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毛利元就很清楚,他也不敢太过于打赌,以免被断了粮道,成为孤军深入。
一个好的谋士,最先要做的,并不是想着要如何投机取巧。
如三国之中各种以少胜多的例子,更多的还是小说之中的演绎,要是成真了绝对是可以进史书的。
放在实际的战斗之中,你真让三千人去打对方二十几万人,还分成好几个队伍。
又是将一座城池作为烤炉,进行bbq烧烤,又是水淹敌军,还能够从容的以十万百姓作为殿后,成功从对方的包围之中逃脱。
那就是小说,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谨慎有可能会贻误战机,就比如说之前甲斐宗运,在萨摩国如果主动出击,或许还有可能把敌人抵挡在大隅国范围之内。
打得好,有可能还可以拖延更多时间,甚至真的有可能会击败大隅国人,至少如果是戚英,会选择主动出击。
但更多的时候,保持谨慎可以保证自己这边有生力量,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能够从容的应对之后的局面。
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够在一定时间之后,看清楚对方的动作,做出最好的判断。
如果选择冒险,自然是可以的,因为没有绝对安全的战斗,战场就是一个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由诸多因素组合起来的博弈场。
如何以最小代价取胜,就是毛利元就的想法。
当得知明国人已经在岩屋城,聚集起了四千五百人马,后续还有人马会慢慢赶来,毛利元就果断的下令,不再继续进军。
只是将主要人马派到席田郡驻扎,这让本来要跟他进行了决战的戚英,愿望再次落空。
想要跟毛利元就进行战斗,那就只能够被迫前去进攻,已经被毛利家重建的立花山城,成为人数偏少的攻城方,这不符合常理。
戚家军的情况不是非常好,在几个方面都受到了敌方的进攻,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想办法解决对方哪怕一边的威胁。
如何在某一面能取得突破,击退一路敌军,其他方向就能够受到援助,或者说至少压力会变小很多。
一招制敌,将使整个棋盘局势好转,甚至全部盘活,最后取得胜利。
但是似乎每一方面的敌人,都打定了主意,要跟戚家军进行持久战。
在对方人数将近六万,呈现碾压的情况下,这对戚家军极为不利。
对方随时可以依靠优势人马,去寻找其他的突破口,戚家军就那么些人,拆东墙,补西墙,迟早是要露出破绽的。
在戚英的安排之下,陈化龙带着所部两千人马,前去博多驻扎,以增强那里的防守力量,只靠金渔的水军守卫,压力有点大。
戚家军现在跟毛利家的对峙,自然是处在下风,但是戚家军这边,紧紧地扼守着两处,便暂时在筑前国无忧。
第一处就是北面的博多,这里是东西通向
商的重要商业港口,位置重要,且戚家军水军占优。
毛利家想要继续向着西面进攻,势必要通过博多港,否则将会非常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