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章147 五色云间鹊-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没有这些故人,就没有我赵行德。”

赵行德脸上满是追忆的神色,话音很轻,却很坚定。

高肃和刘志坚相视了一眼,同时叹了口气。赵行德这种关东情怀,他们两人早已知之,虽然能理解,但不希望他被这种情怀蒙蔽了神智,甚至作出徒生遗恨的事。五府虽然看重人才,但一旦和国家的利益相冲突,处置也绝对不会留情。甚至越是重视,手段越是决绝。当年的狄青堪称一代名将,护国府、大将军府中仰慕敬重他的大有人在,但每次宋国遣使要人时,无论护国府和大将军府中绝大部分人都坚决不允,到死都没有放狄青回归关东。

“洛阳赎买土地,编户齐民,”高肃沉吟道,“现在还不错。”

“为关东百姓着想的话,军士治理荫户,恐怕农夫的日子会比现在更好。”

“但是,这未必是长久之计。”赵行德摇头道,“洛阳弹丸之地,有太子坐镇,袁大人宰辅之才来治理,方才波澜不惊。关东偌大的地方,户口众多,士绅盘根错节,穷文富武,用不了多少年,豪强仍旧是豪强,只不过换了一些人罢了。”他看着刘志坚和高肃不信的神色,示意他二人坐下来,不必执以部属之礼。

“强行推行军士之制,只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赵行德自己给自斟了一杯茶,他沉默了一会儿,白雾从茶水上腾起,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高、刘二人是赵行德的部属,也是相交莫逆的朋友。赵行德的想法一直没打算瞒着他们,只是他们二人都有所避忌,而赵行德忙于处理军务,没有合适的机会谈及而已。

“关东百姓之苦,在人多地少,兼并严重,贪官污吏不过是助长了这一势头。”

“越是人多地少,人力越是低贱,土地就越贵重,地主自然可以挑肥拣瘦,将甚至七成、八成的粮食都收了地租。反之,如果地广人稀,人力贵而土地贱,地主就得求着佃户来租佃田地了,地租也不会太高。不过,如北疆、河中、罗斯这些地方,土地虽然不缺,但胡汉混杂,战斗频繁,军士的勇力和保护甚至比土地本身还要重要,荫户也特别要依靠军士勇力的保护。所以,在这些地方,军士治理荫户,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开国立下军士之制,为大夏开疆万里,赵某若生在当时,自当仗剑随之。然而,如今关东的情势,与当年大有不同。假如天下一统,朝廷以军士来治理关东的话,关东州县深处腹地,军士没有打仗的机会,若万里迢迢去西北参战,又过于耗费粮饷人力,所起的作用多半还是对内。士绅也可以走穷文富武的路子,用不了多久,原先的士绅会和军士成为一体,......,对普通的百姓而言,恐怕负担反而更重了。这正是古人所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可是,关中、蜀中,也是久不经战事,百姓的日子也比关东好多了。”

“关中和蜀中,推行军士治理荫户之制,当时正是乱世之末,地广人稀,膏腴之地抛荒也甚多。开国帝推行军士治理荫户之制,不但阻力极小,土地也足够,从此以后,民间不得买卖土地,更不可能有地连州县的大地主存在,富商唯有经营商路、开设工场、矿山而已。而五代之后,无论士绅还是普通百姓,天然就敬畏军士,无人敢于反对军士料理民政。而此后,关西百姓的日子一直不错,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不断向西移民垦殖。长子继承法之下,长子继承父辈的田产,而次子、三子则得到盘缠,向西迁徙领取授田。上百年来,亩产不断提高,而一家一户所拥有的田地一直没有减少,所以,百姓的日子就越来越好。”

“让关东百姓过得更好,我有上、中、下三策,这也是远、中、近三策。”

赵行德看着高肃和刘志坚,详细地解释道。面前虽然这两位只是他的部属和朋友,但他的郑重态度仿佛在护国府面对数百名校尉阐述国策一样。他身边的人往往有种“推心置腹”的感觉。他本身却非有意为之,而是仿佛与生俱来地这样对待身边每一个人。这副脾性虽然有些迂腐,但往往在不经意间收服了许多人心。

“所谓下策,是抑制兼并。农夫有地,不受地主盘剥,自然日子好过了,但难就难在于人心相悖,正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是因为人的贪念不足,而且弱肉强食。抑制兼并是逆水行舟,无论开始多大的决心,最后都抵不过天下地主的贪欲,故而历朝抑制兼并鲜有能长久者。所以,抑制兼并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单靠此策却不能长久,所以只能是近策,也就是下策。”

“而中策,则是移民拓殖。海外诸番皆地广人稀,土著局限于物力不足而没有能力广开荒地,正好为我中原缓解人多地少之困。这样一来,贫民可以在海外授田开荒获得家业,有了一条新的生路,中原潜在的佃户不像从前那么多了,地主也不可能像从前那样压榨佃户,田租就会下降。结果就像过去夏国百年来所看到的一样,无论是迁移的还是留在本地的,日子都会越来越好。向外屯垦拓殖起初虽然艰难,却是顺人心而为,没有反复之忧,可算中策。”

赵行德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润了润喉咙。

“下策,中策......”高肃听得入迷,失声问道:“那上策呢?”

“海外土地虽广,总有穷尽的一天,所以不足以称为长远。长远之计,还是要大兴工商,将佃户从土地上吸引到工坊中去。如果工徒一年所得大大超过了佃户劳作一年交租之后的剩余,地主仍不降低田租的话,就没有人种地了,或者应该说......”

赵行德又摇了摇头,沉吟道:“如果地主不想办法让佃户的所得不低于工徒的话,就没人种地了。这里有几个办法,一是同同样的人种样的地,但降低田租,佃户留下的粮食更多。二是让同样的人种更多的地,也许田租比例不变,但佃户留下的粮食同样也增多了。关东人多地少是个痼疾,虽然我们明明知道用牛马,革新农具可以节约人力,但因为人多地少,无论是地主还是佃户都没在节约人力上使劲,反而不惜耗费人力,哪怕多收成哪怕几斗粮食。因为佃户的人力在过去是卖不出去的,闲着也是闲着,多收一升粮食也是好的。当工商大兴之后,佃户的人力不再是没有价值的,还像以前那样靡费人力种地就不划算了。海外的土地吸纳土地有穷尽,工坊只要货物卖得出去,对劳力的需求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这条路才是长远之计,也是让关东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上策。”

刘志坚和高肃出神地听着,和赵行德相比,他们二人更像是纯粹的军官,很少会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赵行德为关东百姓所考虑的这上中下三策,听起来很有道理,只不过,似乎没有看到军士在其中的位置,让身为军士的高肃和刘志坚心里有些怪怪的感觉。

“既然不能治理荫户和土地,那占领宋国有什么用?”刘志坚本能地想到。

“难道说,军士之制当真不合在关东推行吗?”

高肃自言自语中带着难掩的苦涩和矛盾。在他看来,军士之制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良制,这也是绝大多数夏国人的认识,世界上只有三种国家,实行军士之制的天朝上国,和实行各种各样因为过于野蛮而无法实行军士推举的番邦,以及误入歧途,未来一定可以推行军士之制的同文同种的宋国。这也是为什么护国府笃定要在关东推行军士之制的最大原因之一。高肃和刘志坚虽然早有成见,然而,赵行德却是他们最信任,也最敬佩的人,三人既是袍泽,又是兄弟。赵行德说出来的理由十分令人信服,动摇了高肃和刘志坚对关东推行军士制的信心,他们甚至对本朝有没有必要一统关东都有些怀疑起来。

“也不尽然。”赵行德摇了摇头,他思索了一会儿,沉吟道,“军士之制的本质,乃是自守之道,虽然世易时移,关东关西形势不同,吕二先生从军士之制体会出来的道理却是不变的。”高肃和刘志坚的眼神同时一亮,赵行德继续道,“所谓自守之道,使民能自守,而致天下之守,这才是军士之制的本质。文武两途,只是皮相而已。关东崇文抑武太过,这点也是必须要改的。君子之道,执两用中。假如真的天下一统,虽然眼前未必在关东推行和关西一模一样的军士之制,但久而久之,两边将来却未必没有融合的可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信息全知者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你老婆掉了五胡之血时代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玄尘道途盖世双谐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网游之帝皇崛起无限之动漫召唤史上最强霸主纨绔至尊横行天下仙朝帝师大地皇者无良校花控洪荒不朽重生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