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三九一章 江宁书院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江宁城不愧为六朝古都,她似乎天生自带人气光环。

自从华夏拿下江宁之后,到现在已经一年多时间了,一年多两江承平,江宁似乎又成为了那个江南的文化经济中心。

原本逃走的富商大户纷纷回到了江宁,他们的产业虽然已经都转到了复兴军的手中,但是这些人的根底本就不在城内。

坐落于各处的庄园才是他们的根底所在。江南地区的士绅地主阶层根深蒂固。太平军扫荡了一波只是减弱了他们的实力。

倒是给后面的复兴军限制这些士绅地主创造了条件。

表面上复兴军对这些地主没有多加打压,反而做出了保护私有财产这样的承诺。

实际上这只是相对比于太平军而言。

复兴军出台的限制地租的土地政策要是在以往,肯定会受到这些地主的抵制。

但是经过了太平军的打压之后,他们就能够很从容地接受复兴军的新制度。这就是对比产生的效果。

就像一个人天天吃糠咽菜,你突然间让他只吃白米饭,他都有可能觉得很香。

不过这些大户的回归倒是让江宁的城市更加的繁华。

城市里面总要有有钱人,有了有钱人才会有打工人。

没有有钱人就缺钱消费的主力,没有打工人就缺少人气。

没了有钱人,那么那些打工人、做生意的人赚谁的钱去呢?

有钱人能够将城市外面的资金,拿到城市中来消费。相当于向城市输送资金。

没有外部的输入,城市就没办法发展。

如果将一座城市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肯定是输入越多,城市的发展越快。

到了下关的码头,李存训带着江宁的官员在码头迎接董书恒。

许久未见这个老部下,李存训的唇间已经留起了短须,显得比以前成熟了很多。

他现在已经是江宁府的总长。

这次到江宁视察,也是董书恒点名让他过来接待自己的。

那些省中的高官要下来接自己,全部都被董书恒拒绝了。他一个人下来转悠,不希望所有人的都围着自己转,反正开会的时候都会见面。

“怎么样,存训?在地方上做的还顺心吗?”董书恒问道。

李存训从侍从室离开了之后,先是到江西的地方历练了一下。

华夏建立的时候,江宁城的总部机关全部抽调北上,他就是在那个时候调到了江宁城。

那时候,江宁突然间走了很多人,一下子似乎萧条了很多。

经过了很长时间才缓过劲来。

“总统好,总统请放心,存训一定会做好的。”李存训没有谈困难。

作为一个地方官员,解决难题本来就是他们的职责。本来他们就不要做什么具体事情,不让他们解决难题,那么要这些人干什么呢?

“我看这码头周围就发展的不错嘛。比我上次看的时候要繁华多了。”董书恒看了看下关码头的情景。

靠近码头位置修建了大量的商铺以及仓库。沿着码头的主要道路,通向城市的方向。

“总统,咱们这里现在是江西、湖南、湖北、云贵川等地商品北上的集散地。”

“各地的商品到了我们这里一般都会暂时停下来。然后再选择用铁路还是走船运北上。到淮北以及徐州的商品一般走铁路。铁路的速度快。再往北的话,就要走运河了,也有些大宗的商品会走海运。”

……

李存训滔滔不绝地说道。他知道董书恒最喜欢听人汇报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你要是在他面前溜须拍马来虚的,那么董书恒会非常的反感,觉得你是在浪费他的时间。

董书恒就是一个纯碎的实用主义者。

作为董书恒的第一任大秘,李存训对董书恒的了解要比一般人多一些。

“江宁的区位优势是很好,而且这其中也有历史渊源。毕竟在历史上她一直是南方的中心。”

说着董书恒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存训,你作为一方大员,应该知道任何区位优势都不会是永远的。我跟你说,以后我们的铁路会继续发展,也许再过十年,我们能够建成横跨长江的大桥。这不是幻想,现在我们在黄河上正在搭建铁路桥,全部使用钢铁建造的钢架桥。那么离我们在长江上架桥还有多远呢!”

“我打个比方,如果新京直接有一条铁路从河南通到了鄂北,再沿着湘南继续向南延申。那么,那个时候,西南的货物还会从江宁转运吗?”

董书恒这么一说倒是真的引起李存训深深的担忧:“这……总统,是存训的眼光太狭隘了。”

“你没想到这一点也没关系,但是你要知道一个地方要发展,要依靠两个实力,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

“硬实力就是你要发展自己的产业,现在江宁有重工业基础,这里的航运便利,可以利用好周边的矿业资源。拥有了炼钢厂之后,你们就可以考虑发展一些下游产业,比如机械制造业。这个产业以后的市场会非常的大。发展的好了,这以后就是华夏的基础。”

“再说这软实力,软实力就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环境,人文环境。政府是否能够做到高效廉洁,能够有效地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这就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如果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好了,工厂主自然喜欢将自己的工厂建在这样的地方。”

“像江宁这样的大城市,要想发展起来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要发展光靠农业是不行的。当然,无农不稳,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地方稳定的基础,但是它无法对城市的扩大做出贡献。”

“江宁要想能够变成真正的大都市就要有工业来吸引更多的非农人口进入城市生活。农民依赖土地,是不能够生活在城市中的。只有工人,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工资,需要生活在生活物资齐全的城市之中。务工人口的增多,能够促进城市的扩张。而且这些人的消费,亦能够促进城市的商业的发展。”

“还有一点,就是要重视教育的发展,因为工业的发展依赖科技,而教育能够培养出创新科技的人才。同时,院校也能够促进一个城市人文环境的发展。这也算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

……

董书恒将自己的一些对于城市发展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跟李存训说了一下。

实际上,江宁的发展也有很多的限制因素。

江宁的周围有很多商业城市,比如扬州、沪上、苏州、杭州,这些大城市都离着江宁不远,势必会分走很多江宁的发展动因。

当然了,这实际上也是江宁发展的一个优势,那就是周围资源更多,会跟江宁竞争,也能够为江宁所用。

“嗯,总统,今天听您说了这么多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以前看待城市发展还是有些目光短浅了。原来治理城市和农村还有这么大的区别。”李存训说道。

“我相信你能够做好的,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她的定位,有些城市要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大中心,有些城市纯粹就是作为一个小区域的行政中心,为本区域服务。定位不同,发展的要求也不同。”董书恒继续说道。

“江宁的定位应该是一个服务长江中上游的大型中心城市,而不仅仅是江苏行省的省会。我对江宁的期望很高。”

“嗯,总统,属下不会让您失望的。”李存训点头说道。

李存训和董书恒一起上了一辆马车。这辆马车比较特殊。这是一辆有轨马车。

因为下关码头这里的货物吞吐量比较大。

江宁府专门在码头的主干道上建造了一条有轨马车。

两条类似火车道的铁轨,向着远方延伸。

坐在有轨马车上明显舒服的多了。因为是在铁轨上跑,减少了马车的阻击,驮马可以拉动更重的马车,所以有轨马车可以建造得更大更长。

有轨电车出现之前,有轨马车就是城市短距离有轨交通的主力。

甚至是火车就是在有轨马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董书恒现在鼓励各地使用有轨马车。华夏现在拥有大片的草原,大牲畜的成本很低。

发展有轨马车还能够,解决草原上马匹的销售问题。

很快,华夏就要有自己的有轨电车了。

徐寿在欧洲很忠实地践行了科技的搬运工这样的角色。

他的人还没回来,有轨电车的技术就已经回来了。当然这些技术里面还有他的功劳。

正是他与西门子合作建造了第一条有轨电车。

到时候董书恒给这些有轨马车稍加改造,就能让其变成有轨电车。

城市内,大牲畜还是不能太多,不然影响市容。

不过他们可以在农村继续发挥作用。即使是以后有了柴油机。

牛马等牲畜依然可以在农村地区发挥作用。毕竟他们吃的是草。而柴油机是要吃油的。

柴油机用坏了就坏了,牛马老了,还可以卖肉。它们可是一生都在为人类服务。

进入江宁城,董书恒见到道路似乎得到了修缮。城内的整体布局没什么变化。

只是城外的建筑变多了。甚至还有那种新建的成排的工人住房。

到了城内,董书恒见到原来总部使用的大宅院,现在大都变成了书院、学院。

“总统我们现在将所有的学院、书院都搬到了城内来。现在江宁这里有女子师范学院、男子师范学院、江宁书院、江宁理工学院、江宁中医学院、淮·克技工学校等近十所书院、学院或者职业学校。”

“我们将原本内城的那些大宅院基本上都改成了学校。组成了一个江宁教育联盟。”

“为了节约成本,所有的书院公用内城的一个公共大图书馆。这样就可以将这些学校的图书集合起来,形成资源共享。也便于各个学校之间的学生相互的交流。”李存训指着马车外面的那些挂着大牌子的学校介绍道。

这个真不是董书恒教的,应该是他们自己琢磨出来的。这样的模式后世倒是非常常见,也算是达到一种群聚效应。

“这样很好,你们这里可以成为一个书院城了。干脆就将内城变成一个江宁书院城。将政府机关都搬迁到外面去。”

“是的,总统,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回头我们就找院校的负责人谈话,寻求大学城建立的可能性。”对于董书恒的建议,李存训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去实践。

“不过这个主意虽好,可是这个得总统您先去说一下。要是让高官知道是我的提议将他们都给赶出去,以后我的日子就难过了。”李存训苦笑道,董书恒做事就喜欢这样雷厉风行,他刚才那可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董书恒笑着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他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推广小学教育。在各个地方建立小学堂。随着读书人的基数在变得越来越高,以后希望能够进入书院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你们这里求学的书生还会爆发增长。”

“所以说,以后书院的规模还会越来越大。”

“江宁本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江南的文气有一半都汇聚在这里,这里真是一个办学的好地方啊!”董书恒感慨道。

后世人的称南京的经济比不上苏州、上海,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就是靠着那么多的高校支撑下来的。

学生也是一群需要消费的群体,而且他们的钱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外部,也是向城市内输入资源的人群。

一个城市的学生越多,对于这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存训,你们不仅仅要自己培养人才,还要能够将人才留下来。要留下人才,一方面要将江宁变得更加的美丽宜居,另一方面要给人家创造就业的机会。”

……董书恒给李存训上了一路的课。他们第一站赶到了江苏行省政府,在这里董书恒和江苏的官员开展了一场座谈会。

了解了江苏的建设情况,也提了一些建议。江苏这里的发展基础是所有省份中最好的。

虽然北部地区划给了徐州市,东南地区划给了沪上,但是江苏的体量还是很大的,它的境内还是有扬州、江宁和苏州这样发达的城市。同时还有淮海军初创时在东台、高邮留下的工业基础。

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江苏都走在了别人的前头。

接下来的一天中,董书恒去参观了淮·克的兵工厂,它早就想去看看那些巨大的要塞炮是怎么制造的。

“克鲁伯先生,在这里生活的怎么样?”董书恒在这里见到了小克虏伯,并且亲切问候他。

“哦,亲爱的总统先生。感谢您当初将我引领道华夏这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创造奇迹的地方。”小克虏伯感慨万分。

他到华夏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亲眼见证了董书恒带着手下统一了一个跟整个欧洲差不多大的帝国。

然后他还亲自参与了华夏的经济建设。

他已经和妻子玛丽加入了华夏的国籍,宣誓为华夏效忠。这是他们最初的时候就做出的决定。

接下来,小克虏伯向董书恒介绍了一下的工厂的建设和投产情况。

淮·克集团在江宁建造的是炼钢、机械、军工联合体。其核心其实还是位于江北的炼钢厂。

考虑到城区的生活环境问题,淮·克的炼钢厂最终还是建在了江北地区。

那里既有火车站又有水运的港口,对于大型钢件的运输有重大的作用。

但是军工厂却是建造在了江南,主要还是考虑到工人的生活问题,江北地区毕竟有些荒凉,两者之间有水路相连,交通也很方便。

重炮的铸造厂房非常的高大。董书恒不懂技术,看不大懂工艺。

只是大概知道一些简单的原理。

“总统,您给我们看的新式火药太棒了,既然有了这种火药,解决了发射药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研制更大口径的火炮了。而且这种火药对于后膛炮来说非常的友好,它几乎没有什么残渣。”小克虏伯兴奋地说道。

就如同火药一直限制了枪支的发展一样,它也限制了火炮的发展。

“总统,跟您汇报一件事情,您之前交给我们研制的镍铬合金装甲的研究已经有了眉目。这种装甲确实要比普通的钢制装甲强上很多。”小克虏伯兴奋地说道。

在合金钢的研制上,华夏这边似乎已经要超越了普鲁士和英国。

这让小克虏伯的心中隐隐有些得意。以前他将自己的父亲看做无法超越的目标。现在他似乎可以走到父亲的前面。

PS:求票!推荐两本书《我的剑渴望鲜血》、《灵魂画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玄尘道途五胡之血时代反叛的大魔王盖世双谐
相邻小说
废土求生我有戴森球分手后,我答应了豪门联姻万劫之主神秘复苏之黑色禁区治愈系天王欺诈罗网二爷的天罗地网大秦从罗网开始签到直播成虎王纽约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