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开道,土地改革政策畅通无阻的施行,任何阻拦土地改革之人,一律格杀勿论,可谓是神挡杀神,而这场土地改革政策得益最大的就是百姓。
百姓们欢呼雀跃,将陈毅神化,不再是混世魔王,而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尊他为混世天王,虽然只是一字之差,这评价就是天差地别了,魔王是贬义词,天王是褒义词。
行宫。
萧霖朝陈毅道:“夏王,如今你的形象可是大为改观,百姓都尊您为天王了,施行土地改革政策,可谓是无量功德,这些愚昧的百姓总算是知道了你的良苦用心。”
“良苦用心,你怕是想多了。”陈毅淡然一笑,道:“百姓之所以愚昧,是因为他们读书少,不动辨别是非,容易被人诱导,对于百姓而言,有奶便是娘,若是此时有人对他们更好,给他们更大的利益,他们就会向着谁,这就是人性,当然,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也是有良心,有善良的百姓的。”
“土地改革之后,本王就要大力推行科举,而科举分为文举和武举,文举是为那些文人而设,武举则是为习武之人而设。”
陈毅朝萧霖道:“如今天下还有一颗毒瘤没有切除。”
萧霖道:“夏王所指的应该是江湖绿林人士吧!”
陈毅点头道:“不错,之前一直在处理士族反叛和土地改革一事上,如今士族反叛被镇压,土地改革政策也顺利施行,也腾出手来了,是该整治这些江湖势力了。”
“江湖人行事一向是快意恩仇,仇杀不断,绿林势力更是打家劫舍,危害甚大,天门门主贼心不死,一直想要颠覆本王的政权,此人武功极高,不把他除掉,终究是个隐患,根据情报消息,江湖各大势力准备在八月十五,在天门山举行武林大会,推举盟主,正好将他们一网打尽。”
他的情报遍及天下,虽然没有渗入江湖,可想要探知江湖之事,却也不是什么难事。
“末将这就着手去布置。”萧霖道。
“去吧!切勿打草惊蛇。”
“末将告退。”
萧霖离开。
陈毅也起身离开行宫,红拂正在行宫庭院练剑,本来不想打扰她的,可她却是练完了,转身望向他,道:“你这是要准备去何处?”
陈毅道:“准备去趟皇宫内阁,既然你练完剑了,就跟我一同去吧!”
红拂收剑来到他身边,他自然的拉着她的手离开行宫,若是以前,她肯定会脸红,可如今却是习惯了,很自然的跟他十指紧扣。
来到内阁,魏征,房玄龄,刘文静三人正在审批奏折,三人做事,比一个人做事的效率大,执行力更强。
“拜见夏王,拜见王妃。”门外传来声音。
魏征三人连忙放下手中的事,起身恭迎,陈毅,红拂二人进入内阁,三人躬身行礼,没有如叩拜皇帝一般下跪叩拜,是陈毅对他们的恩典。
“微臣拜见夏王,拜见王妃。”
“免礼。”
陈毅拉着红拂坐下,魏征将一份奏折双手奉上,道:“夏王,这是微臣三人共同整理的一份官职晋升制度,望夏王审阅。”
陈毅接过奏折,点了点头,道:“本王果然没有看错人,你们个个都有惊世之才,这份官职晋升制度能更加完善内阁的政权,不过还不够严谨。”
魏征谦逊道:“望夏王指点。”
陈毅道:“你们是以才能,功绩为准,才能,功绩的确重要,毕竟有多大的本事,做多大的事,吃多少饭,拿多少银子,可却得加入一个参考因素,那就是品性,若是本性不佳之人身居高位,就会祸国殃民。”
魏征道:“是微臣的疏忽,微臣会将品性加入其中,作为一个考核因素。”
陈毅点头道:“今日本王前来,是有一政令让内阁颁布,本王欲大力施行科举,科举分为文举和武举,文举选拔文官,武举选拔武官,在长安城创办大学,各个郡县创办学院,乡镇创办私塾,施行九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魏征三人面面相觑,不知九年义务教育是何意。
陈毅解释道:“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让人去私塾学习三年,学院学习六年,九年毕业,若是能通过考核者,可入大学进修三年,这批人可参加科举,当然,入大学者,毕业后可入私塾,地方乃至于学院任职,记住,女子亦可入私塾学习,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等旧习一律废除。”
“夏王英明。”魏征三人齐声道。
“尽快执行下去,九年义务教育一但施行,受益的将不是一代人,而是世世代代的人,我汉族将成为最强大的种族。”
“微臣领旨。”
魏征三人对陈毅可谓是由衷的敬佩,他们废了不少心思制作的官职晋升制度,本以为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瑕疵了,可夏王一眼就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将其完善,没有一定的见识和知识积累,绝对无法做到。
特别是那个九年义务教育,更是可造福万世,彻底用文采征服了他们。
陈毅交代完后,就带着红拂离开了内阁。
红拂道:“我替全天下的女子谢你。”
“谢我什么?”
“谢你允许女子入私塾,给了她们应有的地位。”
“你说这个啊!在我的家乡,男女平等,许多女子比男子更有才能,虽说男女平等,可女子的地位却隐隐比男子要高,这世间不会有绝对的平等,平等都是建立在同等的位置上,相对平等。”
“我不明白。”
陈毅的话太过高深了,红拂却是不明白,陈毅耐心的跟她解释。
内阁很快就再次颁布了两条政令,执行力很强,第一条就是科举制度,第二条就是九年义务教育,所有五岁以上的孩童都必须入私塾读书,不需要交任何的学费,一切费用借由朝廷支付。
内阁政令一颁布,各郡各乡镇纷纷执行,没有人敢阳奉阴违,都怕耽搁了朝廷的大事,夏王问罪下来,受到株连,被屠戮的二十几万士族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