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200章:并州风云(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赵普三次上表恳切辞让,宋太宗赐他手写诏书说:

"开国旧勋,只有你一个人,与他人不能等同,不要再推让,等出发上路那天,我到你家来与你道别。"

赵普捧着手诏哭泣,于是请求带病与宋太宗面谈,宋太宗赐座与他面谈很久,多谈论国家大事,宋太宗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赵普即将出发,宋太宗来到他家。

淳化元年,赵普请求致仕,遂为西京留守、河南尹、太保、中书令。

吕蒙正以宽简自任,政事多取决于王沔,王沔与张齐贤同掌枢务,关系很不好。

淳化三年,赵普三次上表以年老多病,请求告老,皇帝派出使者快速前来安抚慰问,并加太师衔、封魏国公,享受宰相待遇,让他在家中养病。

俟损日赴阙,仍遣其弟宗正少卿安易赍诏书赐之,又特遣使赐普诏曰:

"卿顷属微瑑,恳求致政,朕以居守之重,虑烦耆耋,维师之命,用表尊贤。

伫闻有瘳,与朕相见,今赐羊酒如别录,卿宜爱精神,近医药,强饮食,以副朕眷遇之意。"

是年七月十四日病卒于洛阳,终年七十一岁,宋太宗听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悲痛,对侍奉的大臣说:

"赵普侍奉辅佐先帝,和我也有旧交情,他果断能决断大事,之前和我有些不愉快,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事情。

我即位以来,常常待他优厚礼遇,赵普也倾尽全力效忠于我,对国尽忠,是真正的社稷之臣,我失去他非常痛惜。"

于是痛哭涕泣,左右大臣都非常感动,太宗追赠赵普为尚书令,追封真定郡王,赐谥忠献。

次年二月,葬于洛阳邙山,宋真宗咸平元年追封韩王,咸平二年八月,赵普得以配飨宋太祖庙庭。

宝庆二年,宋理宗赵昀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崇德阁,赵普位列其中。

一次,宋太祖问赵普:

"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赵普没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头脑正在快速地思考着,他想,当然不可能是某种有形的东西了。

那么,应回作父母最大呢,还是皇帝的皇权最大呢?就在赵普还没考虑好答案的时候,宋太祖又问道:

"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其他物件都大?"

赵普又想了一会儿,回答说:

"世界上道理最大。"

宋太祖当即拍手称赞说:

"对,对,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是我当皇帝的,也要服从道理,你回答得妙极了。"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

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

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

"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

"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所以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

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宋太祖信任赵普,赵普也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坚持自己意见,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

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

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

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再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批准,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

"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

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

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

当初,宋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被誉为宋代开国元勋的功劳有二:

一是参与策动"陈桥兵变",二是参与策动"杯酒释兵权"。

这两件事,从史料所记载的史实看,其主谋和决策者仍是赵匡胤自己,而赵普在其中的分量有限,尤其是关于"杯酒释兵权",是否赵普的初衷?

除了朱熹将其完全归功于赵普之外,学界迄今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赵普是主张动用武力即杀戮解决赵匡胤对于重臣的猜忌的。

而朱熹将此归功于赵普,则旨在抬高《论语》的社会功能,但在"陈桥兵变"中,赵普确实是出了大力的。

然而,"陈桥兵变"不论从犯上作乱,还是从"兄弟相残"的角度说,都是与《论语》大义相悖的,因为《论语》开宗明义地反对"犯上作乱"。

主张"仁"尤其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为赵匡胤出谋划策,通过发动"陈桥兵变"而获得天下,说成是"以半部论语辅太祖定天下",岂不是对于《论语》大义的背离和亵渎吗!?

赵普要是真懂《论语》却说这样的话,那可真是大言不惭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我在民国当买办我在民国打酱油魂弑天下无尽天择弑天战纪江湖败类战道邪影西游:人在大唐,一心寻死重装机械进化——空武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