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的傍晚,但凡是有资格上早朝的官员们,便收到了摄政公姬安于垂拱殿发布的诏令。
这份诏令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从翌日起,早朝延后至卯时。
对于这份诏令,收到消息的朝中百官倒也没什么感觉,顶多就是觉得那位摄政公殿下是一位‘很有想法’的殿下,谁能想到,那位昭文君殿下成为摄政公后发布的第一份诏令,居然就是延后早朝的时辰呢?
按理来说,在眼下这种敏感的时候,身为初上位的摄政公殿下,不应该发布一条能够稳定人心的诏令么?
比如说,对成周君信起兵反叛一事的处置。
仅仅一炷香工夫后,于甘露殿养歇的周天子,亦得到了相关消息。
对此,周天子亦是哭笑不得。
当然,他并不感觉意外,甚至于感到惊奇——那个小子,居然只延后了一个时辰?
要知道周天子原以为,他那个侄子很有可能直接废弃上早朝的规定。
当日夜里,在东周公府内鹃夫人的闺房,紫鹃亦好奇地询问自己的男人这个问题。
姬安颇有心计地说道:“立刻就废弃早朝,这会引起宗亲们的反弹,说不准明日我那些叔伯大爷就杀到垂拱殿找我理论了,所以说,这种事得缓缓图之,先延缓一个时辰,然后过一阵子,若是宗亲们没什么反应的话,再延缓一个时辰……”
看着一脸笃定的丈夫,紫鹃亦不知该说什么。
堂堂摄政公之位,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次日,姬安带着几名闲着无事的侍卫,于卯时前抵达了宣政殿,主持早朝一事。
今日朝中百官就没有像昨日那样站在殿外等候了,一个个早已进入了宣政殿,等着那位摄政公殿下的到来。
说实话,眼瞅着卯时将至,却仍然不见那位殿下的踪迹,太常杜佑与不少朝臣一样,心中很是无语——不是说好卯时早朝么?人呢?
结果,就跟昨日一样,摄政公姬安踩着卯时正刻的点急匆匆地来到了宣政殿。
看着那位殿下一脸庆幸的表情,太常杜佑忽然感觉自己很是心累,但最终,还是按捺心中的负面情绪,领着百官觐见这位摄政公殿下:“诸臣拜见摄政东周公。”
“诸卿免礼。”
姬安摆了摆手,随即目视着在场的朝臣说道:“在早朝之前,朕(战国朕并非皇帝专用自称,贵族大人不论男女皆可称朕)先宣布一个事。未来几日,朕会一定程度上整合各衙门,望诸臣到时候给予配合。”
听闻此言,满殿默然。
像卫尉陶尤、司农杨宜、廷尉郑图等由太子姬华提拔起来的大臣,在听到这一番后黯然叹了口气,心中暗想:自己终归是无法留任。
而其余一些朝臣,亦误以为姬安指的是这件事,故而默然不语。
在他们看来,姬安上位后,将曾经由太子姬华提拔的朝臣撸下去,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谁都没有料到,其实这位摄政公殿下说的,根本就不是这回事。
一个时辰后,姬安于昭文殿用完早膳,来到了垂拱殿。
此时,内史赵玉、与侍中虞子启、秘书丞冯玉三位内侍大臣也已陆续来到了垂拱殿。
待相互见礼后,姬安招招手示意三位大臣入座,随即笑着说道:“今日在批阅奏章之前,朕先跟三位商量一个事。”
三人疑惑地对视一眼,齐声说道:“请摄政公殿下示下。”
“是这样的……”只见姬安指了指内殿中央那一摞摞的奏章,沉声说道:“按照以往的制度,地方的奏章,直接送到垂拱殿批示,朕觉得,这种制度的效率太低……你们想,咱们在这里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各衙门诸卿却能闲得在班房喝茶,这太不像话……不,我是说这样的效率太低,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
三人对视一眼,表情无奈,暗暗苦笑:这话,可真不像是一位昨日一整天就只批阅了九份奏章的殿下能说出来的。
而此时,姬安却没有去关注这几位大臣的表情,依旧自顾自说道:“……所以朕觉得,应当加强九卿的职能。”
『放权?』
三人面面相觑。
要知道,无论是周天子还是太子姬华,对于朝中各衙门的制衡都把持地非常紧,比如二十几年来未设三公。
说句难听点的话,朝中九卿在王权面前就是打下手的,本质上属于是执行府衙,而不是决策府衙,所以才有「举国政令皆出自垂拱殿」的说法。
而如今这位殿下,却截然相反,居然提议增大九卿的权限。
『这可真是……』
三人对视一眼,不敢轻易开口。
也难怪,毕竟这件事利害实在太大了。
“三位大人对此有何补充?”姬安笑眯眯地问道。
『补充……么?』
赵玉眨了眨眼睛,顿时就把握住了眼前这位殿下的心思:这条政令呢,我是肯定要行使的,如果反对呢,就不用多说话了,我只要听补充建议。
想了想,赵玉客观地说道:“诚如殿下所言,增加九卿的职能,确实能令朝廷运作地更为顺畅,但……”
他看了一眼姬安,说出了一个历代周天子都在竭力避免的事,即朝廷的权利凌驾于王权之上,甚至于是王权旁落。
这是无法避免的。
打个比方说,大周曾经有「六军」将军,俨然是大周的军方一线人物,但由于这些年来,姬安带兵出征的次数比“六军”将军合起来还要多,以至于目前在军方,昭文君姬安已成为了旗帜般的人物,甚至于就算是在其他诸侯国,「周公子安」的名望也隐隐盖过了周显王。
跟这个道理一样,倘若历代周王、太子不抓权,而是叫朝廷九卿自主决策,那么长此以往,当底下的人逐渐适应、习惯向九卿负责后,王权与朝廷两者的天平,就会逐渐向后者倾斜,以至于到最后出现王权旁落的现象,导致君王的话甚至还没有九卿的话好使。
“这个简单。”
听了赵玉的话后,姬安笑着说道:“那就再增设一个内朝,凌驾于九卿之上,比如三位大人……可以这样,九卿对你们负责,三位对朕负责,若出了什么问题,朕找你们,你们找九卿,九卿再找手底下的人……”
“这个……”
纵使是赵玉,听到这一番话亦是怦然心动。
要知道,虽然他们三位贵为内侍大臣,但说白了,他们在朝中并无实际权力,说得通俗点纯粹就是周天子的私人幕僚,只是协助后者批阅奏章的笔史而已。
真正的决策者,只是周天子,或者监国太子。
可若是眼前这位殿下颁布了这条政令,那么,他们将真正成为凌驾于九卿之上的重臣。
忽然间,秘书丞冯玉插嘴问道:“殿下,「内朝」,是设在这垂拱殿么?”
“是!”姬安点了点头。
冯玉三人闻言对视一眼,心中不禁有些讶然。
内朝设在这垂拱殿,这就意味着「内朝」无法脱离周天子或监国太子摄政的掌控,意味着是在王权掌控之下,再让这个由王权掌控的内朝去监管九卿,纵使增强了九卿的权力,九卿也无法脱离内朝的掌控,无法脱离王权的掌控。
『……是个不错的提议。』
赵玉暗暗点头,作为忠于王权的臣子,他可不希望出现王权旁落的事发生。
当然,其实无论他们同意或者不同意,都没有资格与权力阻止摄政公的新政令。
摄政公姬安发布的诏令,很快就传遍了朝廷,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朝廷九卿近几十年来只有削弱权柄的份,什么时候增加过权力?
然而姬安这份诏令,却是要将朝廷九卿从「执行者」变成「决策者」,哪怕只是阉割版的决策者,且诏令中明确表示会有一个「内朝」管制着朝廷九卿,但这依旧让朝廷九卿衙门的官员们感到雀跃。
王权主动放下权力,这岂不是意味着士族要崛起了?
当然,也有一撮人对这件事持反对态度,比如宗伯姬宁。
虽然说宗伯当年设立是因为限制王权,但反过来说,它也是为了维护姬姓王权统治而存在的,而如今,王权主动放松权力,这意味着士族即将崛起。
而士族崛起,虽然对整个大周利大于弊,但对于姬姓一族而言,却未见得是什么好事。
或许日后,虽然大周依旧还是在姬氏王权的掌控下,但姬氏一族却有可能被崛起的士族取而代之。『注:姬氏的王权,跟姬氏的宗族,这是两回事。简单说,宗族对王权负责,但王权对整个国家负责,而非只是姬氏一族。』
『……或许有朝一日,纵使是我姬氏一族的子弟,恐怕也得通过科举、军功才能出仕……』
姬宁暗自猜测道。
甚至于,他隐隐有所预感,这一天不会太远。
…………
“同僚?”从巩城急召入宫的姬平闻言很是惊讶,在经过姬安的解释后,他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他和殿中几人,就是内朝暂定的大臣了。
别说姬平心中惊喜,就连杜佑等人,对此事亦是颇为惊喜。
只是……
“承蒙君上器重,让我内朝负责商议国事,那……您呢?”就在所有人都欢喜的时候,姬平幽幽问道。
“朕?”姬安眼神微微闪烁了一下,信誓旦旦地说道:“朕有别的……要事。”
『……』
殿内诸人对视一眼,眼眸中或多或少闪过几丝不信之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