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崇祯皇帝的这话,刘伟超便立刻安慰他道:“那些人,本身就是违法乱纪,活该被抄家!对了,你的政通司就该动起来,好好宣传他们的违法乱纪才好!”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苦笑一下说道:“政通司还在筹备,且当下情况,朕还不想把钱多拨给政通司,朕手中的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先打赢了建虏再说。”
随着时间慢慢地过去,建虏入关的日子会越来越近,因此,崇祯皇帝如今是一心就盯着勇卫营和京营的训练,其他方面,自然就减少了精力。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又补充说道:“而且目前朕也有点头疼,这个政通使该选谁来做比较好?外廷的人,总是让朕有点不放心。但是放宦官的话,这是外廷的衙门,也没道理由宦官掌印!”
听到这话,刘伟超想起一人,便对崇祯皇帝说道:“我看到过资料,以前温体仁当你首辅的时候,曾让他弟弟温育仁牵头,好像是这个名字,和另外一个有名的戏曲家,编写了一个什么亭,用来讽刺复社控制科举的戏曲,以至于复社中人恼羞成怒,还把温育仁给关进了大牢。这种事情,其实就是舆论战的一种。具体的,我可以回头查下资料给你。”
他之所以能记住,是因为他相当惊讶,首辅的弟弟,本身还有功名的,竟然说关就关了。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精神一振,点点头道:“好,回头你把资料发过来,朕看看!”
刘伟超接着对崇祯皇帝说道:“至于你赚钱的事情,当然不能一直用抄家的手段。现在我有钱了,很多基础资料,我都可以用钱去买,如果将来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招人专门做这个事情,然后给你发过去,让你把科技树都点起来。对了……”
崇祯皇帝最喜欢听这话了,因此听得他满心欢喜。
“……所谓工欲善其器,必先利其器。”刘伟超想起什么,对崇祯皇帝说道,“这几天我把最基本的工具,从简单到复杂,包括度量衡工具,还有各种车床,只要你那边能做出来的,都给你发过去。让你的科技树能有一个扎实的基础!”
“好啊,好啊!”崇祯皇帝一听,开心地连连点头。
“等你的基础够好了,生产力开始大爆发的时候,你就能不通过抄家手段,就能赚大钱!”刘伟超笑着说道,“在科技的加持下,来钱的速度,绝对会超过你的想象!”
崇祯皇帝听得非常高兴,最后,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的视频通讯。
随后,他就收到了刘伟超发过去的资料。
刚才刘伟超所说的,是戏曲《绿牡丹》,编写是江西提学副使吴炳,从资料上看,他还和一般官员真不一样,关心工匠,建虏南下被建虏给俘虏,绝食而死。
至于温育仁,并没有记载最终结局如何,就这个事情,是记载在明末陆世仪的《复社纪略》卷二。而且,刚才刘伟超说错了一点,不是把温育仁给下狱,而是抓了温育仁的家人下狱。至于温育仁,如果崇祯皇帝没记错的话,刚从应天府通盼调任应天府刑部郎中一职。
看完这份资料之后,崇祯皇帝决定把这两个人都招来看看,反正要是合适,他是不介意越级提拔的。
等到第二天,崇祯皇帝又用了个八百里加急,去南方传召这两个人。
随后,他惦记着建虏入侵的事情,便过问了京畿之地的长城防线。
为了能诱敌深入,他并没有去重建整顿长城防线,只是要求烽火台一定要能用,及时传递消息到京师。为此,崇祯皇帝时不时派人去巡查各地烽火台的情况。
在他忙碌的期间,京师城中一座吴姓豪门大宅内,主人也在书房看信。
这封信是他儿子写来的,说着山海关那边的事情。不用说,这人便是吴三桂之父,因为临阵脱逃而丢官去职的原总兵吴襄。
吴三桂在这个家书中,主要是抱怨钦差解学龙奉旨去山海关核实饷银粮草之事,实在太过墨迹,他怀疑,解学龙是故意拖延。
要不然,这时间都过去了三个多月了,竟然还没核实完,问就是再看看,再确认,哪有这样的!
吴三桂还在信中,为了尽快得到要求增加的饷银和粮草,他也想过拉拢解学龙,并且示意可以给回扣。
可是,那解学龙表面上和和气气,送得礼也都收了,但是就是不给朝廷回奏核实的结果,一直拖着。
这个解学龙的胃口不知道多大,是不是之前送的礼看不下眼,还是说答应给的回扣不够多?所以故意一直拖着?
吴三桂在信中就表达了这样的疑问,同时也有些不耐烦,问他爹,是不是让下面的人闹一次兵变,把这个不知道好歹的解学龙给绑了,威胁一次。
至少从以前发生这样的事情来看,是有效果的。最多,就是带头闹事的兵头会被砍头而已。
如今山海关那边,祖大寿已经去了大清那边,没有可以商量的人,只能和在京师的爹商量,让他爹给拿个主意。
吴襄看完这封信,立刻便担心起来,想了想,马上就给他儿子写回信了。
在这个信中,他重点强调了几个事情。
第一,太祖皇帝显灵过的事情,该是真的。最近京师又有风声,说能得皇帝八百里加急召入京师的人,都是太祖皇帝认为是忠臣良将的人。
吴三桂却没有得到这八百里加急召回,虽然可以说,吴三桂如今是宁远总兵,不能轻易动。但是,也看不到皇帝对吴三桂有什么说法,那么大概率,至少到目前为止,太祖皇帝并没有提及吴三桂是忠臣良将。
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是太祖皇帝提点过,那一定会成为当今皇帝的心腹。别的不说,只是武将一系,周遇吉、黄得功和孙应元不就被封爵了,就连秦良玉是女人,都封为忠贞侯。
对于这种情况,他在信中表达了忧虑。太祖皇帝显灵,为什么就不提及吴三桂?
他怀疑,是不是天上的太祖皇帝真得能对人间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以后做事要改一改了,要不然不是闹着玩的。
吴襄还在信中叮嘱,千万别闹兵变。如今情况有点不对,闹了未必会和以前一样的结果。
他告诉吴三桂,当今皇帝一直在练兵,勇卫营和京营,都是皇帝亲自在过问,任何人想插手里面的事情,都是休想。
甚至有人在军服供应上,想要捞点钱,事情发生第二天,西厂的人就上门了。很显然,皇帝盯得非常紧。
另外,在天下局势如此危急之下,当今皇帝不但收回了勇卫营,而且还对江南的急报敷衍了之,并不派兵去江南。
由此可以看出,皇帝的行事方式,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如果还是把皇帝想成以前那样去做事,很可能会招来意想不到的祸事。
能看出来,如今的崇祯皇帝是要一下练出十万精兵,其他都已经不管不顾了。这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威慑力非常大。
吴襄告诉吴三桂,之所以会认为勇卫营和京营将会是一支强军,除了是以勇卫营为骨干在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听说兵仗局那边有非常大的改进。全国各地的熟练匠人,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兵仗局。
听说,白杆军之所以能打一个大胜仗,是因为皇帝赐给白杆军六千多副坚固的盔甲。当然,有没有这么多,一直是个疑问。
按照以前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如今从种种迹象推断,这个可能性是绝对存在的。
假设这种可能性存在,那么给白杆军就那么多了,京营和勇卫营会缺么?再想一下,如果勇卫营和京营都装备了坚固的盔甲,那这支军队的战力如何,作为带兵之人,可想而知,
此外,运作吴三桂从宁远调往山海关任总兵的事情,一直没有个眉目。如果不掌握山海关的话,就算吴三桂想闹,分量也还是不够。
万一引得皇帝震怒,派勇卫营去了山海关的话,吴家的根本就没有了。
在书信的最后,吴襄交代吴三桂,千万不要闹事,考虑到朝中的情况,看看能不能立个功劳,报到京师来探探皇帝的口风,看对吴家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写完了这份书信,吴襄派亲信立刻送出。而后,也是叹了口气。
吴祖两家联姻之后,掌控了关宁军,在朝廷和建虏之间如鱼得水,很是舒服了一阵。
但是,如今的日子却是越来越难过了。夹在中间走钢丝的事情,真得是越来越难了。
建虏那边,不满足现状,竟然发起了松锦之战,把锦州的祖大寿所部给端掉了。
如今,连朝廷这边都出了幺蛾子,让他怎么都看不懂,这日子不好过啊啊!
这么想着,吴襄不由得有点期待,如果建虏和朝廷再狠狠地干一架,两虎相争之下,两败俱伤的话,关宁军的作用才会再次体现出来,说不定就能回到以前的日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