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号同盟国东西两路进攻的军队均非常迅速在英国非洲集团军的攻击之下,德国驻扎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军队被迫收缩到了耶路撒冷,准备在耶路撒冷这个重镇进行防守,另外在西部地区,同盟国在克拉吧湾的登陆行动也获得了成功。
除此之外南部地区,美国第1集团军几乎已经抵近了沙特和伊拉克的边境线,并且马上就要和英国非洲集团军会师。
在东部地区第1集团军和第14集团军的进攻,给予了隆美尔主力施加巨大的压力,隆美尔不得不将自己的主力部队分割成南北两个方面,在北部的基尔库克方面,10万德国军队将和土耳其军队一起抵抗第1集团军群而在南部以伊拉克为核心的地区,隆美尔将亲自率领德国军队的主力在这里抵抗美国第14集团军。
整个战役的高潮发生在4月号,美国第14集团军包围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并且对于巴格达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对于助手在巴格达城市里面的德国军队来说,此时的形势是非常危机的,由于整个德国军队并没有在中东地区发动大规模反击的计划,所以说巴格达地区的德国军队也只能继续固守,虽然他们的司令官跟他们在一起,但是这并不能减轻德国军队的压力。
4月5号对于德国队来说,一个噩耗传来,美国第1集团军群在当天功克了基尔库克,并且彻底打垮了驻扎在基尔库克的德国军队以及土耳其军队。
这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事实上基尔库克作为伊拉克北部最重要的城市,以及连接伊拉克德军和土耳其军队,并且向北扩展,连接高加索地区,德国军队的重要据点,他的失去标志着德国军队在中东由进攻转入防守,并且在整体上连接开始,大幅度削弱。
4月7号,英国非洲集团最终攻陷了耶路撒冷,成功的解放了这座圣城,并且将德国军队一直向北,即退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德国军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和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组成了新的防线,但是在次日4月8日,英国非洲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即占领了约旦首都安曼,并且开始从西部地区进攻伊拉克。
在4月8号当天下午,美国第1集团军也抵达了沙特和伊拉克的边境线,并且从南部发动对伊拉克的进攻,与此同时美国海陆军组成的登陆作战部队在科威特登陆。
在得知了美国英国登陆部队已经在伊拉克东部南部西部三面构成了封锁的情况之下,作为中东地区德军最高司令官的隆美尔下令德国军队撤出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4月0号,在确定德国军队已经撤出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情况之下,美国军队才占领巴格达。
与此同时,美国新闻媒体在自己的报道上大幅报道了美国军队收复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并且收复耶路撒冷的重要情报。
“对于美利坚合众国英国以及全体同盟国来说,今天是非常值得庆祝的一个大日子,美国军队在经过英勇的奋战之后,终于收复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并且光复了上帝的城市耶路撒冷。”
除了美国媒体和英国媒体之外,双方国家的高层对于这一次的胜利也非常的兴奋,这一次的胜利基本标志着同盟国在中东地区由防御转入进攻,并且也标志着同盟国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大规模进展。
与此同时,斯大林同志也表示对于同盟国在中东地区成功的巨大鼓舞,斯大林同志在给罗斯福总统的电报当中表示。
“美国军队和英国军队在中东地区的成功,标志着德国军队在中东地区的彻底崩溃,我们希望美国军队和英国军队可以快速在中东地区击溃德军,并且可以和苏联军队一起南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摧毁现在盘踞在高加索地区的德国以及土耳其军队。”
斯大林同志虽然说由于丢失了斯大林格勒而导致苏联内部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并且让苏联的军事防御几乎要陷入崩溃的状态,但是中东地区同盟国的胜利使得斯大林同志面对的压力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减轻,从4月下旬开始,本来要对莫斯科进行一定程度攻击的德军就停止了进攻行动,将自己的部队抽出增援中东地区。
这使得斯大林同志非常的兴奋,斯大林同志在苏联最高统战部会议的时候表示同盟国在中东地区的胜利可以为伟大的苏联红军争取一定的主动权,虽然说德国军队已经撤出了一部分,但是红军应该继续保持现在的领地完整,不要把自己的防线让出太多,这样当同盟国从南部或者西部发动对德国的进攻的时候,苏联才可能跟随一起反击。
如果说对于美国英国苏联三国来说,这一次胜利是巨大的礼物的话,那么对于德国和土耳其来说就是巨大的灾难,对于德国来说其实也还好,毕竟现在德国队内只不过是丢了伊拉克全境和巴勒斯坦部分地区而已,对于德国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大的影响,德国现在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石油,毕竟现在德国已经占领了苏联最重要的油田巴库。
不过对于土耳其来说,这次战役的失败影响就太过于巨大了,随着基尔库克被同盟国军队占领,土耳其大部分地区都被同盟国列入到了战略轰炸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美国军队和英国军队几乎毫不犹豫的扶持他们控制区之内的库尔德人,让他们拥有独立的武装,并且让库尔德人可以拥有独立的国家,甚至于美国和英国已经作出允许,在战争结束之后,土耳其的东部地区将整个分裂出来,形成一个库尔德国家。
现在的形势对于土耳其来说已经非常的严峻了,土耳其必须指望德国可以获得战争的胜利,如果德国不会获得战争的胜利,那么土耳其在战后必将被同盟国肢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