的生活。纳鞋底纳得手疼了,也乏了,娥儿就把针线篮蓝收拾了一下,下炕上了趟茅房,拿回尿盔子,拉上窗帘,便躺下睡了。也不知到了什么时辰,迷迷糊糊的,听得外间的护门和房门相继响了两声,似乎什么人进来了,鞋子拖着地向里间走来。里间的门帘被撩开了,一股凉风飘到娥儿脸上。娥儿睡眼惺忪的,见一个衣衫破旧、头发散乱的老头蹒跚已经到了她的炕前。她想起身,可怎么也起不来。借着月色看去,似乎是她爹,可再定睛看去又像是她叔叔,反正忽而清楚又忽而模糊的。那老人家满脸痛苦,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我到了那边,人家都不理我,很孤苦……阎王爷要我光脚丫子踩在碎石上推磨,走得慢了还挨小鬼的鞭子……”老人家说着说着扑通一声跪在了娥儿的炕前,哀求帮帮忙。娥儿不知所措,想下炕扶老人,可身子软得不听使唤,怎么也起不来。看老人家那可怜劲儿,娥儿只好答应了。老人家哆哆嗦嗦站起身来,摸了摸娥儿的秀发,冰冷的泪珠滚落下来,滴在娥儿脸上,把娥儿从睡梦中弄醒了……哦,原来是梦、好奇怪的梦。
第二天,娥儿一想起昨夜的梦就浑身不自在,但并没有对儿子和儿媳说。只是到了傍晚时分,娥儿一个人拿了烧纸来到楼下,找了个僻静点的地方,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留着口的圆圈儿,面向老家方向,在圆圈里烧了烧纸,念叨了念叨想说的话。看着刚烧过的忽明忽暗的纸灰,娥儿忽然想起了什么,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回不过神来,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心里忐忑不安起来。此后,一连好几天,娥儿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发呆,翻来覆去寻思着什么。
时间过得真快,再有一个月,慧慧就要毕业了。这天,娥儿起了个大早,先把洗衣机里洗好的衣物拿出来,晾到阳台衣架上,又下楼买了早点。进门的时候,儿子、儿媳都起床了。娥儿问月娃:“慧慧上学的事究竟咋样了?”儿子无奈地说:“看样子,危险。就上家门口的学校吧,没办法。”娥儿看了看儿子,没说话。等慧慧吃过早点,娥儿对儿子、儿媳说:“你们吃吃走吧,我去送慧慧,顺便转转,午饭甭等我了。”月娃和媳妇应了一声,吃过就上班去了。
把小孙女送到学校后,娥儿上了另一路公交车,坐了好几站之后下来,又换乘了一路而去。八点半的样子,娥儿下了车,抬手顺了顺头发,就往前走,不时问问路人。
到了一个机关大院门口,娥儿对传达室的说:她是汾湾的,姓孙,要找一个什么处长的。门卫给办公室打了电话,只听见那头说:梁处长去局长那里了,让来人在门房先坐一下,等梁处长回来告诉他。
娥儿坐在传达室,可心里却想:和叶子儿子又没啥交情,一会儿可如何开口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