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八章发蒙养正之少年康平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惊蛰节气了,位于华北的黄河流域仍然一片枯黄,贫瘠的盐碱地上发着一片一片的白光,那是土壤里晕开的一圈一圈的盐碱。
这样的土质,水井里打上来的水含氟量比正常高很多倍,所以,当地的人有很多牙齿会发黄,不是一般黄色,是一种很难看的黄褐色,而且不是少数几个牙齿,是满口大黄牙。
在这样的土壤里,只有茅草可以生存得很好。茅草在春天发芽,夏天抽出长长的叶子,最高能长到一人多高。一般人没看见过茅草开花。因为,在饥饿的春天,人们早就把这些花拔起来吃进肚里了。所以,茅草好像是没有花的。
茅草虽然朴实无华,却有着最勇敢的自我牺牲精神。在一百多年前那个最饥饿的春天,最青黄不接的时节,一丛丛的茅草勇敢地从地下钻出,自带着救命的花朵,在春寒料峭里为大地添上了第一丝绿意,仿佛知道人们当时是多么盼望它似的。它们将花朵裹在嫩叶里面,早早地钻出地面,送上救命的花朵。
茅草的花不漂亮,像棉絮,味道是绵软甘甜的,剥开包裹它的绿色外衣,这甜甜的棉絮在阳光下反着柔白绵软的光,比毛笔的茸毛还要细腻。送进嘴里,爽滑脆嫩中有一丝甜味。当空空如也的胃在一遍遍地消化胃酸的时候,这些棉絮就可以让你的胃因为有东西填充而舒坦很多。
偶尔有一两根幸运的茅草,躲过了春天的劫难,那它就会在十几天后冒出毛茸茸的白色绒条,是一个大约有一匝长的穗子。
茅草经过接近一年的生长,它还给人们储备不易发现的食物,埋在地下的茅根,白色的,很脆很甜,挖出来,放在嘴里咀嚼,甜甜的汁水就顺着舌头流进肚子里,有了糖分的补充,给饥饿的孩子们带来劳动后的安慰和惊喜。
河滩上,沟渠的斜坡上,经常会有人默默地挖着茅根,这里有萧家的三个孩子。
哥哥银发带着两个妹妹雪花和雨点儿。
“康平可以留在家里和娘在一块儿,还可以在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咱们几个出来挖草根,挖野菜,连小妹妹也要出来干活,他就不用干活!”雪花挥起手里铲子,用力地在地上胡乱砍着。
大哥银发一贯地只看不说,这时候见妹妹这么气愤,也只得替娘辩解一句,“嗯,他在跟着高先生读书,娘说,康平脑子好用,是个读书的料子!”。
"什么读书的料子?哥,难道我们就不是读书的料子?娘就是偏心眼儿!"雪花据理力争,“读书多清闲啊!每天坐在那里写写画画,不用出力,不用劳动,吃了饭就走了,该吃饭时间就回来了,他比小妹过得还自在!”
小妹雨点儿趴在地上,阳光暖融融地照着她身上,她穿着蓝色的花棉裤,绿色的花棉袄。正在找茅草发出的嫩芽儿,找了半天,眼尖的小妹终于有所收获,松软的土壤里,正有一根一寸多长鹅黄色的嫩芽钻出地面。立刻机灵地蹲起身子,郑重其事地用两根手指从芽的根部往上拔。那眼神里期盼,那表情里的专注,是小孩子平日少有的可爱。拔出来后,就用她脏乎乎的小手把那芽儿剥开,心满意足地放在嘴巴里。
大哥看看妹妹,“雨点儿,这个东西要少吃,吃多了不好!”
“怎么不好?这么好吃哪会不好?”雨点被扫了兴,忍不住反驳道。
“我知道为啥不好!”雪花捂着嘴笑了起来。看着小妹一脸的可爱,长长的眼睫毛,薄薄的小嘴唇,瘦削的瓜子脸。她说,“这个吃多了,就拉不出粑粑来!”
小妹气得跺脚道“我才不信!”
哥哥和姐姐宠爱地看着小妹,咯咯地笑起来。哥哥摘下一段柔软的杨树枝条,用手指拧了几下,然后剥开一点点树皮,从里面捏起滑溜溜地白色树枝,轻轻地把树枝抽了出来,然后那树皮就成了一段空空的小管子,掐头去尾,就做成了一个响亮的树皮笛子。
这笛子在乡间很常见,粗一点的,发出来的声音是粗重沉闷的,好像一个变声期的男孩子,说说笑笑时发出的那种既像大人又像孩子的声音;如果树皮笛子细一点,那就是嘹亮清脆的,如同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发出银铃般的说话声。
小妹一直喜欢细细的树皮笛子。这不,她拿着哥哥给她做的细长的树皮笛子,欢快地吹了又吹,哥哥和姐姐趁着妹妹安静的时候,赶紧到河滩里挖出了很多野菜,荠菜,涩叶子,苠苠蒿.......满满地填满了两个篮子。直到小妹把那树皮笛子都吹热了,自己的腮帮子也吹疼了,她吵着要回家了。
三个人沿着河堤走,迎面走来一个要饭的道人,穿着土黄色的长袍,黑色的圆口鞋,头戴九阳巾,肩上搭着一个小包袱。他一路尾随着三个孩子来到萧家的院子里。
"家里有人吗?讨碗水喝!”
三个孩子的母亲闻声从屋里出来,道人见到家里只有一个妇人,他盯着妇人看了一会儿,突然忙忙地说道,“不喝了!贫道告辞了!”
母亲觉得很奇怪,“道家,你好生奇怪?又不是不舍得一碗水,为什么好好地又不喝了呢?”
老道说,“不是你家里的水不能喝,而是你家里有一股重重的阴气,连那凉水里都是阴气重重呢!我不敢喝了!大姐啊!家里有阴气可不好,不驱散恐怕是要有大祸临头!”
母亲说,“如此说来,还请您仔细说道说道。”
老道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眼下时值惊蛰,盘古开天,宇宙开篇一声霹雳,万物起源,所以各种气势并存,难免有所不吉利,”
母亲一听面露担忧之色,“那快请神仙给指点破解的法子!”
那道人从随身的包袱里摸出一个红漆的木盒子,打开盖子,里面放着一条玉龙。这龙晶莹剔透,活灵活现,昂首盘旋,麟爪清晰可见。
三个孩子惊喜地喊道,“哟!真好看啊!”
老道说,“把这条玉龙埋在你家屋子中央的地下,就会驱散一切阴邪之气。”
母亲和孩子们凑近那玉龙仔细观看,刚看了一眼,老道赶紧盖上了盒盖。
“这东西是羊脂玉打造,从寺庙里开过光的,灵验的很!”老道说得神乎其神。
“既然是这么贵重,那请您收起来,我们家可没钱请得起这宝贝!”母亲退后一步道。
“这样吧!眼下,我老道急需用钱,没有办法,才拿这宝贝换点钱用,这么好的机会,大姐可不要错过了!这世所罕见的玉龙啊!我只收大姐二两银子。”
母亲摇摇头,她可不是个乱花钱的人,更不是轻易上当的人,虽然说康平的父亲走的时候悄悄地留下了十两银子,但是她不打算用掉,她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抚养康平。
自己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四个孩子,光吃饭就成了大问题,万一年月不好了,庄稼没了收成,她还要留着那些银子买粮食给孩子们,任何邪气也不如一家人的粮食来的实在。
唉!可是老道说的邪气?难道真的存在?一家人盯着那玉龙恋恋不舍,犹豫不决定。
老道又进一步劝道,“大姐,家里的邪气不能不除,否则,损失的可不止这二两银子,到时候您后悔可就晚了,这个世界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就算一百两银子也买不到后悔药!”
母亲若有所思,“太贵了,我们没有这么多钱!”
老道说,“大姐别再压价钱了,因为我急需用钱,才收你区区二两银子,这样吧!一两银子,可不能再低了!”
母亲依然摇摇头,“太贵太贵!”
老道生气地嚷嚷起来,“你这个大姐,怎么这么不识货?这可是镇宅辟邪的宝物啊!”
正在这时,从屋里走出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娘,咋了?谁在这里嚷嚷?”
“平儿,你不在屋里用功读书,出来干什么?”母亲关切地问。
康平朝那玉龙看看,然后对着老道说,“老人家,这根本不是什么玉龙,这是一条蜡烛做成的龙,别说二两银子了,就算白给,俺都不敢要!到时候化成一汪水不是更晦气?”
老道听了康平的话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忙忙地收起那条玉龙,说话的声音更大了,“哼!你们不识货就算了,我去找识货的人,”转身就要出门。
康平快走两步,跑上去拦在老道的前方,气定神闲地说,“不要走!你说我不识货?既然你的货是好货,你敢不敢把它放在那边的辘轱上?你这玉龙在上面摆放一刻钟如果还没变形,就说明是真的玉龙!”
院子里摆放着两个大大的辘轱,正午时分,辘轱被太阳烤晒的热烘烘的,老道一看,急得红了脸,慌忙摆手,“走了!走了!”。
三个孩子看老道的狼狈样子,在后面哈哈大笑。
老道在孩子们的笑声里快步如风地走远了,母亲长长地松出了一口气,她拍拍康平的肩膀,“刚才差点被这道人给哄了!多亏平儿,你怎么知道这玉龙是蜡烛做的?”
康平抬起头望着母亲,“娘,我在屋里看见了,他的玉龙如果是真的,那就应该很珍贵啊!就应该放在贴身之处,而不是随随便便放在身外的包袱里”
“是啊!你可真细心啊!那你又怎么知道那龙蜡烛做的呢?”
“因为他用木盒装着,周围填满了棉絮,这样就是怕化了呀!还有,你看看那条龙,虽然晶莹剔透,边边角角却很粗糙,明显就是因为蜡烛太软不敢精雕细琢的原因,所以我说那是假的。”
一番话说完,母亲和哥哥姐姐们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母亲也满意地点点头。
康平接着说,“娘,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蛰,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意思就是说,本含本德之厚,好比初生的婴儿。有毒的蛇虫不螫咬,猛兽不扑捉,凶鸟不搏爪。我们这样的良善积德之家,房前屋后,浑身上下都是朗朗正气,邪不压正,以后您不要再信邪了!”
康平一番引经据典,让母亲格外惊喜,她笑得脸上堆起浅浅的皱纹,“没想到啊!你这孩子,还真的把书读了进去!娘就说你是个读书的料子”
康平也笑了,“娘!你放心,康平一定好好读书,将来做大官,保护您,保护全天下所有的好人!”
母亲开心地搂着康平的肩膀,“哎哟!我的好孩子,你也知道,娘最担心的,就是你在我这个家里受了委屈,既然你叫我一声娘,那娘会永远支持你的大志向!好好读书吧孩子!”
大女儿雪花看看哥哥,又看看妹妹,“娘,你怎么不让我们读书啊?”
“读!从今儿起,每个孩子都读书,娘让你们都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孩子,再苦再累,娘都支持!”
大哥银发说,“娘,我就不读书了,家里太多事需要劳动了,以后所有的农活都归我,康平和两个妹妹专心读书就行了!”
母亲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你们全都是我的好孩子!有你们,娘觉得,活着是这么有滋有味!就像每时每刻都吃了蜜糖一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