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上去多少人,都会被戚家军架住进攻,并且有后面的长兵器的士卒,将他们给斩杀当场。
上去一个死一个,上去两个死一双,这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战斗虽说还在进行,合志家守军的士气却在不断的下降。
合志亲为在指挥战斗,他手下已经没有什么厉害武士了,只能由他一个人发号施令。
这时中高级武士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他没有其他的武士帮他分担压力,有的时候难免会手忙脚乱。
不过他知道一点,就是哪里人少,就往哪里派人。
戚家军虽说这一轮进攻斩杀颇多,城池守军不断地填人命,最后还是保住了竹迫城。
通过这次战斗,甲斐宗运倒是有资格,再来劝说之前激进的,想要出战的那些孙子们了。
你看在城池坍塌了一部分之后,对方能够直接攻击城池的情况下,战损比再一次变成了一比十以下。
也就是说自己这边死十个人,对方都不一定会死一个,这是所有人都看到了的事实。
倭国人赖以进行防守的长枪阵,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攻击的作用。
前面的戚家军的盾牌手,能够轻易将他们的长枪全部挡下,使得那些长枪不能够正常的,向着下方进行拍打。
倭国人所使用的间枪,最大的作用就是进行拍打,如果失去了这个作用,这些长枪也就没了杀伤力。
不过这些长枪也并非全无作用,这些长枪的长度都非常的长,基本都是三到四米。
如果说他们不想和戚家军战斗,能够用长枪有效的,隔开自己和戚家军之间的距离,这是倭国人在惊慌之中,所发现的保命手段。
是的,打到后面,那些倭国人都不想打了。
他们纯粹就是用长枪往前顶着,用密集的间枪将戚家军的士卒跟他们的距离,尽量的拉开。
用武器当盾牌,他们没有性命之忧。
而戚家军的那些短刀手,也有了工作,他们会砍倭国人的长枪。
每当倭国人发现自己长枪前端,被戚家军士卒给砍掉,就会有后面的人换上来。
反正这样的长枪也不值钱,就是拿普通的竹子劈出来,在前面加了一个枪头而已,城内多的就是。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士卒,用这样的方法来保命,在这场战斗中死的人还会更多。
不过饶是如此,竹迫城守军在这场战斗也死了三百余人,这比之前冲击城墙的时候,死的人要多得多。
看到没有,在有城墙帮忙时,都可以杀入如此多的士卒。
如果说没有了这城墙相助,最后结果又会如何?
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之前叫嚣的那些肥后国之人,一个个都闭嘴了。
不但闭嘴了,有一些还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用脚投票……
就比如说在和自己南边的内空闲家、鹿子木家,还有东面的赤星家,他们都选择将自己的队伍给撤走。
一场战斗就折损了三百人,这跟一场战斗折损一百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