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澈揽辔徐行,说道:“是啊,我也这么想的,所以才决定暂时不动他们,等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后,再发动雷霆之击,将之一网打尽,为百姓除害。”
“证据收集够了么?”
“收集到了一些,但还不足以将其族诛。”
荀攸也学过律法,他掐指计算,说道:“族诛乃最重之刑,够资格动用此刑的罪行不多,也只有‘逆节绝理’一罪了。”
“逆节绝理”的行为,包括的范围很广,有政治方面的,比如:“谋反叛逆”、“诋毁先帝”、“诽谤政治”、“执左道以乱政”等;有人伦方面的,比如“弟与后母乱,共杀兄,知而不发举”、“杀不辜一家三人”等。
“并且不道之罪也并非全是族诛。够上族诛的也就谋反、左道几类。”荀攸沉吟道。
周涌接过话茬道:“季氏乡里豪强,胆子再大也不会谋反。剩下的左道?也难。……,皓粼,恐怕你很难将其族诛啊。”
周澈也知道很难---其实以他现在搜集到的这些证据而言,虽还不够将其族诛,但杀个十人八人、抓个二三十人却也足够了。但是,根据探查的结果,季氏全族共有近百人,只杀个十人、八人,抓个二三十人远远达不到他“斩草除根”的目标。——他可不想给自家留个隐患,所以,这几天他也在一直地仔细考虑此事。此时他也不隐瞒,坦诚地说道:“我也知难以找到。……,不过,‘难以找到’和‘不去做’却是两回事儿。”
荀攸手扶车轼,品味了会儿他这句话的意思,目光灼灼,盯住他,问道:“你此话何意?”
“我有个想法,只是不知可行与否。”
“说来听听。”
“我欲先拿下他家的一两个宾客,作为突破口。”
“噢?”
周澈从容地说道:“捕入狱中,严刑拷打。三木之下,必有所得。”
关于周澈为什么会有这么个想法,因为他想起后世明朝一个故事:明代嘉靖年间,朝臣们为了除掉大奸臣严嵩,就使用了“小人伎俩”和“不正当手段”,办法是诬陷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谋反,而且是勾结倭寇。问题是事实是严嵩的儿子没有勾结倭寇背叛祖国。
不过御史林润的奏折其实说得也很清楚:“道路皆言,两人通倭,变且不测。”
什么叫“道路皆言”?就是路上的人都这么说,实际上是捕风捉影,连匿名举报都算不上。然而并不容严世蕃申辩,更没有什么取证、对质,硬是手忙脚乱地就把他的脑袋砍掉了。
这事当时就有人认为是冤案。但没有办法。不这样,严嵩一伙就除不掉。因为对方过于强大,毕竟严嵩执政0年。要防止恶,竟然只能用恶的办法。
虽然有人会问:奸臣就可以冤枉么?坏人就该冤死么?
罢免(后来又抄家)严嵩,处死严世蕃,固然是实现了“实质正义”,然而这种正义如果要靠不正当的手段来实现,那就只能叫做“荒唐的正义”。
周澈也是被逼无奈。
.............................
荀攸默然。
“诬告?这是酷......吏...手段啊”周涌听出了周澈的意思,什么是“严刑拷打”?什么是“必有所得”?摆明了是想要用严刑来逼迫季氏的宾客诬告其主。
但是荀攸不是个腐儒,知道行非常之事,必须用用非常手段,对周澈的这个决定倒不是不能接受,只是一下子接受不了周澈这种坦然的态度。
——便是小孩子也知,这种用严刑来逼迫宾客诬告其主的事情是见不得光的,然而,周澈却丝毫不加避讳,“非常坦然”的就说了出来,就好像在讲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一样,反差太大。他迟疑了一下,决定暂时不纠结此节,说道:“话虽如此说,但你是乡长,不是游徼,没有拿人、拷问的权力。你怎么行事?”
“其实我早意从季氏的宾客入手,之所以这几天却没有动手的原因便是在此。我与乡里的游徼没甚交情,只是在上次救援文家的时候,让了些功劳给他。自我来乡中后,他多数时间都在各亭中巡查,偶尔见上一次,也是匆匆一面,没有过深谈,既不了解他的为人,也不知道他对季氏的看法。如果贸然告之,万一他惧怕季氏,反将我卖了,岂不惹人嗤笑?”
“那你打算怎么办?”
“我想将此事交给横路亭去办。”
“横路?”
“横路亭长裴元绍、求盗韦强皆我之旧人,料来他们不会拒绝於我,也不会给季氏通风报信。”
“这倒是个办法。”
黄盖插嘴问道:“君既有此意,为何迟迟不动?”
“因为两个缘故。”
“哪两个?”
“一个是难处:横路亭管不到季氏。要想让横路亭拿人,就必须得想个办法将季氏的宾客引到横路界内,才好拿人。”
“……,这的确是个难处。”
“要说难,其实也不难。乡间的轻侠之辈彼此多相识,我已问过,横路亭里的一些轻侠,或者邻亭的一些豪杰少年,有不少都认识季氏家的族人和宾客。通过他们设个局,或者请宴喝酒,或者聚众赌钱,也不难诱个一二人来。”
黄盖搞不懂了,说难的是周澈,说不难的也是周澈,这是个什么意思?他问道:“既然如此,又为何说难?”
“难在该诱谁入局。”
“那么该诱谁入局?”
“本来还没有想好,但现在已经决定了。”
黄盖问道:“决定谁人?”
荀攸似乎猜出了周澈的意思,开口问道:“可是刚才来送请柬的那个人?”
周澈笑了起来,说道:“然也。刚才送请柬的那个恶客名叫吴庸,上次季墨来给我赔罪道歉时,便是此人随从;这次,又是他来送请柬,可见他在季氏家中必是一个得重用的人,是其家的左膀右臂,也由此之可知,此人必知季氏的不少隐秘。……,正是一个适合的人选。”
“如君所言,人选已定,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动手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