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119 太史慈北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119太史慈北迁

忽闻孙策暗渡陈仓,突袭春谷县,萧言大感悔恨,责备自己轻信孙策后世良好形象。

悔恨之余,萧言又连忙重申巢湖局势,补救前时疏漏:其一,传讯所有保丁警戒,远遣斥候五十里,西防舒县,北防寿春,东北防御合肥,东南防御历阳,杜绝掩袭之事再度发生;其二,巢湖所驻辅兵,全部集结兴巢城,整装待发,却又按兵不动;其三,飞舟传令楚永,令其自主审视军情,濡须河口能守则守,不能守则立即后撤兴巢城,但是无论如何,决不可依仗前时芜湖之胜,贸然进击长江下游。

另外,萧言又使楚永通报太史慈,言此番春谷之战,巢湖只增援水军,不增援步卒,太史慈能守住春谷县,巢湖就可以保证,孙策水军不来;太史慈若守不住春谷县,巢湖也可用水军,帮助他运输步卒,或暂避江北,或西走陵阳山脉,斜插泾县,借层峦丘陵,野战孙策。

孙策兵多将广,三面合围,群殴太史慈。

初时,太史慈属兵士气较高,连续和孙策硬战两场,却也丝毫不落下风。奈何,太史慈终究双拳难敌四手,两场血战之后,太史慈属兵人人疲惫。可是,未等他们喘口气,孙策又轮换预备精锐,再度来攻。于是,自孙策第三次冲锋起,太史慈便迎战不能,只好依托城池简单防御,僵持战局,急速召唤巢湖援兵。

谁料,楚永却奉萧言之令,传来口讯,言巢湖地势平坦,四方觊觎,绝不能动员十万流民来援。闻听巢湖婉拒援兵,太史慈顿时大失所望,若无巢湖来援,他太史慈拿什么击退孙策强兵?太史慈失望之余,又再遣使者求援:“唇亡齿寒,春谷若失,有害濡须河。萧校尉来救春谷,亦是救亡巢湖焉!”

甚至,连戍守濡须河口的楚永,都被太史慈说动,忍不住来信:“芜湖已失,不可复求;若是再失春谷,则长江亦随之失也。长江若失,巢湖水军再强,又有何用?”

面对楚永质疑,萧言回信说道:“我军根基在于八百里巢湖,在于濡须河,不在万里长江。有巢湖基业在,万里长江随时可取;失掉巢湖基业,虽有长江,又岂能长存?古语有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长江,羊毛也;巢湖,羊皮也。十万流民须用来自保巢湖,无暇余力救援春谷,一切无疑,你好生静等春谷战势结束。”

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孙策在小小春谷县鏖战七天七夜,终于凭借数倍战力,彻底完全摧毁太史慈属兵战意。在此期间,巢湖始终未曾向春谷县增援一名步卒,但是巢湖水军却恪守萧信军命,严格封锁春谷流域,清剿一切非太史慈船只。也是因为巢湖水军尽心尽力,封锁长江水道,太史慈虽然不满巢湖举措,但却始终不曾抛弃两者合盟之约。

七日鏖战,耗尽太史慈最后一丝心力,却未见孙策显露一丝疲惫。太史慈满脸疲惫,仰首闭目,任两行泪水滚落耳鬓,无奈哀叹:“春谷不可守也!”

斑驳城墙外,数名骑将左右游走,向城内劝降:“刘扬州已死,豫章群龙无首,巢湖援兵不至,太史将军七日鏖战,尽仁尽意,何必再固守一县之地?请太史将军放开城门,再与我家将军,一叙神亭旧缘。”

若不能坚守春谷县,哪里又是他太史慈归宿?

闻听太史慈哀叹春谷县不可守,隐约有退避之意,众兵将纷纷宣誓忠心,说道:“大丈夫一死而已,愿与春谷县共存亡。”

太史慈卸下头盔,抱于怀中:“死易生难,眼前非是必死之地,我们又何必求必死之事?传讯岸边楚都尉,言春谷县将陷,请他准备船只,护送我们北去。”

因有萧言嘱咐,楚永早已准备足够船只,只等太史慈取决。得闻太史慈引兵欲退,楚永立即布好阵势,先以毒烟恐吓,再齐聚无数弩弓手、弓箭手,协防春谷县沿岸,顺利迎接太史慈上船。只是由于孙策兵强,冒着巢湖弩弓,竟又硬生生将太史慈退军截为两段。

太史慈在芜湖时,麾下步卒四千、骑兵三百,经芜湖大撤退、春谷鏖战,撤退时又被孙策主军截去一段,真正活着登船北迁的战卒,只剩下一千零几十人,战损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登船渐渐离开春谷,一千余战卒,没有欢呼,没有悲戚,而是三五成群,彼此背靠背,呼呼大睡起来。却是,春谷七日鏖战,太史慈数千属兵,彼此疲惫不堪,没有一人好好睡眠一觉。

太史慈千余名战卒,虽是败军,却不约而同赢得巢湖水军敬意。亲眼经历春谷七日苦战,楚永才真正明白,萧言为甚常说:巢湖五千兵员,只是一群辅兵,而非战兵,不值得信任。楚永自问,巢湖数千水军,悍战如太史慈属兵者,如今不足百人。望着一群群呼呼大睡的太史慈属兵,楚永心下感慨:“若真增援春谷,五千巢湖辅兵,怕是瞬间战死一半,然后一哄而散。怪不得校尉坚决不肯登陆增援,原来是他不信任我等战力。”

见太史慈呆呆望向春谷县,楚永不禁上前安慰太史慈:“我家校尉言,孙策虽强,却足踏三郡之地,不可能在春谷一县,常驻数万精锐。有巢湖水军协助,郡守只要稍作休整,立即可以反攻春谷。”

太史慈笑望一眼楚永,却忽而说道:“楚都尉,尚未及冠吧?”

楚永答道:“今年十八,与我家校尉同岁。”

“十八岁,我十八岁时,黄巾蚁贼还未反叛呢。”太史慈轻笑一声,继而感慨道:“孙策十七岁继父业,楚都尉十八岁统军,萧校尉更是十八岁而据八百里巢湖。果然纷纷乱世,正是英雄显能之时。孙策我见过,楚都尉我也已见过,不知萧校尉又是何等少年风采?”

楚永脸颊浮起一丝骄傲,笑着回答太史慈:“其实郡守早已见过我家校尉。”

“嗯?”太史慈不解。

楚永解释道:“昔日芜湖合盟时,便是我家校尉亲访郡守。”

“原来是他!”太史慈讶然一惊。

======

春谷县江岸,孙策率领韩当、周泰、程普、虞翻、蒋钦、吕范、凌操诸将,遥望楚永、太史慈船只渐行渐远,转首问虞翻笑道:“仲翔(虞翻),巢湖萧言,一眼看穿你围点打援之谋,不上当呢。”

虞翻作揖:“儒生浅谋,花费巨资,耽搁时日,却不建一功,还请明府[1]恕罪。”

注[1]:明府、府君、明府君,意义相同,皆是汉世太守敬称。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仲翔无须自责。”孙策道。

虞翻又道:“虽然围点打援之策,未建一功,却可以通过此事,一窥巢湖萧言器量。巢湖萧言,率流民乌集之众,聚战船千数,藏毒火烟之巧,一日击溃黄盖,足见其用军之烈;乍闻明府诡言,春谷危急,萧言却藏身巢湖,镇之以静,足见其安民之术;遣水军封锁长江,削耗我军兵粮,却不遣步卒登岸对战,足见其治军之智。善统军,有智谋,安民生,萧言犹若千年老龟,趴卧巢湖:遇险,头足缩于龟壳;遇利,探头忽取,着实是江淮大害。”

原来,孙策蒙骗萧言,绕路合围春谷,目的不是攻取春谷县,而是意在勾引萧言上钩。

前面说过,春谷县地临濡须河口,前方一片平原,后方是层峦山谷,易攻不易守。孙策纵然攻陷春谷县,在无水军庇护情况下,他却不敢驻戍强军——巢湖若是有意,随时可以凭借水军优势,或强势攻来,或遣兵骚扰。孙策也知春谷县不是良善之地,他此次蒙骗萧言,绕道来攻春谷县,其实是听取虞翻所献之策,目的有二:一则三面合围,招降太史慈;二则强攻春谷,诱使巢湖来援。

在虞翻看来,乍闻孙策欺诈,暗渡陈仓,萧言必然大怒,或将引兵增援太史慈,对战春谷。黄盖兵败,一则是巢湖出其不意,祭出毒烟之计;二则是黄盖轻敌,水军逃窜不易。但是,在陆地上,萧言再放毒烟,小范围不起作用;大范围可以移军躲避,能取一时优势,却不能取得永久优势。待毒烟放尽,便是孙策横扫巢湖战兵时。尤其,孙策步战能力,强于水战能力十倍,水军虽败,但是孙策却自信,其帅步卒,击溃萧言,易如反掌。

当时,虞翻向孙策分析:“古语有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巢湖初建,万事唯赖强权,经不起折腾,更承担不起消耗。巢湖号称有十万流民,但是最多增援春谷一万人。府君只要能屠戮其中五千人,瞬间抹去巢湖百分之五人口,无须渡江征讨巢湖,便可使巢湖陷入自乱,甚至强贼反叛,攻杀萧言。”

也正是因为虞翻此策,孙策才绕道突袭春谷县。

也正是意在引诱萧言,孙策合攻春谷时,总是有意无意留给太史慈喘息时间。

若非如此,太史慈其麾下三千步卒,也不可能在孙坚日夜强攻下,坚持七日。只是,虞翻千算万算,却没想到萧言竟然自有器量,对孙策急攻春谷县视而不见,选择按兵不动,静观事变。

虞翻失算之余,也不禁高看萧言智慧,高看巢湖实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信息全知者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你老婆掉了五胡之血时代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玄尘道途盖世双谐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仙朝帝师大地皇者无良校花控洪荒不朽重生护花纵意人生宿命决宋起波斯湾神兽王座纵横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