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现在戚英拥有一个,由唐家的女儿生出来的儿子,一个暂时唯一的继承人。
到时候唐家若是不臣,完全可以用幼子取代他的位置。
或许他想的有些多,但海瑞提醒他这些,为的就是让他有一个警惕。
“谢海大人提醒,小子明白了。”
“不过既是人才,便不该束之高阁,尽量把他们安排的互相远一些,以唐家人聪明才智,应会知晓将军之意。
听闻将军有直属情报机构,当可以派人监视其中关键之人,查看其书信往来,即可知晓对方互相之间之事。
若唐家之人能分到各地,将军当亲自往赴各地,与那些唐门子弟进行交流,并鼓励他们为将军所用。
读圣贤书所为者,功名利禄,若将军能循循善诱,自然他们会感恩戴德,为将军作用。
如此他们二十余人,足可支撑起将近三千人左右规模之官学。
再辅以一部分普通先生,开办一些针对幼子之蒙学,则可供万余学子,同时就学。”
“万人呀!这一下将人数提高如此之多会否影响学习效果。”
“会还是会的,关学之中先生越多,经验越丰富,自己越有才学,弟子自然越优秀。
目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先尽量提高能够入学孩童之数,才是关键。
待就学人数日多,目前学子成长起来,有一部分再填充回教育之中,慢慢的让教育体系吸纳更多优秀学子,才能够不断的良性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军,这教育乃是其根本。”
“海大人所言极是……”
戚英没有想到,海瑞竟然有如此之眼光,在这个年代,更多人还是将眼光放在士农工商上面。
海瑞却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实在是难得。
“下官言尽于此,至于其中细节,将军还是和唐学政去商议,由下官来禀报此事本已逾越,不好插手更深。”
“并非如此,小子还要感谢海大人之提点。”
春耕即将完成的时候,戚英出去溜了一圈,这是在他和唐鹤龄私下对话之后,所安排的事情。
他和唐鹤龄两人,按照海瑞之前对他的说法,对于唐家所有人,几乎都有了一个安排。
在这之后,他们将会分散到了各地。
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戚英并没有明说,但是唐鹤龄似乎从戚英的语气中,知道了什么。
戚英没有急着走,而是在唐家住了一晚。
戚英对唐鹤龄非常客气,之前也提到过唐家之人都有大才,尤其是唐家这三兄弟,个个都有着一定的本事。
当晚,在唐家的老大、老二两个,将一切私下里摆清楚,讲明白,商量好之后,也大概明白了,戚英对唐家有所顾虑,自己很危险的事实。
临走的时候,唐鹤龄特别的客气,明明他是岳父,却像一个小心的女婿。
戚英目的达到,唐鹤龄准备配合他的思路。
戚英出巡,除了巡视春耕完成情况外,也是为了按照海瑞所说,去跟那些唐门的学子有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