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56章 战前部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转眼便到了十月下旬。

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其实姬安也没有闲着,虽然看似好像每天啥事也没有做,但实际上,他却是密切关注着鄢陵城的情况与鄢水对岸楚军的动静。

同时,他也在考量那三名目前决定着鄢陵大小事务的领主们。

如今的鄢陵,城内事务由原临泉城主赵准以及鄢陵君陈适的老师兼幕僚蒙城人庄商两人主持,而在军事上,则由鄢陵君陈适充当“大将”,原涡阴城主马彰担任副职。

不夸张地说,眼下的鄢陵俨然好比是吸收了临泉、涡阴两地的地方文武官员,因此哪怕鄢陵涌入了数万难民,这集三城之地的官员们也能腾出手来处理各项事务。

也正因为这样,十几日观察的结果让姬安不由地有些感慨:战国贵族,并非后世像猪一样宅在府中的“贵族”,在信奉君子之德三代而哀五代而竭的东周时期,贵族大多是能人,而但凡能统治一城的贵族领主,更都是有些本事的。

比如鄢陵县令裴瞻,就将如今的鄢陵城安排地井井有条,安抚难民的工作也做得很及时,并没有引起难民与鄢陵本地民户的矛盾。

而相比之下,更为出彩的恐怕还得数鄢陵武尉陈适。

经过赵弘润仔细的观察,他发现这陈适或许并不是一位擅长打仗的将领,虽然据说个人武艺不错。

但是,这陈适胜在做事非常仔细,他在鄢水南岸安排了详密的盯梢人马,尤其是晚上,严防着南岸的楚军趁着天黑强渡鄢水。

更值得推崇的是,如今鄢陵城内的军队,施行着“兵不卸甲”的策略,时刻准备着出城驰援鄢水防线,如此也难怪楚军明明兵力远超鄢陵,但是至今却仍未占到什么便宜。

说起来,这十日里楚军也曾对鄢水发动过一次造桥强渡鄢水的战事,但是在陈适、王述、马彰三员武尉带兵阻击下,楚军最终竟没能顺利地打造桥梁,反而折损了不少兵力。

当然了,在观察中赵弘润也注意到了陈适所暴露出来的弱点,或者说不足的地方,因为此人根本没有想过反攻,只是被动地防守,这在赵弘润看来并不可取。

俗话说得好,久守必失,仅仅只有万余兵丁的鄢陵,能在鄢水对岸六万楚军先锋面前守多久?

一旦楚军结束了收刮鄢水以南的魏国县城、村庄的财富,正式对鄢陵发动攻击,恐怕就不是如今这幅和谐局面了。

哪怕是防守,也始终要坚守着一颗伺机主动出击的心,这才是赵弘润一贯所奉行的防守之道。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那陈适并不能使赵弘润完全满意,但赵弘润亦没有放弃招揽此人,或者说,说服此人信任他的心思。

遗憾的是,由于他年纪的限制,那陈适始终抱持着不怎么信任他的态度,哪怕赵弘润有几次隐晦地提起兵权交割的事宜,那陈适也频频装作没有听到。

三两次之后,赵弘润索性也就不再费心了,反正他有魏天子的承诺,可以有三次机会无条件命令地方官员按照他的指令行事,目前还有两次。

在洪德十六年十月二十日这一日,赵弘润将裴瞻、赵准、徐宥之、陈适、王述、马彰这六名如今商议决定着鄢陵内外大小事务的文官与武将们叫到了他暂住的屋子。

一来是赵弘润估算时日,五营大将军百里跋与他的浚水营应该已结束了在蔡河筑造水坝之事,正在赶来鄢陵的途中;二来,对岸的楚军由于暂时受阻于鄢水的关系,遂开始侵犯鄢水南岸上下游。

上游是临颍、下游是西华,虽说两地的县令与武尉们已经提前将县城内的百姓转移到了鄢陵,但问题是,两地并非是所有的百姓都居住在县城,仍然有着不少村落由于各种原因,还住在他们的村子里,而如今,这些人正遭受着楚军的残害。

因此,赵弘润需要设法让鄢水对岸的楚军,再一次将注意力投到鄢陵这边来。

“殿下,六位大人到了。”

宗卫沈彧低声在赵弘润耳边提醒了一句。

赵弘润抬起头来,正巧瞧见裴瞻、赵准、徐宥之、陈适、王述、马彰六人从屋外走进来。

“诸位,请坐。”

赵弘润招呼着他们六人就座。

裴瞻、赵准、徐宥之、陈适、王述、马彰六人对视一眼,默默地在屋内的椅子上坐下了,但是,他们谁也没有说话。

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赵弘润这次召见他们究竟出于什么用意,再者,他们也清楚赵弘润曾几次暗示陈适交出兵权,只是后者没有理会而已。

似乎是看到了这六人脸上的凝重之色,赵弘润笑着说道:“诸位大人不必如此拘束,事实上这些日子几位大人做得相当出色,本王会如实上报朝廷,日后朝廷必有重赏。”

裴瞻终归是鄢陵的县抚,鄢陵地域内名副其实的一把手,见其余同僚缄口不言,他只好主动接上赵弘润的话。毕竟,总不能让这位肃王殿下冷场不是?

“肃王殿下言重了,我等身为大魏官员,理当为国分忧、为陛下分忧……不知,肃王殿下今日召见我等所为何事?”

“只为一件事。”赵弘润环视了一眼众人,面色自若地说道:“从即日起,本王将接管鄢陵!”

他的一句话,让在座的六名文武官员面色大变。

『这位肃王……终于要夺权了?』

他们心中暗暗震惊。

不等眉头大皱的陈适开口,鄢陵县令裴瞻首先开口委婉地说道:“肃王殿下,遵照朝廷颁发的那份文书……肃王殿下似乎并不能这样做。”

“朝廷?”赵弘润微微笑了笑,从怀中取出魏天子御笔所写的圣谕,淡淡说道:“本王有父皇的允诺!”

裴瞻闻言面色一紧,连忙起身上前,恭敬接过赵弘润手中的圣谕,摊开仔细观瞧。

果然,圣谕上清楚写明肃王赵弘润有三次机会可无条件指使地方官府与魏**队,落款还清晰盖着天子私印与国玺大印。

六人围在一起,瞪着眼睛看了半响,神色均有些泄气,尤其是鄢陵武尉陈适。

他原以为只要他不主动交出兵权,赵弘润并不能怎样,可如今事实证明,赵弘润若想要夺鄢陵的权,随时都可以。

“肃王殿下……要我等做什么?”

恭敬地将圣谕归还赵弘润,裴瞻有些苦涩地问道。

其实并不止陈适,在座的其余几人事实上都怕眼前这位年仅十四岁的赵弘润做出什么不智的事来,将鄢陵推入火坑,因此,他们暗地里是支持陈适拒交兵权的。

但是如今不能够了,有魏天子亲笔允诺的圣谕在,若是他们再无视赵弘润的要求,那便是抗旨不遵,赵弘润有权利将其拿下收监、甚至是当场格杀。

听到裴瞻的话,赵弘润心底暗暗有些好笑。

因为魏天子并没有在圣谕上注明是三件什么样的事,因此,赵弘润钻了圣谕的空子,提出了『接管鄢陵』的要求,严格来说,这也算是一件事,可这样明显与魏天子当初的想法并不符合。

但是,在场的这些人又有谁会晓得?

从怀中摸出一枚金令丢向裴瞻怀中,赵弘润忍着心中的好笑,严肃地说道:“先在鄢水上游筑个水坝吧。”

鄢陵县令裴瞻一听莫名其妙,诧异地问道:“肃王殿下,您莫不是想用水攻对付楚军?……恐怕这事行不通。”

“为何?”

裴瞻拱了拱手,正色说道:“眼下已是入冬,鄢水水量大幅减少,蓄水几日,根本不足以有所影响……再者,楚军又岂会袖手旁观?他们自然会派兵前往上游,阻碍我方筑坝。”

“那就派重兵去上游保护。”赵弘润笑着说道。

鄢陵武尉陈适闻言面色大变,连忙站起说道:“肃王殿下,此事万万不可!……眼下我鄢陵的军队就不足以抗拒对岸的楚军,殿下又要分出一些兵力前往上游,若此事被楚军得知,怕是楚军立马要强渡鄢水攻打我鄢陵……”

话音刚落,王述与马彰两名武尉亦站起身,连声劝说。

“是啊,殿下,此时万万再不可分兵啊!”

“殿下,此时分兵,鄢陵势必难保!”

面对着众人的劝说,赵弘润的面色一下子沉了下来,仿佛耍孩子气般,冷哼着说道:“我意已决,你等不必再说!……陈适,这件事就交给去办!”

“……”陈适张了张嘴,简直有些难以置信。

见此,武尉王述连忙说道:“肃王殿下,我鄢陵至今得以幸免,皆靠陈武尉与楚军周旋,他不能轻离鄢陵啊!……末将愿往上游筑坝。”

然而,武尉王述的求情并不能使赵弘润改变主意:“不,这件事,必须交给陈适!”

『肃王……是在怪我先前不识相,不肯交出兵权吧?』

武尉陈适默然地望了一眼赵弘润,旋即长叹一口气,接下了此事。

“末将……遵命!”

这六人,心灰意冷地离开了。

离开时,他们脸上或有愤慨者、有无奈者、也有心灰意冷者。

赵弘润并没有心思去关注他们,他站起身来,走到窗户口,推开窗户默默地望着窗外的园子。

『楚平舆君熊琥……身为楚军颍水战场先锋,被楚暘城君熊拓寄以厚望的你,希望你足够睿智,否则,我这边的谋划就比较麻烦了……』

赵弘润默默地思忖道。

“什么肃王,简直是不可理喻!”

“一个十四岁的稚子,他懂得什么?”

“大敌当前,他还要夺权,真是蠢材!”

在从赵弘润的屋子离开之后,裴瞻、赵准、徐宥之、陈适、王述、马彰六人先来到了以往商议大事的屋子里。

一到这里,王述与马彰这两名武尉就忍不住开始破口大骂,而陈适在旁默不作声。

良久,赵准叹息道:“王武尉、马武尉,你二人就算再骂,又有何用?那肃王有陛下亲笔所书的圣谕,我等不得不从啊。”

“早知如此,还不如索性将兵权交割,也好过陈武尉被那肃王记恨……”徐宥之亦叹息道。

其余五人闻言默然不语。

是的,因为那位肃王年仅十四岁的关系,因此非但陈适不信任他,迟迟不肯将手中的兵权交割,就连其余五人亦暗中支持他这么做。可谁能想到,那位肃王竟然有着魏天子的允诺,那可远比朝廷的文书更管用。

“事已至此,说什么也晚了。”武尉陈适叹了口气,转头对王述、马彰二人说道:“两位,某不在鄢陵的时候,希望两位能多给那位肃王殿下出出主意,眼下他的一念……决定着我鄢陵的生死存亡。”

王述、马彰二人对视一眼,郑重地点了点头:“陈兄放心,我二人会看着他的。……就怕他不听。”

“不听也要说,为今之计,唯有如此了。”陈适严肃地说道。

简单商量了几句后,陈适便与他们告辞,在城内点了五千兵,前往鄢水上游的南岸,准备在上游筑造水坝。

这五千兵,是赵弘润亲口说出来的数字,这在陈适看来是极其不智的。

要知道眼下鄢陵就只有一万一千余兵力,然而,那位肃王殿下却因为想在鄢水上游造一个根本没有用途可言的水坝,竟将调走了近乎一半的兵力,这不是自寻死路么?

但是事到如今,陈适也没有办法,只有老老实实地带着那五千兵前往上游筑造水坝。

他的动向,立马被鄢水对岸的楚军打探到了,毕竟不单单鄢陵关注着对岸的楚军,楚军也关注着鄢陵的动向,如今武尉陈适带着五千兵前往上游筑造水坝,楚军又岂会不知?

“什么?鄢陵的武尉陈适,在上游造水坝?”

当这个消息传到楚军先锋,楚平舆君熊琥耳中时,这位已三十几岁的平舆君着实愣了半响。

要知道,虽然陈适仅仅只是鄢陵县的武尉,但他曾与楚军打过数次交道,楚军目前被堵在鄢水南岸,就是因为此人。

因此,楚平舆君熊琥哪有不晓得鄢陵武尉陈适的道理。

“那陈适莫不是想在上游筑水坝,待等我军强渡鄢水的时候放水淹我军?”

楚平舆君熊琥的帐内有他的心腹将领,听闻这个消息无不大笑嘲讽,因为在他们看来,陈适此举是相当无智的行为。

“这陈适……怎么会突然做出这种无谋的举动呢?”楚平舆君熊琥也有些纳闷,因为打过几次交道,他对陈适也有了些了解,知道对方是仔细缜密的人,虽然不至于会做出这种傻事。

忽然,他心中一动,若有所思地问道:“据说……姬偲(赵元偲)前些日子有个儿子到了鄢陵?”

“是的,是肃王姬润(赵弘润)。”一名将领撇撇嘴说道:“不过是个十四岁的稚子而已。……乳臭未干的稚子也妄称王,这魏国,怕是离亡国不远了。”

『肃王姬润……』

楚平舆君熊琥在帐内来回踱了几步,一脸若有所思地说道:“据某所知,那陈适以往堪称是鄢陵的顶梁,由他率领魏军与我军作战……因此,不会无缘无故就离开鄢陵,乌干,你说那陈适是不是被那肃王姬润给排挤了?”

将领乌干闻言沉思了片刻,点点头说道:“君上,此事倒是大有可能。那姬润是姬偲的儿子,年纪轻轻跑到鄢陵这前线来,无疑是打着击退我军的心思……既然如此,他势必会接管鄢陵兵权,有可能是那陈适不肯交出兵权,因此姬润就索性将他派了出去……”

“那……上游筑坝是什么意思?”

将领乌干笑着说道:“自古战事,多用水攻、火攻,或许那肃王姬润也想来这么一手呢?”

此言一出,帐内众将皆忍不住哄笑起来。

平舆君熊琥亦失笑地摇了摇头,感慨道:“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以为知道一招水攻就能击退我数万楚军先锋?看来这魏国的公子,远不如我楚国啊。”

“不过就是这样我军才有机会啊。”将领乌干眨了眨眼睛,问道:“君上要不要派些军队去上游跟那陈适耍耍?”

平舆君熊琥显然听出了爱将的调侃语气,笑着说道:“理他做甚?……那陈适若真是受肃王姬润排挤,眼下他迫不及待想回到鄢陵……咱们派兵去骚扰他筑坝,保管那小子丢下筑坝的事,二话不说就回鄢陵了……好不容易鄢陵出了一个肃王姬润,帮了咱一把,咱可犯傻啊。……让陈适与那五千兵慢慢在上游筑坝玩吧,等他筑成了坝,咱们的大军也早已渡过鄢水了。”

“末将也是这个意思。”将领乌干抱拳笑道:“君上,眼下鄢陵少了五千兵,又没了陈适,可是进攻的大好时机啊……”

“唔。”平舆君熊琥点点头,忽然摸着下巴,不怀好意地说道:“事不宜迟,等我给那稚子写封战书,激他与我一战……”

没过多久,平舆君熊琥便写好一份战书,叫人用弓矢射往对岸,自有在鄢水北岸巡逻的鄢陵兵拾到,派人回送至身在鄢陵的肃王赵弘润手中。

大约两个时辰不到,赵弘润便收到了这份来自于楚平舆君熊琥的书信。

“这家伙是打算激殿下与他一战?”

宗卫沈彧等人站在赵弘润身后张头探脑地瞧着,待看到心中的言辞不禁有些好笑。

原来,平舆君熊琥在心中自表了他乃楚国熊氏一脉的贵族身份,打算与赵弘润这位魏国姬氏一族的血脉“较量”个高下,看看楚国熊氏与魏国姬氏,这两支王公贵族的血脉谁更加出色点。

“说了这么说,其用意恐怕就是为了让肃王殿下放他过鄢水……”从赵弘润他弟弘宣那暂借过来的宗卫长张骜一口道破了平舆君熊琥的用意。

而同样是九皇子弘宣的宗卫李蒙亦笑着说道:“看来,肃王殿下的年纪,蒙蔽了不少人呐。”

其余宗卫们纷纷会心地笑着。

想来也是,屋内的这些宗卫,要么是赵弘润的宗卫,要么是赵弘润的弟弟弘宣的宗卫,对于这位肃王殿下可谓是知根知底,只有他们才晓得,这位肃王殿下剥除那“年仅十四”的伪装外,那可是一位心智极高的皇子。

“那平舆君熊琥,果然不打算进攻上游的陈适……”宗卫卫骄佩服地感慨道。

“他怎么可能去进攻陈适?”赵弘润笑了笑,指着信中淡淡说道:“瞧见没,他在信中恭维我『虽年幼却独掌大权』,这说明他已经知道我接管了鄢陵……如此看来,我猜测地没错,这鄢陵内的确有楚国的奸细,就不知那些楚国奸细是混在难民中,还是混在那些溃败而回的败军中……我叫你们做的事办得如何?”

听闻此言,宗卫高括笑着说道:“殿下,其实根本不必咱们出手,那武尉陈适被殿下赶到上游去造水坝,这鄢陵城里啊,都在私论是殿下公报私仇……”

“哦?”赵弘润闻言笑道:“无所谓,只要目的达到就行。……眼下我鄢陵分出了小半的兵力,还遣走了‘擅战’的武尉陈适,又有一个独断独行、刚愎自用的肃王……相信楚军眼下恨不得立马渡过鄢水,一口吞掉鄢陵……”

众宗卫们相识一笑,笑容中满带着对某些不知究竟而指责肃王赵弘润的家伙们的嘲讽。

“那这个平舆君熊琥……”

望了一眼赵弘润,种招低声问道:“殿下要应战么?”

赵弘润想了想,说道:“你们替我一封回信吧,用辞狂妄些……至于他的提议,就说,本王不信任他,只允许他搭好浮桥后派一千兵卒,到时候,本王也派一千兵卒。……就在这一千兵卒的人数内,较量一下。”

“对方会同意么?”宗卫方朔纳闷说道:“想必那平舆君熊琥也会担心那千人被我军吃掉吧?”

赵弘润望了一眼这位从弟弟那借过来的宗卫,笑着说道:“如果是我,我就会一口答应。……楚军先锋有六万之众,若区区千人的损失能换来鄢陵城的陷落,何乐而不为?……毫无疑问,到时候,平舆君熊琥根本不会再理睬他与我的赌约,只要他不是个傻子,就会叫那一千兵卒死死守住浮桥,好使鄢陵南岸的楚军能沿着浮桥源源不断地到北岸来……”

“原来如此。”方朔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穆青,去叫这鄢陵的县抚裴瞻过来。……尽量不许声张,我要交代他一些事。”

“是!”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奸夫是皇帝玄尘道途信息全知者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盖世双谐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终末忍界反叛的大魔王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偷窥的幽灵网游之神话三国剑魂风云录傲世剑魂剑魂惊梦三国之大周天下大周武皇主播教你如何打脸篮坛冠军主教深渊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