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句话对于许多人来说,几乎都是耳熟能详。
——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及《庄子·外篇·天运》(这段话出自百科的复制+粘贴)
庄子的言论在当今总是被篡改的一塌糊涂,现如今这句话,总是被套用在各种分别的场景中,或是悲情的场景中。(后者包含前者中的部分)
似乎在江湖的结局,套上这么一句,就能升华结局?
最近在看一本叫做《故事》的编剧书(书中的编剧和作家两个名词分的不是很开,可以融会贯通),书中有写到“结局”。
——何为结局?
两种,开放式结局与封闭式结局。
封闭式结局即类似于:最终,波普先生和他的妻子阿曼达幸福的重新在一起了……
开放式结局却是如此:《盗梦空间》最后的陀螺究竟有没有停下来……
所谓开放式结局:(以下拷贝)即没有真正的结局,而是由观众自己去想结局,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挑任何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设计一个结局。
回归正题——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说这是一个封闭式的意境,不如说是极为开放的。
因为你无法肯定:当两人走向不同路途之后,是否会有人回心转意转身选择重来?
这样的结局,与伴随着see you again的速8结局不同——两辆车,两条路,这才是无法转折。
……
以上似乎说了很多废话,没办法,结语嘛,其一混字数和日更,其二,写得更自然,才能写出我真实的想法。
——*****——
轩馨儿,徐七。
两个人,相差不过四岁。
本来,那场瓢泼大雨,稀里糊涂搭上线的两人一路的故事,也不过是从“萍水相逢”到“患难与共”罢了。
虽然两人都不会有与对方“患难与共”的想法。
轩馨儿是个大小姐,只可惜母亲再嫁,即使身在府邸大院之中,她也再感受不到所谓的“亲情”——除了母亲。
母亲的兄弟是幽州拂云城城主,她被要求去往拂云城紫凌府,在安排之下。
自然是在中途遇上了些幺蛾子,才与同样离家远行的徐七恰好撞了个正着。
两人的故事不过五章而已从第二章到第五章,加上中间的3.5章——总计也不过万字。
第五章离别的结尾,是我自认为写出意境的几章之一,其余的无论怎么改总是显得不伦不类。
——白面长袍倚天坐,紫锦琉璃落(堕)人间。
这两句不是抄袭引用,是原创。
讲的也只是两个人的故事——白面徐七,紫锦轩馨儿。
在后头的五年中,至少两人再未曾以“徐七”与“轩馨儿”的常人身份见过。
唯有白面下的徐七,才能发觉两人间的缘分竟然如此难以切断。
而在轩馨儿的眼中,白面和那傻傻笨笨又弱的少年徐七是扯不上丁点关系的。
直至全书的高潮终章部分,白面摘下,才真正相认了的。
到现在,我作为江湖的讲述者,还是不能想象江湖的结局是什么,江湖的发展实际上早已脱离了掌控,朝着好坏参半的方向发展而去。
——*****——
江湖不仅有人,还有物,而有一部分“物”,所拥有的灵智却丝毫不下于人。
——噬天貂
在徐七的角色面板中,我特地加了一个“携带装备”栏。
其中有三样:
一只蠢驴
一直花不完的钱囊
两只不知道有没有认主的噬天貂
前二者都是可控因素,蠢驴本就是在这趟江湖中伴了徐七最久的。
钱囊三番五次遭到洗掠,后来总是有因果填充满了,也是适合的因素。
而被我特地加上“不知道有没有认主的”噬天貂就是不可控因素了。
俩小家伙出现是从第一卷中后段的时候,引出它俩的,是徐七在“野熊庄子”遇上的诡异幻觉,以及老头与我这个画外音的共同讲述——上古凶兽的血脉延续,灵智不下于人……
然而第二卷整整一卷的经历,让我觉得两个小家伙不是什么厉害的东西(最多可以保徐七在荒郊野外不会被狼蛇弄死),它俩成了累赘。
在风流公子篇中,凌看上去似乎知道两只小貂的来头,更可能只是看得好看,在后头引出了客栈老板——前任锦衣卫之后,就是对俩小东西以及徐七的存在不以为意了。
同样,在风流公子前一篇——山贼李如风篇中的中段,一叶小舟从东瀛而来(不要问我是不是就花了一两天就到了,懂不懂什么叫奇幻漂流,白玉京懂的东西可多了,就好比厨艺和生存知识——这样的话,就相当于“退隐江湖版贝爷”了)的风魔白帝(白玉京)依稀知道两只小貂的来历,可惜他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也只是回眸一瞥就走了。
在风流公子篇中,凌看上去似乎知道两只小貂的来头,更可能只是看得好看,在后头引出了客栈老板——前任锦衣卫之后,就是对俩小东西以及徐七的存在不以为意了。
真正有关噬天貂的描述很少很少(到现在我才发觉养宠物对于作家来说有多累——首先它们不是人,不能说话只能通过动态的描写,而这种描写是现阶段的我最缺失的——我这才知道为什么《雪中…》的文中出现过的两只(麒麟?)存在感那么低了,那时候还气氛烽火为什么就不能多加些笔墨来描写两个小家伙——写多了就矫情轻重不分,写少了那容易忘记…到最后只能一昧带过)
回归到“噬天貂的描述场景”论题上来——我记得重要的也就是第二卷中“瀑布与祭坛”那章,在月色之下,深长的峡谷中,古老的祭坛上,因为星光凝聚合成的上古凶兽的影子与两只噬天貂雏的对峙。
那一晚对于噬天貂来说着实改变了不少,让它们克服了低级的“嗜血”,转而向饕餮的本性——“饕餮食天地,食百般凶恶之绪”发展了。
后头也有一两个小细节展现了如此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