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实则如其名,若把江湖比作湖,那江湖水有多深,定是没有几个人探过底的,几乎没人做得到。
组成江湖的是人,江湖人。
由此观之,一个江湖人的故事一定不是全部如同摆在明面上的简单,更多的是埋藏在深处,无人可探寻的故事。
——*****——
有一种恶人,叫做可怜人——席豹席熊。
第二卷才刚结束,我也才刚写完两兄弟的“故事”,因为他们不是所谓“正派”,也不是我的故事线中的“正派”。
所以他们死了,死的如同寻常人一般,只是多了些描写,多了些过往,为了证道——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想来,在那个江湖,若是将任何一人的少时经历改写成席豹席熊这种,算不上多妙,有多好,任谁在少时初懵懂时经历人情冷暖,享受过一夜失去所有,心智再怎么强大,也会悄然改变——相比之下,在成熟后所遇到的打击,不过是打击罢了,再怎样,也不可能有少年成长时候的“改变”来得无声无息和可怕。
写完两人的过往后,心头一阵凉意——难道说,他们是该死的吗?
是因为他们立于我笔下的主角徐七的对立面,所以就该死吗?
可能是的。
我没有交代更多有关席豹席熊的过去的故事,也没有更多的笔墨其中,如果除去那一段有关他们少年时候的讲述,他们的死,也将变得如图另外三人一样:
简单,冷漠。
像白纸一样。
让读过的人回忆起来,不过是“路人”的角色——即使他们是导致徐七转变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本江湖,对于主角来说,特别是稚嫩雏儿的主角来说——善恶很重要。
江湖铺设的暗线多得理不清我也说过,其中没有“设定”“绝对的恶”,只有“不同的江湖人”,“不同的正恶之分”。
江湖不是一个人的江湖,每个人的江湖,都不同。
——*****——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
我很想写出这样的意境,然而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文中有几个人很明显具有这样的“潜力”。
一个是在第二卷五十一章(一刀)露过风头的东瀛来者,风魔白帝——此时与书生相伴而行化名白玉京。
—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在第二卷十二章左右出现的时候(写这章的时候我正在纵横,2015.11.15写下了初稿),我想不出给“风魔白帝”找个什么好名字(免得被打),恰好那时候正读到古龙的《七种武器》的第一卷(我不按顺序读,七种武器的套路就是合集),《长生剑—孔雀翎》,翻开书页的第一章,第一段,就是这首诗,和一个人——长生剑白玉京。
于是套用了这个名字。
回归正文,其一是白玉京,其二便是一人,至今没有说过真名的一人——黑衣。
原本在第二卷终章作为蜀山道来者众其一,在城外负责“把风”的任务,结果是被烦人的老道顺路撞上,后来就莫名其妙成了老道的徒弟,跑路了。
第二卷,四十二章,磨剑。(自以为也是如同之前“一刀”章节一样写的很舒服的章节)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不如诗的本意,这趟江湖中,黑衣作为一个不下于主角徐七的,能改变天下棋局的“异子”,是不同寻常的。
十年,无论遇上何等状况,即使将近十年之期,看着老道死在面前,他也不曾拔出这柄剑,这柄当属“神器”的剑。
十年,磨砺的不是未曾出过鞘的剑,而是人,人心。
江湖人,黑衣当属能一剑惊天下的。
更何况,我的江湖中还有“仙侠”的穿插。
——*****——
苦心僧的故事我也有所涉及,当今天下两大——道与佛。
——道家求出世,求长生。
于是我就有了写一个僧人的想法:
——佛家需入世,济世人。
谁也不是圣人,不过有人愿意呆呆傻傻地当一个欲图普渡众人的僧人,那么无论结局如,都不该是可笑的吧?
————————
以下是一些剧透,寥寥几句讲组成苦行僧人大致的故事。
苦行僧:
拳头大小的佛珠连串一起,珠上满是伤痕。他就戴着这般可笑的佛链。
游历天下数十载,见遍尘世苦梦人,我愿为人不为佛,只为世人解万忧。
千呼万骂,杀一人而救百人,杀我罢!
要成佛,便要先杀了她。
吹灯,孤望古佛,“汝能为吾解惑否?汝愿为我解惑否?”
欲救之天下人,却不能拯救自我,六根清净何用?
宁愿就此放下佛,只为这一遭尘世路不违心。
“佛陀何用,佛陀和何用?佛陀为苍生,既然无能救苍生,不如救自身!“
“人善被人欺,你这傻和尚咋就不开窍的!”
她曾笑他的光头,骂他的顽固不化,却已是不能见到如今,如今的天下人避之而行。
乱世不过十年,他已是束发而行。
何人不知何人不晓?甚至连国师一位都弃置不愿的家伙。
那座弃佛古寺,依旧是那人,那人却已不若当初。
剃发,孤坐古佛下,就此圆寂。
谁人知其临终言?
“下辈子,再当一回秃驴,再做一回佛陀也不赖。”
“估计她又是要唤我秃驴了吧?”
[第二卷,第六章开始活跃过的苦行僧]
——*****——
以下也是一些剧透
逗你的哪来那么多剧透。
再来讲讲另一人——李如风。(第二卷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对他的描写,确实有些苍白。
奈何连我都摸不透自己写出的角色的性情?
李如风,人如其名——如风。
李如风在这江湖中算是毫无立场。
江湖翻起的风浪再如何大,打在身上也不过无关痛痒的雨。
江湖的水再深不可测——李如风撇了撇嘴:“管他呢?反正我在岸上走。”
以此,结束第二篇结语。
第三篇?我也不知道有没有。
如果有读者碰巧点进来——恭喜你中奖了!(如果喜欢本文请吐槽或者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很激动的!)如果读者希望大致清楚本文的套路,那么请跳到‘第二卷结语系列’,更容易理解这本江湖是怎样的。
如果有闲者,不,是贤者大大要写书评——如果大大要写长评或者精评——那么请跳到‘第二卷结语系列’,看完第二卷结语我所大致概括的本文内容和大致思路——再来决定要不要写书评(因为我前面的两卷真的有点水,而且怎么修都不怎么舒服,也不好评)
实际上读者和贤者没太大区别。
推荐试读章节(我觉得写的很有意境的一些):
[第一卷 初入江湖]第五章 离去之人(这章结尾让我自己读的很舒服,要是看懂,需要从第二章开始看)
[第一卷 初入江湖]第二十四章 玄而又玄(这一章的分镜超多,很有味道!五星建议!对于我来说很喜欢这种分镜——江湖上的暗流涌动,以及全书的大部分暗线都在这章分镜里面有所涉及)
[第二卷 独见百态]第一章 独行者
[第二卷 独见百态]第二十一章 形影相吊(这一章的分镜超多,很有味道!五星建议!对于我来说很喜欢这种分镜,同样的夜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他们组成了我所希冀的江湖)
[第二卷 独见百态]第五十一章 一刀
[第二卷 独见百态]第六十二章 金瞳(此章叙述手法向古龙看齐,一直在看古龙的书,所以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不是刻意的模仿,是在写完那章以后恍然发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