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八十二章 来日方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对高宗李治而言,罗通的背景并不是问题,其祖罗艺虽是谋反之罪,好在中间隔着一个忠义双全为国捐躯的罗成,至少已是功过抵消了,何况赵更年提及罗通人品武功赞不绝口,既是可用之将弃之岂非可惜。李治现在头痛的是,坐在面前的国舅长孙无忌。

关于罗通一事,长孙无忌不但没有异议,而且极力保荐,只是提醒他罗家与银国公苏定方之间的血海深仇,若有适当时机不妨做一番调停,反倒是言及王二与李援义之间的关系,虽是没进一步说什么,却显然是有些想法,不过碍于李治没有明言罢了。

身为玄武之变的直接参与发动者,再没人比长孙无忌更清楚太宗皇帝与齐王及杨妃之间的纠葛,李援义三番五次入宫,初始长孙无忌只当他是来刺驾报主,时日一长,不免察觉其另有意图,只是未能当场擒获,无甚凭证,加之太宗皇帝对杨妃甚是宠爱,近些年又常忆起兄弟之情似有悔意,长孙无忌纵有猜测,亦不敢明言示君,只是暗地留意以防不测。

杨妃入宫之时,已有身孕,长孙无忌亦是知晓,不过孩儿送出皇宫之事倒是不知,却有传闻那孩儿未尽满月便不久人世,长孙无忌初闻之时,亦是半信半疑,只不过后来没甚消息,便渐渐将此事搁在一边,现下两相一对照,自是有所怀疑。

李援义、罗通等人俱为齐王元吉府中旧人,来往于王二,怕不是那么巧的事罢。

长孙无忌隐隐已将王二将那遗腹子相联系,只是由于事涉李氏家门,不敢对李治托盘而出,何况太宗在位时,已赦了元吉之罪,追封为巢王,并将十四子曹王李明过继为元吉一脉,便是认定王二为巢王之后,亦是不能定其罪,反倒给李治添难题了。

是以长孙无忌并不打算将心中疑虑道出,只是在知晓皇上诏回王二之后,便来相谏,又暗中使人查探王二底细,却也没发现甚么异常之处,不过身为首辅大臣,当今圣上又是他亲外甥,自是要尽心尽力防范于未然。虽说眼下仍无法确定王二身份,亦未发现其有何不轨,但目前李治根基未稳,此种可疑之人还是不留在身边的好,不若借着吴王李恪之由将他打发外放了事。

长孙无忌心下思定,道:“王二当初逃出长安,皆因吴王所起,如今皇上将其诏回,原无不可,只是吴王面上不太好看。。。。。。”

李治本就是要给吴王李恪难堪,闻言大为不悦,却是不好表露出来,便不满地看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知他心思,却假作未见,继续道:“吴王在朝中人缘甚好,皇上何必为王二一人,惹来口舌是非。”

李治忍不住道:“今日不为王二,他日不为别个,难不成朕还需看他李恪颜色行事?”

长孙无忌劝道:“来日方长,皇上何必跟他一般见识,去争这朝夕之间!”

李治对这位亲娘舅亦颇为顾忌,如今朝中诸事还得多仰仗于他,听他一句“来日方长”亦是在理,只是心有不甘,便道:“依舅父之意,该当如何?”

长孙无忌道:“不若将其外放官缺,待过些时日,再作打算。”

李治却知王二其人,向来不学无术又爱胡闹,真要给他放到外地做个父母官,恐怕不消几日当地便会被他搞得鸡飞狗跳了,当下大摇其头,道:“王二性散,不通政务,怕是有些不妥,依朕看来,倒不必安排甚职缺,便让他挂个爵位出巡四方,权当是去替朕考察民情罢。”

李治不知长孙无忌赶走王二的真实意图,当他真是顾忌吴王情面,只是听他言词戳戳,不好反驳,才随口提出要给王二封爵,意思是,朕虽让王二出去避上一避,但并不等于是怕了他李恪,封王二勋爵,等于是诏告天下人等,他李恪当初遣兵拿人,完全是无中生有。

长孙无忌一心想要让王二离京,以免事端,至于加不加爵,倒是不在乎,横竖只是个勋位,又无甚实职权责,充其量不过是浪费些朝廷俸禄而已。

难得皇上肯让他走,些许好处便给他亦是无妨。

长孙无忌暗自宽慰,恭身道:“皇上英明!”便不复再言此事。

李治此番诏回王二,目的之一便是使他通信于武媚,不想长孙无忌极力相劝使他离京,心中自是不爽,却也无可奈何,毕竟长孙无忌亦是好意,所言也句句在理,好在正如其言——“来日方长”!

李治没了兴致,使长孙无忌吩咐中书省起草诏书,只言疲惫,自返后宫歇息。

却说王二回到府中,冯天长等旧人闻讯前来,纷纷道贺。

王二心忧频儿,又不知罗通之事会是何结果,勉强打起精神,给罗通他们作了介绍,将一干人等敷衍过去。待众人告辞,刚要回屋去探频儿,却听有传圣旨到①,王二忙引着罗通等奔至院中跪伏候旨。

王二心下忐忑,生怕皇上问罪罗通,待闻莫名其妙给自己封了个忠翊县伯②,着令三日内离京,体察民情,又命罗通次日太极殿觐见云云,当下大定,情知这是万岁爷要会文武一试罗通才能了,也好名正言顺依资安置,当不会降罪于身。

王二千恩万谢迎了圣旨,送走来人,说不上特别高兴,但至少不似头先那般满面愁容了,只是有些不解,好端端地万岁爷怎的想到让自己去体察什子民情?却又不说去哪,看来是万岁爷有意让自己出去逛上一逛了。

王二自是不会想到长孙无忌的原因,更不会想到长孙无忌已对他的身份起了疑心。

其实,这个时候,便是王二直接告诉长孙无忌自己齐王之后的来历,长孙无忌一时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毕竟太宗已赦齐王之罪,这一点李援义生前也知,不过李援义生性谨慎,怕是太宗假意宽厚内藏杀机,终是不敢相信,再者与王二次次都是短聚片刻,也来不及细说,只得叮嘱他事事小心处处在意,不可妄言。

王二只听他叙说玄武之变齐王身死,却不知后有福王明过继一事,当是吓得惶惶不可终日,只盼自己与那倒霉齐王没了关系才好,其余之人,自是不会无端在他面前去提这旧日往事,所以王二还一直以为自己这玩意齐王之后不是甚好事。

当然,这确实也说不上是什么好事,幸亏李治不知,否则的话,谁又敢肯定李治还会不会待他为亲信呢。

王二也难得去想离京之事到底何故,总算有惊无险皆大欢喜,除了频儿外。

王二侧坐于床头,望着频儿熟睡的脸,将她小手握在掌中缓缓揉搓,轻言细语将好消息在她耳边说着,期望她能忽然睁开双眼,“咯咯”声笑上一笑。

频儿能听到吗?

王二不知道,一旁的冯宾茹也不知道。。。。。。

冯宾茹瞧着王二强颜欢笑的样子,心里一酸,不忍再看,捂着嘴奔了出去。

王二犹自不觉,只顾取了湿巾,细细抹拭频儿苍白小脸。

任仁瑷突然撞了进来,急道:“不好了,冯家妹子出去了。”

王二随口应道:“出去便出去,让她走走散散心也好。”

任仁瑷道:“就怕不是去散心,我看她提着剑怒冲冲而去,多半是去寻谢非晦气了。”

王二这才反应过来,暗叫不好,仗剑前往吴王府闹事,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当下霍地立起身来,道了声“我去拦她回来”,便冲出房门。

**************************************************************************************************************************************************************************①关于圣旨这一段,本是想详细描述一翻,无奈手下没有唐朝圣旨模式,不敢随便乱学,不得已避了过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云云,虽是有点味道,不过好像是明朝以后才有的,本人也查了些资料,看过一些唐代宣旨模式,好像是“门下”什么的,感觉不够气势,所以干脆就不写了。

②开国县伯:唐朝爵位分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 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凡国公以下,开头均附“开国”字样,书中为免拗口,直接去掉,也是为了念起来习惯,望请谅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信息全知者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你老婆掉了五胡之血时代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玄尘道途盖世双谐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龙极纹身列强代理人血之沙漏万里大宋天道残剑赤城狂兽真仙废材魔术师通天仙道我的妹妹是阴阳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