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水军强盛,若是在水上补给粮草便无往而不利。但是江东毕竟只是基石,若要征服中原,甚至大漠,必须发展陆运。
这个年代没有柴油机,没有解放卡车,唯一的办法还得是靠牛马牲畜为主要动力。考虑到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但是具体什么结构却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孙权只能靠着自己对机械结构的了解,做出一种类似的运粮车来。
要论什么车不管地形如何都可如履平地?当然非坦克莫属。考虑到未来运粮车将要接受山川,沼泽,沙漠等等的考验。履带车便是最好的选择。履带的结构很容易制作,但是光靠牛马牲畜的拖拉为动力还是太费劲。所以必须制作一种人力和畜力结合的方式才行。
孙权安排好了新型作物的栽培之后,便带着手下匆匆赶回建业城中。接下来的一个月,孙权每天都呆在科技部和马钧探讨着履带运粮车的制作。
不过进展并不十分顺利,毕竟这次是纯发明创造,而不是从未来现有的东西直接照搬过来。就这样,孙权每天废寝忘食的埋在科技部里。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终于达到了完美的人力畜力的完美结合。成品粮车如坦克一般大小,前面是靠牛马为牵引动力,后面一个大粮箱,最多可装一吨的粮草。按理说只有一头牛马是拉不动这么重的粮草车的,而孙权设计的粮草车两侧为履带代替轮子,而履带上方左右各有一个椭圆机。对,就是平时健身房里那种椭圆机,手脚并用,带动传送带,并通过自行车变速的原理,大轮带动小轮,最后动力传送到履带轮里。使得履带车行走自如,若是按一吨的粮草算,普通的运粮车需要两头牛并配四五个运粮兵共同行动才行,并且特别费力。但是经过孙权实验以后发展,履带运粮车除了一头牛外左右两个人就可以带动整个一吨重的运粮车。而且特别省力。可以说这种运粮车已经达到了人力机械化的完美运用。
孙权对于这个履带运粮车十分满意,这也多亏了马钧这个机械专家从旁配合。否则估计孙权自己还得研究个半年时间才行。
随后孙权便命工匠坊加紧赶制这种新型履带车。因为开春了以后,全城的工程运输,道路铺设,山越内城的建设处处都需要这种新式履带车。一旦运输成本降低,将极大改善现在的财政状况,和工程进度。原本5年的建设计划,因为履带车的发明,时间可以少去一半。特别对于山越地区道路崎岖的状况,履带车更是可以完美契合。
不过这种履带车还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履带的材质现在只能做成铁片包裹木头的形式。若是有了橡胶轮胎,再配上弹簧车桥等减震系统,将会达到更完美的状况。
橡胶这个年代虽然没有,但是南方有橡胶树就可以生产。这也为孙权下一步打算提供了目标,那就是南下征服交州,朱涯州(海南岛)。并在南方建设橡胶厂,为孙权的所有工业厂提供橡胶。橡胶轮胎如果这时代生产出来,畅想一下中原战场上一排解放卡车与骑兵对着冲锋的画面将会多么震撼。谁与争锋?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