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对朝政的毫不在意让冯逍此刻在心里收集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再加上嬴政不知道为何突然提前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政令、三公九卿制度,让秦朝的历史车轮不再像以前一样滚动。
这使得冯逍难以判断秦国现在的处境,也不知道全国各地的情况。
【老爹也有说这里水太深,让我把握住的意思,看来我得摸清楚情况再做打算了……】
吃完早点,
冯逍坐上了胡亥派来的马车,马车载着他向着皇宫疾驰而去。
【早朝以后,嬴政应该会来看看扶苏和胡亥,那时候说不定他们会聊点什么有用的。】
战国时期,齐王在齐都临淄建立稷下学宫,广纳天下各个学派人物,定期举行论战,让齐国深受天下士子的赞美。
但秦朝时,唯一的学校便是学室,
云梦秦简记载“非吏子也,毋敢学学室。”
这对秦国选拔人才造成了不小的限制,这种情况整个秦朝都没有改变过。
但在不久前,嬴政突然下令要在咸阳郊外修筑学宫,不论出身,凡优秀者都可成为学子。
这样的科举制度也是在近千年后才出现的。
也就是说,这样的秦国几乎无法在被当成历史书上的秦国,未来会不会是史书上说的那样,秦二世而亡。
冯逍正想着,马车缓缓停下了。
“冯大人别来无恙啊。”
“贺喜冯大人升爵!”
冯逍一下马车便看到作揖行礼的公子扶苏、胡亥。
冯逍赶紧回礼,并说道,
“两位公子不必多礼,我区区臣子儿子,哪里受得起公子们的行礼呢?”
扶苏胡亥两人闻言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围猎之时,李家公子李兴所作之诗,让人难忘啊,但巧合的是,其格式竟和冯公子在我等行师礼之时所作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来李兴对我的诗很上心,居然能这么快就能学懂门道,他的学习能力,可见一斑。
“那是李公子刻苦所得,我冯逍自愧不如啊!”
“冯公子过谦了,来冯公子请上座!”
“二位公子也请。”
三人相继落座,胡亥再次命下人将果品和糕点送到了冯逍的桌子上。
“冯公子,陛下特许,西域所进贡之糕点,除太后及后宫所用,少量留给公主,其余皆供给公子扶苏、公子胡亥和冯家公子冯逍。”
扶苏看着下人将果品糕点送到冯逍桌子上后,开口说道,
“但我等皆不喜甜食,既然冯公子喜欢,那便全部留给冯公子吧。”
“那冯逍却之不恭,谢过两位公子了。”
“时候不早,就请公子们开始读书吧。”
冯逍看着果品,分别向扶苏胡亥二人作揖行礼,说完,便拿起了一卷书简开始
【在街上买东西买了那么多,收了那么多契劵,总归大概都认识这些秦篆。】
秦国律法规定,凡买卖货物,需提供契劵,以作证明。
冯逍买过最贵的,便是那订做的石制烧烤架和烧烤盘,店家给出了契劵也跟手掌大。
冯逍拿起来的,便是《商君书》,商鞅变法后,秦国视商鞅为商君,商鞅本人及后人将商鞅对变法的看法编撰统一,形成《商君书》
【我记得上次好像也有这书,看来秦国对这书评价颇高……】
冯逍认真的翻阅着手中的书简,时不时还看看针对《商君书》的解释,
而在一旁的扶苏和胡亥两人则有些惊愕:
冯公子怎么没睡觉了呢?
两人面面相觑,最终只找到一个解释。
上次换书后,这次让冯公子找到了他感兴趣的书。
不然从来都只是来睡个觉便回家的冯公子,怎么会突然开始读书呢?
一定是这个原因!看来我们的做法没有错!
冯逍哪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现在要努力的收集有用的信息,为日后可能出现的乱子做准备。
早朝上,嬴政正看着臣子们提出的奏章。
“朕命你们将各地私塾收归国有,设立考试,不论出身,将学室和朕提到的学宫合为一处,为我大秦培养官吏,你们这是给朕办的什么事?”
“难道此等小事也要让朕亲自做吗?”
嬴政将手中的奏章重重得摔在了地上,奏章在接触地面的一瞬间便分崩离析,
其威压让朝堂众臣都不敢抬头。只有李斯看了看地上的竹简碎片,向嬴政说道:
“陛下息怒!陛下所言之事,一无前例可循,二无律法可依。各地官吏已将私塾统计,修筑学宫,只需派遣民工即可,但唯独陛下所说,设立考试,绝非易事。”
“陛下试想,凡可以设立考试者,必然涉及出题。各地考试,时间为何?何人出题?何人监督?如何保证考试公正?”
哎,
您老人家倒是痛快,把大局说完交待给下面的人做,
可具体细节方面,只字未提啊!
看您这么关心重视此事,谁敢马虎,那不得仔细商讨,小心谨慎嘛?
李斯悄悄犯起了嘀咕,问完后立马低下头,未敢与嬴政直视。
“虽臣等所做奏章未让陛下满意,但陛下细想左相大人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此事乃继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后,我大秦革动最大之事,其复杂程度,不输于当初灭楚,所以慢点在情理之中,还请陛下明察。”
眼看气氛好转,冯去疾抓住机会,赶忙出列进言,
并非是为了你李老狗,文武百官的心都悬着的,
上次陛下动怒,死没死人,大伙都心知肚明,我可不得说点什么吗……
偷摸擦了擦额头冒出的汗珠,冯去疾随即闭上了嘴。
“二位丞相所言极是。看来是朕操之过急了。不知丞相有何妙计?”
李斯轻轻叹了口气。回道“陛下,臣不才,虽通宵达旦,但尚未解决完备。臣深负陛下,还望陛下赎罪。”
“丞相为我大秦尽心竭力,必是无罪。那么此事延后,先修筑学宫,开科举考试事宜,可容后再议。”
......
嬴政慢慢走向御花园心如乱麻。
科举制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朕的臣子却无一可以胜任,
按照冯逍的说法,可以为我大秦选拔优秀学子,让我大秦强盛不衰,
此事若不尽早解决,拖沓日久,更加难以解决。
难道只有他可以解决这件事吗?但这是朕从他内心听到的,若直接去问,他会怎么想?
按照这小子的心里,他连伴读这么个好差事都可以不要,心里只想着摸鱼。
再想起之前的“始皇帝死而地分”。
不行,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