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给母后写信,小萝莉公主总会在脑海里浮现起母后那温婉可亲的音容笑貌来。从小公主魂穿附体睁眼后第一眼看到她,就觉得她是那么的善良温柔。
在襁褓中的几个月时间里,当时还是小婴孩的公主殿下便从旁人零碎的话语中知道了母后的身世。
母后周氏本名玉凤,苏州人,出身寒微,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
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天启六年初,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由于她出身贫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过一段时间,是以后来进宫后,她始终保持平民本色。
在坤仪公主的印象中,母后除了见父皇、命妇以及各类宫廷活动之外,在宫中她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记得坤仪公主还在蹒跚学步时,就喜欢在母后宫殿里游走,那里放了二十四具纺车,穿梭在纺车之间,看着这些简陋原始的织布工具,小公主觉得很有趣。
母后的德行令人敬重,父皇常常夸赞母后有恭俭之德,亲自操持家务,身穿旧衣服,把宫中治理得井井有条。还作诗一首夸赞:员分百二领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三洒亲蚕重浣服,拟将恭俭赞王风。
所谓亲自操持家务,还包括亲自烧饭。坤仪公主很喜欢母后做的饭菜,父皇也时常来母后这里用膳,多次说起当年母后做的饭菜还救过父皇一命。
天启七年崇祯刚刚登极时,由于魏忠贤专权,形势十分险恶,懿安皇后(即朱由检的皇嫂)秘密告诫:不要吃宫中的食物,朱由检是带了家中的麦饼进宫的。
进宫后,还得提防魏忠贤买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饮食全由周皇后亲自操作,这样才让崇祯有惊无险的顺利接掌大权。坤仪公主纵览二十四史,当中记述过许多皇后的事迹,但像自己母后这样,能够烧饭洗衣、纺纱织布的皇后,不能说绝无仅有,至少是极为罕见的。
当然,崇祯宫中也有不少佳丽,但让坤仪公主感到欣慰的是,父皇和母后之间情深谊笃。在日讲经筵闲暇时,小公主曾听闻大学士评价过父皇和母后的情谊,这句“上重周后贤,伉俪恩甚备“,小公主觉得说得极好。
坤仪公主还记得一件事,母后宫中勤俭,伺候的人不多,其中有个小太监秦岑,在坤宁宫侍候皇后。记得那天母后开始教小公主认字,随口问起秦岑是否识字,秦岑回答不识字。皇后就一同教他识字,少顷考问,公主都记得,而秦岑全部忘记,于是秦岑被罚跪阶下。
恰逢崇祯来探望母女,见了此情景,一向甚少言笑的父皇居然开玩笑说:“朕请求先生宽恕他,如何?”母后佯装嗔怒说:“坏了学规。”见得母后也有撒娇的时候,坤仪公主当时都看呆了。当然,最后母后听从父皇的话,免了秦岑的责罚,秦岑谢恩而起,对父皇母后更是忠心有加。
母后是位美丽端庄的女子,皮肤洁白如玉,国色天香,宫中内档记述曾说,皇后颜如玉,不事涂泽。坤仪公主很少看到母后涂脂抹粉打扮的,常常素颜示人。而坤仪公主继承了母后的绝色容颜,是以才九岁时,便已经可看出今后将会是何等的天姿国色。坤仪公主也感激上天让她得了这么一副好皮囊,至少自己看着都顺眼些。
母后是位仁心贤德的女子,掌管后宫之后,特别节约,削减了不必要的花费,但从未削减过太后张氏、丈夫和女儿的用度。七岁时,坤仪公主主动请求母后也削减自己的用度,让母后欣慰不已。
同时,母后从不为自己的亲眷在皇上那里乞讨恩泽,外公周奎一家居住京城,低调而且随和。偶尔几次,坤仪公主在宫中见过外公,外公周奎看起来就像个老实的读书人,会些易经卜算,小公主从外公那里知道了易经,随后开始钻研一番,觉得这易经乃是蕴含着宇宙万物运转的真理,颇觉有趣。
母后对待大臣命妇们,也颇为恩遇。有不少命妇皆是在外统兵或为官的官眷,丈夫出征公干在外,难免心忧。母后会时常召她们进宫,抚慰劝导。逢年过节,大臣命妇们入朝参贺,她所给的赏赐完全按照礼节规定,从不滥加施予,但抚慰的话说得极多,许多命妇都喜欢和母后聊天,说与周后聊天,身心俱宽。
母后就是这样一个人,坤仪公主都觉得挑不出母后半点毛病来。但小公主很心疼母后,很多次夜深人静的时候,坤宁宫里还传出织布声来,从那时候起,小公主就决定要让母后少些操劳。
一开始,坤仪公主是打算赚钱报答一下父皇母后的养育之恩,至少让她在流落原始星球的这几年时间里,没让她吃过什么苦头,相反还过得很好。于是,坤仪公主借着找飞船残骸的机会,买下王恭厂的地皮,今岁出手转售后,获利三十余万两银子。
这些银子对于崇祯和周后来说,无异于飞来横财。坤仪公主本以为有了这些钱,母亲会少些操劳,可结果是,母后用了几千两银子添置了更多的纺纱机,然后教更多的宫女纺纱织布。而其他的银两都被母后存入了內努,说是留给父皇备不时之需。
这让坤仪公主感到很是无语,看来是自己赚钱赚少了,要是赚个几百万两,几千万两,或许才能让母后闲散下来吧。
回想了母后温婉贤惠的音容笑貌后,坤仪公主收敛心神,开始提笔写信。一开始照例询问母亲的身体,去岁年末母亲才生下坤仪公主的三弟朱慈炯,生产时亏了气血,这半年来都体虚气寒。坤仪公主专门向王月娘和徐成衿讨教了几个食补方子,也一同交代在书信上,希望母亲通过食补能调理好身子。
母亲膝下连同自己在内,已经有两儿两女,自己是长女,次女长平公主今年只有三岁,嫡长子朱慈烺今年也只有五岁,二弟很可惜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现在三弟朱慈炯还没满周岁。生了那么多孩子,坤仪公主是真的担心母后的身子。
有时候公主也会胡思乱想,要是自己真的回不去双月星了,难道真的像母后这样,将来招个驸马,然后就是生孩子么?最后坤仪公主总觉得一阵恶寒,这可不是她想要的人生。
接着写信,交代完食疗方子后,坤仪公主开始说起江南见闻来,重点向母后介绍了安平会的冲灵纺纱机。小公主详细的向母后说了这种纺纱机的好处,一台纺纱机比宫里的纺纱机提高了八倍效率,还有其他更加便捷的织布机等等新奇玩意。
坤仪公主知道母亲的性格,接下来便会让人采购新的纺纱机和织布机进宫,这效率提高了八倍后,节省了人力,母后总能把自己摘出来歇息歇息了吧。小公主的想法和初衷就是这么的简单,宫中的丝线布匹多了,也用不完,母后也该能空闲下来了。
然后公主也说起了甘薯和土豆的事,自然也把徐光启、郑冲、柳如是、孙承宗等人大力推广的事迹说了一遍。小公主知道,每次父皇和母后聊天时,母后都会多说一些吃穿住行的家常事,有高产粮种出现这种事,母后一定会和父皇聊起此事。
通过母后,可以让父皇加深二次印象,而且一些话从母后嘴里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父皇格外敬重母后,对母后说过的话,格外记在心头。
当然坤仪公主也说了沿途所见的流民惨况,对郑氏安平会移民实边、推广高产粮种的善举自然是大大夸奖了一番。小公主还对郑冲有一番单独的评价,给了中肯的几个字:“心怀社稷,不惧非议,行事果决,不计小节,大明栋梁!”
小公主平素在宫中待人接物虽然和善,但也极少夸赞人的,这趟她用了二十个字来夸奖一个人,足以引起母后的重视。让母后对郑冲、对郑氏、安平会有个好印象,然后从母亲口中,自然会对父皇产生影响。
坤仪公主知道了钱谦益追求柳如是不成,有迁怒郑冲的意思,自然要防备一手,她可不想自己这个盟友被朝廷整治,她还需要郑冲尽快经营起庞大舰队渡海寻找遗迹呢。所以,坤仪公主在给母后的书信中着实给郑冲说了不少好话,便是想着让母后影响父皇的决策。
可让坤仪公主没想到的是,这封书信后来到了周后手中,却让周后有了别样的心思,结果小公主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而且是深不见底的坑。
写完给母后的书信后,坤仪公主又分别给三个人写了书信,这三人乃是:翰林院编修、庶子直日讲黄景昉;刑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冯英;内阁次辅、中极殿大学士吴宗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