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诸侯只得唯唯诺诺,点头应承。楚成王带领大家登上盟坛,手执牛耳,接下来依次是宋襄公、鲁釐公、陈穆公、蔡庄公、郑文公、许釐公、曹共公,依次歃血。
亳都会盟结束,诸侯各自回国。宋襄公真的以为公子目夷已经即位,对此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觉得不能再回宋国,就投奔卫国暂住。卫文公安排襄公暂时在公馆住下,设宴给襄公压惊。卫文公说:“听说公子目夷很贤,即位之事未必是真的。当初君侯让国时他就不肯接受,这次传闻也不一定是真的。”
宋襄公说:“子鱼贤能,这次抵抗楚国进攻保住了宋国,对楚人宣称子鱼即位,国内有君,救下了寡人性命。宁愿这次是真的。”
卫宣公赞叹说:“宋公真的仁义呀!”
宴会还没有结束,门吏报告:“宋国派使者来接宋公。”
卫文公看看宋襄公,说:“请宋使。”
宋使来到,施礼后说:“子鱼相国要国君马上归国。”冲着宋襄公说:“相国令我先行通报,请主公起驾回国。相国令微臣传达他的原话:‘臣在楚国大兵压境的紧急情况下宣布摄政,就是为给主公守国。国还是主公的国,一定要回去。’”
自从楚国撤兵以后,目夷始终打听楚国方面的动静,得知楚王威逼诸侯在亳都会盟,释放了宋公。又得到消息说会盟结束,襄公投奔卫国,就立即带着法驾亲自来接。为了使宋公消除误会,就派人先行通报,给宋公一个转弯的过程。
不一会,公子目夷来到,带来法驾和崭新的公服,让宋公沐浴更衣,换上新装,乘车回国。
宋襄公志在称霸,被楚国以兵威胁迫,抢去盟主不说,还险些灭国丧命,受到了大辱,对楚国恨之入骨,但是自己没有能力报这个仇,非常愤恨。特别让他气愤的是郑国,一直和宋国为敌,又死心塌地地投靠楚国,率先提议尊楚王为盟主,真是极端可恨。盂地盟会上也是郑捷先说是为了楚国而来。于是就把一肚子的气都撒在郑国身上,虽然我没有能力发兵去讨伐楚国,收拾郑国还是有能力的。他就寻找机会攻打郑国。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三月(寅月,夏历正月),郑厉公带着丰厚的贡品亲自去朝拜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宋襄公气就不打一处来,立即起倾国之兵去去讨伐郑国,留下公子目夷辅助世子王臣守国。这是豁出去了,后事都安排好了。
宋国已经千疮百孔,目夷不同意去攻打郑国,就对襄公说:“现在楚国和郑国关系很密切,我们如果攻打郑国,楚国必定出兵救援,很可能形成一对二的被动局面,我们难以取胜。不如暂且咽下这口气,安心修德强国,等待时机成熟再作计较。这是上策。”
大司马公孙固也说:“我们应该休兵,养精蓄锐,不应该出征劳师。”
襄公不耐烦了,怒气冲冲地说:“司马如果不愿意出征,寡人一个人去!”
公孙固不敢再说啥,就遵照襄公的指令调遣部队出征伐宋。宋襄公亲自为将,坐镇中军:公孙固为副将,大夫乐仆伊、华秀老、公子荡、向訾守等随军出征,各有分工。
郑文公刚到楚国,家中就告急说宋国大规模伐郑,心中一震,当即派人向楚成王告急。楚成王说:“郑国真心亲近楚国,应该马上出兵救援。”
成得臣建议说:“救援郑国不如直接伐宋。”
楚文王问:“为什么?”
成得臣说:“宋公被我们抓了又放,宋国人已经吓破胆了。宋公还不自量力,大规模出兵进攻郑国,国内必然空虚,我们乘虚占领宋都睢阳,肯定没有多大消耗。宋公带兵回救,奔跑疲惫,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够大获全胜。”
楚成王说:“子玉之计很妙。”就命令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大军浩浩荡荡开奔宋国。
公子目夷辅佐世子王臣守国,国内空虚,时刻在防备着楚国偷袭,在楚国方向派出许多侦探,楚国兵马一动,目夷就获得了情报,立即派人飞马报告宋襄公。宋襄公正在领兵和郑兵相持,得到楚国袭宋的消息大吃一惊,当天夜里从郑国新郑悄悄撤兵,星夜兼程回到本国,赶到楚国方向的汯水南岸安下营寨。楚军也很快到达,和宋军相对安营扎寨。成得臣派人给宋军送来战书。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说:“楚国这次发兵袭宋是为了救郑国,现在我们已经从郑国撤兵,楚国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告诉他已经从郑国撤兵,并且向他们谢罪讲和,楚国兵马也就回去了,这一仗可以不打了。”
宋襄公说:“过去齐桓公兴兵伐楚,今天楚国来到我们的家门口,我们不敢接战,怎么能够继承桓公之业?”
公孙固说:“宋国先祖得到天下之时正是兴旺的时候,现在天下弃商久矣。人们都说‘一姓不再兴’,主公想再兴盛,恐怕办不到。况且我们甲不如楚坚,兵不如楚利,人不如楚强。宋人惧怕楚国就像惧怕蛇蝎,主公凭什么能够战胜楚国?”
襄公说:“楚国兵甲有余,仁义不足;寡人兵甲不足,仁义有余。昔日周武王虎贲勇士三千,战胜了殷商亿万之众,靠的就是仁义。以有道之君躲避无道之臣,寡人生不如死!”
苦口良言就是不听。宋襄公在成得臣的战书上签署意见,约定十一月朔日(初一),在泓阳开战,把战书发回楚营。又在辂车上树立一竿大旗,旗上绣有“仁义”二字。公孙固看到这种情况暗暗叫苦,私下里对乐仆伊说:“战争本身主杀,对敌军不能仁慈。对敌军的仁慈就等于自杀。战争是野蛮残酷的,仁义之人也必须以更野蛮的手段战胜野蛮的敌人,消灭丑恶野蛮才是大的仁义,才是保卫文明。以仁义的姿态对待凶恶的野蛮,是天夺君魄矣,危险哪!我们应该谨慎应对,能够保住国君也就知足了。”
楚国大将成得臣在泓水北岸扎营,开战之前斗勃请示说:“我们五更之前渡过泓水,防止宋军布阵阻挡我们过河,或者乘我们过河之机袭击我们。”
成得臣笑了:“你看到宋公的大旗了吗?旗上绣的是‘仁义’二字,他打仗也要讲仁义,该偷袭的绝对不会偷袭。他不懂得战争,而且固执迂腐。他一定是摆好了阵势等待我们对阵,而且不会轻易改变。我们早过河早战,晚过河晚战,没有什么可怕的。明天我们白天过河,远近看得清楚。不过渡河速度要快,你打头阵,也要有所防备。”斗勃领命而去。
十一月朔日,天色大亮,能见度非常好,成得臣才下达命令突击过河。斗勃指挥先头部队迅速过河,警戒各方面有没有发现宋军袭击的动静。
公孙固看到楚军渡河,就请示襄公说:“楚军天大亮才渡河,太轻慢我们了。现在趁着他们渡河不到一半,我们全部出动突袭他们的前部,可以消灭他们一半的兵力,楚国会大败而归。如果让他们全部过河,他们的兵力远远超过我们,就不好办了。”
宋襄公指着“仁义”大旗说:“你没看到‘仁义’二字吗?寡人已经布下堂堂之阵,哪有在他们渡河的时候袭击的道理。这样做不仁义。”
这句话,又可气又可笑,真是拿着战争当儿戏。失掉战机,时不再来。公孙固摇摇头,心里说,这哪是在打仗啊!
楚国兵马很快全部过河,成得臣穿着将军盛装,锦缨玉穗,绣袍软甲,腰间挂着雕弓,手里拿着长鞭,指挥兵马布阵,就像唱戏一样,表演给宋国看。
公孙固看到有机可乘,又向襄公请示说:“楚军刚刚布阵,一片混乱,我们擂鼓进军,猛烈冲击,楚军就会大乱,我们可以一举取胜。”
襄公笑着说:“这不是君子所为。你这是只顾一时之利,不顾万世之义。寡人是堂堂的上公诸侯,最讲究仁义,哪有在人家没有布置好阵势就擂鼓进军的道理?”
公孙固鼻子都气歪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还等待敌人一切都准备好了再战,对敌人是够仁义的了,宋军将士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楚兵很快完成布阵,兵士人人精神抖擞,战马仰天长啸,阵势齐整。兵阵所占地盘明显大于宋军许多,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局势已经显露出来,宋兵看到这种局面很难树起必胜的信心,不免有些胆怯。
楚军摆的是守阵,等待着宋军进攻。宋襄公看到对方已经布阵完毕,亮开阵势,就命令擂鼓。宋营鼓声响起,楚营也用鼓声回应。宋襄公挺起长矛,带着公子荡、向訾守二将在前,众门官随后,催车直接冲向楚阵。宋襄公身先士卒,给全军将士提起了精神,向楚营发起猛烈的冲击。成得臣看见宋军来势凶猛,就暗传号令,开了阵门,只放宋襄公一队车骑进阵,接着就掐断退路。公孙固一看这种情况,立即冲上前来护驾,这时襄公已经杀入阵中。激烈的战斗就这样开始了,战场上一片混杀。楚国大将斗勃出现在阵门,高举大刀截住公孙固,高声呼叫:“公孙固,有本事你就和我决战!”
公孙固并不回话,挺起大戟唰地就是一戟,斗勃立即用刀背磕开,两员大将一场好战,五十多个会合不分上下,互相佩服,谁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宋将乐仆伊领兵过来助战,帮助公孙固,共同对付斗勃。斗勃和公孙固一对一地打还可以,现在一对二明显弱势,刀法有些慌乱,恰好阵中又冲出一名上将蒍氏吕臣接住乐仆伊对打。公孙固拨开斗勃的大刀,乘机甩开斗勃冲进阵中。斗勃紧追不舍,宋将华秀老赶到,拖住了斗勃,两人在阵前厮杀起来。
公孙固进入楚阵左冲右突,寻找宋襄公。突然看到东北角甲士密集,在围杀一员宋将。公孙固挺戟杀来相救,原来是向訾守,面部已经受伤,留着血。向訾守高喊:“司马快去救主公!”公孙固随着向訾守杀入另一个厚厚的包围圈,里面正是宋襄公带领公子荡和门官一群战将正在和楚国兵将厮杀。看到门将一个个带伤和楚军死拼,但是楚国兵将太多,轮番上阵,怎么也杀不退。尽管人们评价宋襄公是空谈仁义,或者假仁假义,但是宋襄公平时对身边的人体贴爱护,所以门人为了保卫宋襄公人人奋力死战。公孙固进来之后,抡起大戟对着四周一通猛杀,楚国兵将死伤一片,纷纷后退。公孙固回身一看,公子荡受伤严重,躺在车下,“仁义”大旗已经被楚军夺去。宋襄公身上几处受伤,左腿中箭,膝盖重伤,不能站立。公子荡看到公孙固杀退重围来到近前,用尽全部气力喊了一声:“司马保护好主公,我死在这里了。”然后气绝身亡。战情紧张,公孙固赶紧把宋襄公扶上自己的战车,用自己的身体挡着,奋力杀出重围。向訾守断后,门人在左右御敌,他们边杀边跑,终于脱离了楚阵,可是众门官都已经战死。乐仆伊、华秀老看到宋襄公已经撤出战场,也都各自逃回。公孙固保护着宋襄公连夜逃回睢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