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镐王宫大殿上坐着周幽王姬宫湦,他刚登上王位不久,心中想的是后宫缺乏美色,没有大臣出面张罗选美,还不想亲自说出口,生怕大臣和王后有微词。他希望哪个大臣能够领会他的心思,主动开口张罗这件事。大凡领导都是这个熊样,想办的事自己不说出口,让下属去“领会领导意图”——猜。下属提出来,有时还假惺惺的表示不怎么同意。办完了还说是下面硬办的,并不领情。
宫殿上,大臣们在阶下手持玉珪端庄肃立。早朝刚刚开始,把守岐山地区的大臣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必须抢先出班奏事:“启奏陛下,昨天,泾水流域、黄河上游、洛河流域的三川同一天发生地震。百姓伤亡损失严重,十万火急!”
周幽王笑了:“山崩地震,这是天地间经常发生的事,我管不了,不用报告,我不管!”一甩手,起身走了。他心烦,怎么这些人都是死脑瓜骨,我整天陪着嫔妃取乐,他们还看不出我的心思。嗨!真没办法。我还得自己去找几个好看一点的宫女玩去。于是乎,周幽王寻找欢乐去了。早朝没有研究任何事情,就这样散了。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有事也研究不上,只得退朝。太史伯阳甫拉着大夫赵叔带的手发出哀叹:“三川都是发源于岐山,这岐山是周朝的发祥地,不可以随便地震的。三川地震,百姓遭难,朝廷不施行救助,怨气四起,民心不平。这样下去,西周要出乱子。”
赵叔带问:“如果国家发生变化,会在什么时间?”
伯阳甫掐指一算:“就在十年之内。”
“怎么会知道?”
“善事做足福就来了,恶贯满盈祸就来了。十是个大整数,是个满数,所以说不出十年。”
赵叔带说:“大王刚刚登上王位,心思不在朝政上,而且重用奸佞小人。我们是负责参谋谏议的,要为国家朝廷负责,一定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向幽王说明白。”
“别做梦了,你以为幽王会听进去吗?不会的。”伯阳甫已经看透了幽王。
伯阳甫是个史官,周朝的历史他非常清楚,幽王的品德他也非常清楚。
周朝从武王伐纣开始,世代都是姬姓子孙做帝王。那时不称帝,“王”是天子的称呼。从文王武王开始,经过三百多年,王位传到了姬宫湦,称作周幽王,是周朝的第12代帝王。
周幽王即位之后,确立他的结发妻子为王后。立长子宜臼为太子。那时中国称作周朝,周武王时把老姬家的人,武王伐纣时的功臣等一干人每人封给一块领地,小的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地方,大一点的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就像现在的省一级的单位,叫做“国”。国的头头一般叫做“侯”,有的叫“伯”,小一点的自治地方官叫“大夫”,最小的有自治权的官叫“子”。周王在管理全中国的同时,还直接管理本地的一个小国,就是原来的周国,作为费用的直接来源。王后是申国诸侯的女儿,叫做“申后”。申后的父亲申侯是国戚,被留在国都扶持周幽王。
周幽王刚坐上王位,母亲姜太后就死了。他这个人为人很差劲,没有孝心。父母刚刚去世,他一点都不悲痛,领着几个嫔妃整天饮酒,寻欢作乐,不理朝政。老丈人申侯看到那么多的国家大事周幽王不管不问,担心朝廷出问题,急得火上房,就去规劝。但是几次劝说,幽王根本不听,有时还急眼发脾气。申侯规劝不了周幽王,一生气,告辞回申国去了,图个心静。接着,几个忠贞正直的老臣相继死去。这样,就倒出了位置,几个心术不正的人千方百计讨好幽王。幽王还真吃这个。朝廷上每天那么多事情必须有人办理,大臣的位置不能空着。幽王就把几个顺他脾气的人安排在重要岗位,虢公石父、祭公、尹球并列三公,总理全国的大事。这三个人,都善于阿谀奉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四处讨好,八面见光,有好事就上,利用职权捞好处,贪得无厌。其中虢公石父最为诡道,专办幽王喜欢的事,受到宠爱,在朝廷上专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