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一天的失败,对联军有所打击。
那么接着两天,联军都没有任何的行动,这让戚英觉得有些奇怪。
这些倭国人打傻了?不敢来了?
童子明是戚家军的老人,年纪虽说不大,但是十几岁就当兵,领兵做战的经验极为丰富。
他看到对方没有任何动向,就知道对方有可能,是有着其他的诡计。
他和之前的吴梓不同,他经验老道,在进行城市防守布置时,就已经预见到对方可能会用挖地道的方式进攻。
毕竟之前吴梓丢掉屋内城,就输在这上面,而且当时提出挖地道(倭国人叫“土龙攻”)的人,就是肥后国甲斐宗运。
童子明已经做了预防性措施,就是在城池四周,地下埋放了几口水缸,上面裹着提前准备好的野猪皮(上山打的),派专人监听。
果然有敌人用锄槁挖地道,一定的距离内,他们挖地道的声音,守军们听得很清楚的。
而发现挖地道的敌军之后,童子明下令横挖一条地道,对洞口放火,不知道死了多少大友家一方的士卒。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好不容易想出来的一个主意,被戚家军这边轻易识破。
故在地道攻城的方法失败后,倭国人很快就对竹迫城展开了两次,类似于报复性的进攻。
不过他们没有什么好的攻城手段,所谓的报复性进攻只不过是攻击的力度稍微加强,给予城市上的压力更大一些罢了。
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引戚家军大营里的人出来。
不过可想而知,结果最后和之前都是一般。
戚家军大营里的人马没有出来,城内的守军也是拼死作战,他们拼杀一阵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反倒因为两轮的进攻,丢下了将近两百多具尸体。
角隈石宗知道这样下去可不行,就算人马没有消耗光,所有人的士气也被消磨没了。
角隈石宗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对面,一直没有攻打过的,戚家军大营那里。
城池不好打,或许换一个思路试一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大营只有一圈栅栏,再怎么说城池有高大的城墙,可以给守城的士卒提供保护,栅栏没有城墙作用大。
好吧,角隈石宗也很无奈,倭国这边的士卒因为没有训练,面对栅栏几乎没有办法。
那栅栏中间的空隙,必然在进攻的时候,使得大部分的倭国士卒,都无法正常进行进攻,这无法改变。
但是他敏锐的发现,这座寨子有一个特点,整个大营建得非常的紧凑,里面的戚家军排列的也很紧密。
士卒排列紧密,那就代表这大营里的守军,在大营里非常拥挤,能够辗转的空间极小。
这对防守来说或许有利,戚家军将人马排得更加紧密,不容易被对方快速突入到大营。
就算遇到什么紧急情况,也马上有人给其他的同伴补位,这确实是个很好的布置。
但事无绝对,大营内人站的太过于密集,就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