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动作果然很快,一个月多月以后,也就是八月中旬,航空工业局下属第一飞机设计研究室和第一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室,同时成立了!
按照李思远提出来的,航空要发展,动力先行,现在第一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室,在成立后就要开展第一台国产喷气式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工作了。
这比李思远穿越前的世界,提前了五年多成立了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室。
这台国产喷气发动机,当然是为国产喷气式歼击机配套的动力了,当然与此同时第一飞机设计研究室,也开始设计国产喷气式歼击机了,现在它被命名为歼五战斗机。
李思远现在成为了两个研究室的主任设计师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因为一般来说搞航空发动机的,不能搞飞机设计,搞飞机设计的又设计不了航空发动机。
可是李思远呢,是两样都行。
第一台国产喷气式发动机,被命名为涡喷五发动机,它是一台非加力式的涡喷发动机,设计最大推力三十五千牛,也就是超过三千五百公斤的推力,这个推力要比米格十五战斗机使用的克里莫夫涡喷发动机推力大了不少,那台发动机推力只有二千七百公斤。
当然这样一来国产歼五战斗机的推重比,就要超过米格十五战斗机了,虽然超得不多,但也是超了。
第一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室,和第一飞机设计研究室,现在都来到了沈阳办公,因为这里也要筹建第一个现代化的飞机制造厂了。
这都是配套的,李思远又回到了东北,只不过这里可不是哈城。
涡喷五发动机的总设计师,由资深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武达生来担任,李思远毕竟还是很年轻,他坚决不肯担任总设计师的。
武达生今年也才三十多岁,不过他可是在美国的航空发动机工厂当过工程师的,回国后可是在北大教航空发动机专业课的。
所以他完全有这个资历来担任总设计师了,对于李思远这个小年轻提出来的涡喷五发动机总体设计方案,武达生也感到十分的震惊,因为这个设计方案确实是非常好的,不仅性能先进,而且航发材料,工艺都能够立足于现在的工业基础。
当然了航发材料,工艺技术都是有方案的,李思远在这些方面可不会保留。
今天第一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室举行第一次设计方案讨论会,研究室的十几名设计人员,都参加了会议。
武达生主持会议,他高兴地道:“同志们,今天是我们研究室第一次讨论咱们的涡喷五发动机设计,现在李思远同志,已经把总体设计方案做出来了,接下来就请李思远同志,介绍一下设计方案吧,大家掌声欢迎!”
在热烈的掌声中,李思远站在讲台上,把设计方案的图纸,挂到了黑板上。
这个设计方案要比克里莫夫发动机更好,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台发动机的研制,带动航空发动机相关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航发材料,制造工艺,都是要同步发展的。
李思远朗声道:“同志们,这是我和武总师共同讨论后完成的涡喷五发动机设计方案,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这台发动机,在设计上与苏联的涡喷发动机,有所不同。特别是我们的这台发动机,不仅推力更大,而且在设计使用寿命方面,要大大超过苏联涡喷发动机,为什么呢,这也是有考虑的!”
接下来李思远便详细的开始分析苏联涡喷发动机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思路。
苏联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思想,确实是没有太多考虑寿命,因为苏联设计师认为,开战时战机寿命也就是一两百个小时左右,与其花大的代价在发动机的寿命指标上,不如腾出精力、时间和资金等提升发动机的其他指标或战机的性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工艺和材料技术的问题,在同样的情况下,苏联的航空发动机寿命自然就不如美国的。
当然现在还不是特别的明显,到了涡扇发动机的时代就更为明显了。
除了设计使用寿命以外,苏联航空发动机的油耗比较高,也是一个特点。
所以李思远设计的这个方案,寿命和油耗指标,都是超过苏联涡喷发动机不少的。
比如说设计使用寿命,现在苏联的克里莫夫VK1涡喷发动机,重八百七十公斤,最大推力二千七百公斤,设计使用寿命仅一百小时,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发动机,根本没有达到设计寿命。
这还是目前苏联最好的涡喷发动机了,至于米格九战斗机上面装的涡喷发动机,使用寿命就更短了。
而现在李思远提出来的涡喷五发动机设计方案,设计使用寿命要提高到六百小时,这个指标简直是太高了。
这当然是在其他的设计师看来罢了,其实以李思远的标准来说,六百小时的使用寿命,其实还是太短了,如果是基础好的话,应该提高到一千小时以上才对。
不过在李思远穿越前的时候,国产涡喷十三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其实也不到六百小时呢,那还是八十年代的发动机。
涡喷五发动机,推重比也要比克里莫夫VK一发动机高,它的重量仅有七百二十公斤,推力却达到三千五百五十公斤。
当然这些都是设计指标,能不能达到,现在谁也说不好,只有李思远才有这个自信了。
而且涡喷五发动机,并没有采用鹅毛的离心式设计,而是采用了更先进的轴流式,这两种设计呢,有自己的特点。
离心式涡喷发动机结构简单,性能要差一些,因为它是利用离心力将空气甩向四周压缩空气,而轴流式通过涡轮来压缩,工作原理并不相同。
事实上苏联航空工业在二战前,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在战争期间,苏联航空工业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在战后又从德国得到了不少的先进航空技术和人才。
李思远的设计方案,可以说让大家都感到眼前一亮,所有人都学到了不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