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已定。”
北地的夜晚,星空分外灿烂,特别是金微山这片区域,只要没有扬尘,夜空中总是群星照耀,人若仰望天穹,情不自禁就会生出一种感慨来。
赵和此时便在仰视天幕,嘴中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在他旁边,段实秀拱手道:“都护这样说,未免有些早了。”
樊令横了他一眼,而郭英也看了看其人。
如今赵和在北州威望之高,直追已经去世的郭昭,段实秀在他面前说此扫兴的话语,众人都觉得有些刺耳。
段实秀却是面不改色,他觉得,此时此地,必须还有人来浇这盆冷水,让北州上下从眼前这种近乎轻狂的气氛中冷静下来。
“其一,犬戎之围尚未解,我观今日犬戎部旗,除了银签单于之外,金策单于的部下也出现了,两大单于合兵来攻,北州还能撑得住么?”
“其二,都护虽然已经除去叛贼,但此番霍峻谋逆,受损的只是我北州,犬戎实力并未受损,诛一叛贼罢了,并未改变如今局势。”
“其三,北州依旧孤悬漠北,以一己之力,抗衡犬戎数百万之众,朝廷真有大军前来支援么?”
“其四,北州军民俱疲,物资短缺,百姓生计难觅,官府捉襟见肘,且女多男少,青壮稀缺……诸多困难,无一得以解决。”
“有此四项在,北州大局,如何能称大局已定?”
段实秀这一番话说了出来,众人虽然心中不服,却也知道,这些情况都属真实。
他们看向赵和,总觉得这些问题,赵和都有办法。
赵和摆了摆手:“民政之事,我不插手,段长史自去烦恼就是。我只管对付犬戎,而对付犬戎……此次犬戎利用霍峻这叛徒不成,那么他们就再无机会了。”
他说到这,笑着指了指身边的樊令与阿图:“随我来北疆的伴当,其实不只这些,还有几人,我在奔袭工匠谷之后,便让他们间道回了南疆。此时南疆想来已经出兵,袭取车师后国,犬戎如今面临被我南北夹击的危机了。”
“啊?”段实秀愣了一愣。
赵和没有再多解释。
在袭击工匠谷之后,解羽、应恨便离开了他的身边,带着他的命令前往南疆。事实上,若有此二人在,赵和甚至觉得,取霍峻首绩之事,完全用不着自己出马,他二人就可以将之包揽了。
要知道应恨是射术不逊于李果的神射手,而解羽,单以气力武艺而论,不在马跃之下,足称万夫不当的陷阵之将。
“而且如今犬戎的情形未必好,他们在西面也有强敌……大将在动荡两年之后,此时也应当稍稍缓过气来,可以往西域投入更多的资源了。”赵和收回望着星空的目光,沉声道:“我们北州确实是在犬戎围困之中,但犬戎又何尝不是在诸多强敌的围困之中!”
北州诸将都是与犬戎争斗惯了的,但他们的目光往往只局限于西域甚至只是在北疆,不能象赵和一般,跳出西域这片小天地,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待与犬戎的关系。
因此,此番赵和的话语,让他们眼前一亮。
“犬戎也面临强敌?”郭英轻声问道。
“犬戎与骊轩人联手,在极西之地与火妖交战,战况甚为不利,其盟友骊轩甚至有意放弃极西之地东迁,以避火妖之锋芒。但他们若东迁,必然与犬戎会产生矛盾,须知犬戎如今的大单于野心极大,视波斯、大食都为自己囊中之物,如何愿意骊轩这个盟友来分一杯羹?所以,犬戎与骊轩的关系,只怕会生出变故,再加上火妖,无论是战是和,犬戎在西面都必须加大投入,他们的压力绝对不小。”
“而大秦如今缓过劲来,南疆已入我手,朝廷无论出于何种考虑,都不得不加大对西域的投入。故此犬戎在东面,面临大秦的压力不会比西面低。”
“在葱岭,大宛人能起异志,证明犬戎对葱岭的控制业已动摇,他们若不加大葱岭的投入,只怕这腹心之地转眼之间便要狼烟四起。”
“所以如今犬戎面临的局面,若不能一战而胜,那就只有和谈,他们承担不起众多兵力被牵制于北州的代价!”
赵和这一番解释,虽然并没有太多新意,却让北州诸将心中原本模糊的一些念头变成清楚了。
“犬戎虽是不堪重负,我们北州同样如此。”段实秀幽幽地道。
赵和明白他的意思,哑然一笑:“段长史还在担忧,我以北州为棋子,为了拖垮犬戎不惜牺牲北州?”
段实秀也不避讳,点了点头:“若以都护功业而言,如此施为,都护功劳最大,付出的价值最少。”
“功劳……呵呵呵呵……”赵和仰天大笑起来。
他却没有进一步解释。
在他心中,这点功劳,算得了什么,真比得过北州十余万人的性命么?
这不是十余万牲口,而是十余万秦人,并且他们已经为大秦做出了许多牺牲,流了不尽的鲜血!
一个大国,若不能善待其功臣,将其臣民的牺牲视为理所当然,那这样的国家,必不能长久!
他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段实秀却催促道:“都护为何笑而不答?”
赵和这才正色道:“我来北州,途经都罗河,你知道我在河中看到了什么?”
段实秀眉头轻轻皱了一下。
“我看到的不是连绵不绝的河水,我看到的是连绵不绝的血。二十九年,北州乃至旧西域都护府留的血已经足够多了。”赵和说完之后,又重复道:“足够多了。”
自大秦撤离西域,旧西域都护府成为孤军开始,到现在二十九年整,赵和这一句“足够多了”,说得诸将再度热泪盈眶,一个个拜倒在地。
赵和将他们扶起,段实秀紧紧盯着他,待他将所有人扶起之后,忽然长长吁了口气。
“赵都护,大都护之前,曾令霍峻查找一人,霍峻又将此事交与我,我暗中将之压了下来。”他缓缓说道。
他这话题转得太快,便是赵和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郭英更是皱起了眉。
郭英为郭昭之侄,北州军政大事,郭昭都不瞒他,但这件事情,郭英却没有任何印象。
“大都护所寻之人,乃是十八、九年前来北州的一位中原学者。”段实秀又道:“赵都护既然与李弼熟荏,或许自李弼口中听说过此人,李弼军略,便是随此位学者所学。”
赵和面色微微一变。
他当然知道这件事情,李弼口中,那位“老师”甚至知道五贤之会的事情,与自己在铜宫中的五位师长应当很熟悉!
“李弼向来以此位前辈弟子自居,称其为恩师,但是,他其实并未真正行过拜师之礼。整个北疆,这位先生的正式弟子唯有一人,那便是段某。”段实秀接着道。
赵和霍然盯着段实秀,目光炯炯:“这位……先生,他人在何处?”
段实秀抿了一下嘴:“都护稍安勿急,我在三十年前,于咸阳城中随这位先生游学,后来与父辈一同前往西域,彼时我才是一位十余岁的少年……不意才入西域,便遇大秦撤离之事,从此与先生音讯隔绝,直到十八年前,偶然机会才再见到他老人家。”
“彼时他老人家与我说过一些事情,我虽是不解,却都牢记在心。”
赵和呼吸有些急促,神情也紧张起来。
他觉得自己离自己身世的真相越来越近了,甚至有可能,伸手便能够到。
但到这个时候,他心底又有些患得患失。
真的知道了自己身世的真相,会是一件好事情么?
段实秀沉声继续道:“我向他老人家打听,何时北州才能安宁,他对我说,若北州出现一个大勇大仁的英雄人物时,才能得到安宁。我问大都护岂不大勇大仁,他说大都护勇则有余,仁稍不足……”
说到这里时,郭英有些不安地动了一下,毕竟这是在评价他死去的伯父。不过别人都没有注意这一点,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段实秀接下来的话吸引了。
“我又问何为大勇,何为大仁,先生说虽千万人吾往矣为大勇,虽妇人孺子吾避之为大仁……先生所说的英雄,应当就是都护你啊。”
“虽千万人吾往矣”、“虽妇人孺子吾避之”这二句说出来之后,赵和心突的一跳,哪怕他急于知道自己身世之谜,可听到这两句,却还是情不自禁生出共鸣,只觉得自己心底某种早就有之的想法念头,被这二句挠住,让他生出欢喜之意。
这种想法念头,并非凭空而来的,他在铜宫之中,那些老人们各执己见,但若说有什么共同之处,便在这两句之上了。
“段长史,你的这位老师究竟是哪一位,他如今又身在何处?”心神微微一动之后,赵和忍不住又追问道。
段实秀张嘴正欲回答,突然间听到关城之上一阵喧哗,紧接着,有人大声禀报:“都护,长史,犬戎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